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1 07:54:13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庄子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疡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
寿的人)为天'',进而提出“万物一齐”的观点。庄子这一观点
A.继承发展了老子的辩证思想
B.具有消极颓废的一面
C.适应了小生产者的精神需求
D.挑战了世卿世禄制度
2.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并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由此推知,汉武帝时
A.儒学思想更加实用
B.私学教育比较发达
C.儒学地位大为提高
D.尊儒思想开始出现
3.朱熹曾明确地说:“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可见,朱熹
A.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B.提倡坐而论道
C.注重学习书本知识
D.轻视理论探究
4.明朝末年,有学者如此评论学派之间的争论:“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未尝为朝廷振一法纪,徒以忮刻(褊狭刻薄)胜,可谓之聚怨……其无济国事。”基于当时的学风和明
朝灭亡的惨痛教训,顾炎武主张
A.限制君权
B.经世致用
C.民族交融
D.工商皆本
5.自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
阳算命等书,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书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6.下表所示为清初戏曲主要声腔分布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初戏曲
声腔类别
梆子腔
高腔
皮黄
分布地域(今)
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
江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
湖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
A.各剧种交流十分频繁
B.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迎合了当地生产需要
D.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
7.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乾隆十八年,上谕第
一次点名批判《水浒传》,禁止将《水浒传》翻译成满文。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
A.市民阶层兴起
B.政府垄断教育
C.西学东渐盛行
D.小说颇为流行
8.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后,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
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这些做法
A.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B.受益于闭关锁国政策
C.体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态度
D.得到了外国人的支持
9.胡适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近,孔教的势力渐渐衰微,于是有了一班信仰孔教的人妄想用政府法令的势力来恢复孔教的尊严,却不知道这种高压的手段恰好挑起一种怀疑的反
动。”其“反动”的口号是
A.
“民主、科学”
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民主共和”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瞿秋白嘲讽1911年以来“一切一切主义都是生活中流出的,不是先立一理想的‘主义’”但
是在1920年左右,他也转向拥抱“主义”,主张“整个地”解决社会问题。这一转变的主要历
史背景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新文化运动走向失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D.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11.
1934年1月,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
部分组成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政府法律范围之内,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要加以提倡和奖励。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奖励要'同时并举,。”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规划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蓝图
B.客观分析了当时中国国情
C.表明经济建设是当时共产党的主要任务
D.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2.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三个不变”:统一后“台湾的
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
旧这一论述
A.蕴含了“求同存异”的思想
B.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
C.设定了台湾高度自治的底线
D.重申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方针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报告文学从描写伤痛、反思历史中走出来,《热流》《中国农民的大趋势》《两用人才的开发者》《奔涌的潮头》《在大时代的弯弓上》《原野在呼唤》《经济和人》等作品相继问世。这种局面的出现
A.说明“文革”的影响已消失
B.反映了当时经济“大跃进”的倾向
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动
D.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史的忽视
14.
1953年9月,中国高等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高等工业学校重点修订教学计划座谈会,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制定或修订了机械制造工艺等7个专业的统一教学计划,并作为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典型示范。高等教育部此举意在
A.迎合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B.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奠基
C.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学习苏联的工业科技知识
15.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了地面。该事件表明中国
A.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开始掌握卫星发射技术
C.航天技术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6.苏格拉底说:“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承认原始宗教的权威性
B.反思雅典民主的缺陷
C.强调个人感觉的重要性
D.对道德与理性的思考
17.“它是十四五世纪人类向未知世界的一次进军,是人们在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在文学、艺术、
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索。”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18.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
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这一构想
A.最早在法国付诸实践
B.遏制了独裁政治形成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D.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19.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观测到不少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他发现“月球不是光滑的球体,太阳表面存在黑子,金星像月球一样存在位相变化”。这些观测结果
A.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认识
B.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C.为天文学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D.使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受到质疑
20.人从哪里来?人是自然进化而来的还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达尔文的回答是:人类与生物
同源,人类……是自然秩序及进化过程的一部分。达尔文的这一回答
A.指出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B.挑战了基督教神学
C.肯定人在自然中居于中心地位
D.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21.
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还开办了电话公司,加快了电话的普及。同年,爱迪生根据在改良电话机的过程中所受的启发,经过多次试制,终于使第一台留声机问世,这对唱片工业的发展和市民的娱乐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些事例表明
A,技术交流加快了发明推广速度
B.电气革命具有多个学科交叉的特点
C.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生活变迁
D.现代艺术广泛从高科技中获取灵感
22.发表于1922年的英国长诗《荒原》,思维上的跳跃很大,意象之间、场面之间的衔接常常很突兀,诗人的情绪深藏在那些奇特的意象和象征后面,这些意象和象征与诗人的感情相对应。该作品
A.直面社会现实的黑暗
B.歌颂了人的本能感情
C.反思理性王国的弊端
D.体现了反传统的特征
23.欧洲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创作的歌剧《魔笛》,以德意志歌唱剧题材为基础,采用德语演唱,剧中角色啪啪基诺的音乐则是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音乐风格的通俗歌曲。据此可知,歌剧《魔笛》体现了音乐的
A.人民性
B.民族性
C.幻想性
D.抒情性
24.右面所示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1882—1963)的作品《埃斯塔克的
房子》,画中的房子和树木被简化为几何形状。该作品
A.体现了对微妙色彩变化的捕捉
B.注重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
C.追求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形式
D.凸显理性并注重画面的和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5题10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南朝梁陈之际,世家大族愈来愈腐朽,以描写女性美和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宫体诗盛行。初唐时期,为取悦帝王而创作的诗歌用字讲求华丽优美,产生了“上官体”诗歌,成为官体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时期,田园诗派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题材;边塞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内容,抒写个人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与体悟;浪漫诗派用浪漫主义的审美观,抒写高远旷渺的情怀。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唐王朝的离心力量,终日威胁着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奋起反抗的起义军使统治者的统治雪上加霜。这一时期,诗歌大多从诗人的视角围绕着晚唐的社会百态展开。
摘编自段曹林《唐诗修辞论》
材料二
昆曲剧本的结构形式有一套常用的惯例: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出是,,副末开场家门大意”),由副末(昆曲行当之一)用一两首词概述全剧大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出由男主角
“生”出场;第三出由女主角“旦”出场,通过“生旦家门”介绍主要人物;然后是展开关目,一般开始是庆寿、游春等平和场面,后因赴考、动乱、间阻等造成离别,最后是报捷、团圆。这就是所谓的悲欢离合。
--摘编自吴新雷《昆曲艺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诗的阶段特征,并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政治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昆曲剧本结构形式的特点,并指出昆曲的文化价值。
(4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地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
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
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
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是
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
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
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
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意两国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⑴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生物进化论为核心,以自然选择为进化论的理论法则,是19世纪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人是活在自然之中的,而不必事事遵从上帝的训诫去行动,是此书反复提倡的社会道德观念。可以说,它彻底摧毁了西方神创论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并对自然科学、宗教、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它在近代被引入中国之后,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兴趣,进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谢文新《生物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进化论”转身》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喳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只有屠呦呦坚定地
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
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
备急方》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她们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摘编自侠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所提倡的社会道德观念,并分析该著作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蒿素研究取得成功的原因。(5分)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
2.
C
3.
A
4.
B
5.
A
6.
B
7.
D
8.
C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A
15.
C
16,
D
17.
B
18.
C
19.
A
20.
B
21.
C
22.
D
23.
B
24,
C
25.(1)阶段特征:初唐时期.多描写女性美和宫廷生活,辞藻华丽优美;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独具个性、种类众
多、成就斐然;晚唐时期,内容题材偏向于描写社会生活百态。(3分)
政治原因:初唐时期,深受前朝世族政治的影响;盛唐时期,政治开明,国势强盛;晚唐时期,中央集权削弱,
政治动荡。(3分)
(2)特点:严格有序;存在公式化的弊病。(2分,答出一点即可)
文化价值:昆曲是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昆曲再现了古典戏曲的原貌,流
传甚广,对京剧和许多地方剧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分.答出一点即可)
26.
(1)变化: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中西方文化出现部分交融。(4分,答出两点
即可)
(2)不同影响:
中国: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未引起社会转型。
(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大利:冲击了封建神学;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利于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使欧洲社会发
生转型。(7分,答出三点给6分,两点给7分)
27.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侵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创办了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
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希望通
过民主变革,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20世纪初,民主与共和成为社会发展潮流,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
的近代化。(8分)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的进程。(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28.观念:人活在自然之中,不必完全以上帝的训诫为行动指南。(2分)
影响:冲击了神学教条,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发展;促成了“社
会进化论”的产生,对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和救亡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进化论”也为列强进行殖民扩
张提供了理论工具。(8分)
(2)原因: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中医优秀经验的继承发展;科研团队的艰苦奋斗;屠呦呦杰出的科研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格。(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