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6.1功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6.1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0 22: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功》教学设计
课题
一、功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小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两幅图,一副是人在搬砖上楼,一副是没有搬动,提问在干什么,从生活角度都做了功,但在物理中中却没有做功,引出物理中的“功”
思考、回答
会区别生活中的功和物理学中的功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课堂
练习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一、力学中的功
1.功这个字的意思-贡献、成效;请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中力做功的例子,举重机举高物体、马拉车进行分析,两个物体都移动了,问:是哪个力的贡献,总结出共同点得出功的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请学生从功的定义挖出力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以下三个实例,看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总结归纳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有推动
分析:
F≠0
S=0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2)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分析:
F=0
S≠0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3)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
分析:
F≠0
S≠0
F⊥S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归纳总结:不作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反馈练习:
(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时,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对讲台做功了吗?
(3) 用脚踢球时,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W=FS
(4)人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走,人对书包做功了吗?人背着书包上楼时,人对书包做功吗?
二、功的计算:
转折:回过头判断那两幅图都做功了吗,做功的两个人谁做功多,为什么,得出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距离有关,而且作用在物理上了力越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1J的物理意义:
3、例题: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g=10 N/kg)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
1、课本6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含义: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二、功的计算:
W=FS
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1J的物理意义:
分析、总结
观察、思考、回答各图中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原因,分析、概括、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回答、交流、讨论。
分析、总结
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动手计算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生分析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