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1)(有进度表)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1)(有进度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07:5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好前面知识的复习,做好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我班一年级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降低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数小棒、倒着数……等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过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模型过程,会数、读、写100以内数,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是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甘薯加减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讲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一个大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根据事物非本质、表面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特征进行不同方式分类,你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训练,感受数学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2)教学难点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备课。
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3、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4、作业。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主讲人
1-3

加与减(一)
伍时赞
伍时赞
买铅笔
2
捉迷藏
2
快乐的小鸭
2
开会啦
1
跳伞表演
1
4-5
美丽的田园
1
做个减法表
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2
看一看(二)
2
6-9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2
数一数
2
数豆子
2
谁的红果多
2
小小养殖场
2
做个百数表
2
10-12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1
动手做(一)
2
动手做(二)
2
整理与复习
1

加与减(二)
2
小兔请客
2
13-14
采松果
2
青蛙吃虫子
2
拔萝卜
2
收玉米
2
回收废品
1
数学好玩
1
15-16
分扣子
2
填数游戏
3

加与减(三)
4
图书馆
2
摘苹果
2
阅览室
2
跳绳
2
17-19
本册综合复习
10
20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