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第二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总决赛
高中组佳作
能够来到北大参加总决赛,是我们每个选手的幸运。在来北大参赛之前,你对北大有哪些了解?你对北大的印象怎样?
请以“梦游燕园”为题目或话题写一篇文章。
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怕”和“爱”。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此的理解和感受。题材与文体不限,字数在1500字左右。
请以“穷”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
第十三届
第二届
第十二届
第十三届
第二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题目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梦游燕园
——写给我十年后出生的宝贝
文 /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宇琼
亲爱的宝贝:
你也许不会想到,你生命中的第一封信,是你的母亲——我,在她高中时代的作文比赛现场,心潮澎湃地写下。这封信寄托着梦系燕园的三代人的深情。
花色纯净、苍穹碧蓝的年代,一位出生在老北京的女孩,因“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被下放到东北的黑土地生活锻炼。她就是你的外婆,我的母亲。搬家的一段时光,年少的她常默默饮泣,不仅为背井离乡,而且为古雅的燕园,那是她魂牵梦绕十七载的学堂。临行前,她独自来到燕园,与荷塘月色话别,与“一塔湖图”挥手,让圆明园遗风封住“京师学堂”“五四运动场”的一段段记忆。走出燕园,她折下一段柳枝,深深插入芬芳的泥土里。
作者从自己母亲的北大情结写起,虽只有寥寥百余字,但却很好地诠释了前文的“深情”二字,并赋予了“梦游燕园”这一主题更浓的情感、更深的内涵。
本文获第二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一等奖
获胜秘籍:情感真挚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封存的回忆,经年累月,发酵成醇香的佳酿,又被还未化成人形的精灵偷饮。但我希望,这是真的。因为,十年后,我出生了,奇迹般地对某些燕园夜景有着似真似假、亦真亦幻的记忆。
麦穗初成、漫野鲜花的季节。我嘹亮的哭声,惊醒了母亲“十年佳酿”的酒仙。她揉揉醉眼,发现桃花坞里的美酒已被饮空,小小的气愤生成,又升腾为浓浓的疯癫醉意,胡乱地抓了些东西填塞了空空如也的酒缸。但我已出世,便不知那些是什么东西了。
母亲辛苦地栽培我,教我艺术、文学。不论冬夏、狂风暴雨、冰雪霜寒;不畏困苦、深沟险壑、绝壁耸巅;不惧惨败,走过错过,梦归平凡。直到十七岁,高二的五一长假,母亲用凝重的语气告诉我,要带我去见——“梦”。
梦。二十多年的梦。
我“熟悉”的燕园。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进了校门,我大步向前,虽然我明显看出我浮夸的表情、飞驰的姿态,极不符合檐牙廊腰的雅致、未名湖水的平和、博雅塔青身的历史感,但我就像久别了亲人后,迫不及待地打量着他发生了多少变化。生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威武的石狮、鲁迅的石雕、李大钊的身像……新的装饰,旧的楼宇,有的契合了我心底若有若无的模具,有的令我耳目一新,像漫步雪顶云端,高处不胜寒。我突然有些眩晕,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梦。
回到旅馆,床头灯柔黄色的光晕,照出了数十年前煤油灯下苦读的影像。夕园的小路在晃,不知到底是母亲的梦,还是我的梦。
有些飘然欲仙,诗兴使然,我拿出纸笔:
一音一水,十七载初懵然;一别一梦,咫尺间燕园天;一游一聚,梦亦实幻亦真;再别再聚,校史馆“琼”增添。
作者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和雕像,略写自己游览北大校园的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梦境感,
以 照 应 题 目“ 梦 游 燕
园”,如此扣题十分巧妙。此外,在时间紧迫的总决赛赛场上,作者还能构思出一首与写作
主题高度契合且颇有韵味的小诗,足见其写作才情。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然后,坐火车,回到高二。
梦境,坐火车,跟着我回到家乡。
宝贝,我跟你说这些,是因为,短短的几天,我爱上了北大,坠入了对她的渴盼,永难脱身。临行前,我做了和我母亲同样的事,夜深时偷跑到燕园,但我没进去,而是在校园外,折柳,种下我的梦。直到回到了家,我才突然意识到:啊,宝贝!你是不是也要继承着这个梦出世?继承着一份2007年燕园的景致的记忆?或许,你还有可能,继承着2007年以后四年燕园我生活的图景?
宝贝,我将为了给予你更真实、更丰富的回忆而更加努力!
宝贝,我会在宿舍楼里生活四年,为你留下畅春园64号、65号的现代化印象,34号AB楼人性化的感受;我会在食堂中亲身体验酱肘子的美味和面食的方便快捷;我会在“中国脊”领略奥运的风采、运动的精神;我会在游泳馆击水竞游,争取更快的速度……
作者在此处畅想自己进入北大后的学习、生活场景,这样的想象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梦”,
因此也算是“梦游燕园”的一部分,可以说作者对写作主题的诠释,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在是胜人一筹。而且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亦能感受到作者对
北大梦的执着,以及对北大深深的热爱。
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宝贝,我也会在“国关”那座最美的大楼里争取一席之地,挥汗如雨,通宵达旦地丰富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也会在图书馆里“霸道”地占下位子,博览藏书;也会在理科楼里安静地自习,或旁听教授的讲座……兼容并包,我有多大的愿望,北大就会给我多宽广的舞台。可惜,我的眼界仍旧太窄,甚至不知该企盼多大的一片天空。所以宝贝,我会把三角地的信息、多彩的校园言论全部封入我的酒坛,让你拥有巨人的肩膀,站在上面,触摸蓝天。
宝贝,我有信心,有动力重聚燕园。信心是手中的笔、纸,动力是母亲和你。当然,还有母亲经营了三十载的梦想——已破茧成蝶,飞跃变为信仰;还有我苦耗了二十载的努力——已凤凰涅槃,升腾化成考入北大的决意!
然而,再美的脸也有缺点,再润的玉也有瑕疵。北大,这座拥有一百零九年历史的全国最高学府也必然有阳光照不到的阴霾区域。宝贝,你可能会在她身上看到些社会俗风而失望不已,但不要因此而减少对她的挚爱,要知道,她本身就是个社会。你可能会被逃课、打游戏的同学排斥,但不要因此而郁结忧
继续畅想自己进入北大后的学习、生活场景,“梦游燕园”。
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闷,要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有时要以“人至察则无徒”为代价,但此“徒”不交也无可惋惜,你仍然是一汪可以濯缨的清水。宝贝,我真的还有好多担心,说是为你,也是为我。相信,这同样是母亲对我的忧虑,多年前,被我一并偷饮。
宝贝,有人说:“母子一场是一把借来的琴。”即使这样,我也会尽全力奏出最美的乐章。小说中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诠释了义气、才气、霸气;现实中心心相印的“梦游燕园”,将展示亲情、才情、“燕园”情!
又有人说:子女是父母前世的债。我很欣慰,借“燕园”梦来预付部分亲情。我不知我的记忆发酵得怎样,但我一直不停地不停地寻找空的酒缸,往里填充希望,希望……
希望!
我好像想起:十七年前,我在桃花坞里闯祸后,好像是我,匆匆地往母亲的空酒缸里塞了件东西,不是酒仙。
我塞进了——希望!
专家评委点评:
以写给自己十年后出生的孩子的一封信来诠释总决赛的题目,立意很有新意,让评委眼前一亮。全文语言优美,结构看似简单却巧妙融入三代人的北大情结,尽显作者灵动的思维。而作者通过淡雅的文字流露出的对梦想的执着,以及那份发自肺腑的对北大的浓浓深情,更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也让文章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二
叩问
文 /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钱奕琳
颐和园的一片水花,王国维——清朝的最后一条辫子,便杳无音信,永远离去。他走的时候向同事借了五元,当时颐和园门票六角,他死时口袋里尚存四元四角。这个刚至天命之年的人,一生都在为文化做贡献。
北京是个有气魄的城市,历史珍宝,皇家园林;但它也是柔情的城市,有如江南水乡,风韵婉转。推开昔日圆明园的大门,我想到这里来叩问文化。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着一袭白衣,便昂然走进历史。古朴的书架上是《红楼梦》,是《西厢记》,静安先生坐在一旁,青灯半燃笔舞九天,从《人间词》到《人间词话》,他对文化的爱,深深地烙印在心里。
本文获第十二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
获胜秘籍:文化底蕴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推开沉重的大门,我想带着沉重的心去叩问它。出现在眼前的是几条宽敞的大路,没走多远便听到有叫卖声,左边近水楼台,游人如织,右边叫卖声如潮,店铺林立。人们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这哪是叩问圆明园,简直就是逛公园。罢了,本着初心去看遗址好了。???
余秋雨先生认为,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总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静安先生立在桥头,大清亡了,自己是否应该随之而去?几片花瓣飘零在水中,他临水自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又是《葬花吟》,又是清朝。他抬头,四周全是朱红的城墙。昔日那些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那些妃嫔媵嫱,皇子王孙,全被历史潮流淹没了。
昔日的建筑早已倒下,只有“观水法”的几尊巨石耸立,似乎想重塑那一段繁华。游人快速合影留念,急急向前走。我迈着缓慢的步伐,反复浏览着展
这是一次对文化叩问之旅的记录,但作者有意在其间交织了王国维的经历,一段写过去一段
写现实,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复调”,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板,在一堆关于“怎样考古”的文字中搜寻文化遗迹。每一个动作都很轻,真不想打搅它们的宁静。照相时也从不照现代建筑,我大概是像王国维,只想留在古代。
静安先生站在桥头,他在身上摸索了一番,点燃了一根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又吐出一大串烟圈。他凝重地望着天边,终于,灭了烟。他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几下。密密的褶皱爬上了他的额头,他迈开步子,“扑通”一声,溅起一片水花。
关于王国维投湖的原因向来有争议。我更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总之,他是为文化而死。
连用一连串动词,以冷静克制的笔调“再现”了静安先生投湖自杀的场面,为全文再添沉郁哀痛的氛围。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船票,有没有要买的?”“冰淇淋,零食小吃……”穿行于现代化的圆明园,我想,摧毁来自野蛮,也来自强加给它的文明。几近废弃的房子里,拉着一条横幅:圆明园残存文物。它被放置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目送着一位位头也不抬的过客。介绍的展板早已泛黄,字迹模糊。棚内的栅栏生了锈,两尊独眼的狮子相对而望,无声地诉说着。这才是我要叩问的文化,为何被人遗弃?
有人认为,中东冲突的根源在巴以,而巴以冲突的根源在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这座圣城,本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集中在一起,于是便有了宗教极端主义。犹太人看着一面残存的古墙哭泣,因为他们失去国土两千多年。而中国人看到长城则不会,因为中华文明已延续五千多年。中国是和平的宝地,圆明园不是耶路撒冷,为何不好好保护它,让人们铭记历史?
作者的思考点没有仅局限在中国,而是放眼世界文化史去找寻论据,两相类比令说理更深刻。
这部分论述既拓深了文本空间,也彰显了作者非凡的文化功底。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我望着圆明园内碧绿的湖水,不禁想起王国维先生的面容和身影,不知先生若见到这一幕,会不会也在心中默默流泪。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圆明园,也许年老的你,最有资格嘲笑人类?
王国维爱清朝,怕它灭亡。
我爱文化,怕它消失。
两个简短明晰的句子独立成段作结,点明了文章的思想主旨,也有振聋发聩、启人深思之效。
专家评委点评:
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散文游记。作者在游历圆明园时,并不止于眼前的风景,而是思绪翻飞,由此联想到了于颐和园中投湖自尽的王国维,并借王国维对清朝的不舍,衬托出自己对传统文化、历史古迹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本文以王国维投湖自尽开篇,给文章定下了沉重的感情基调,同时也与后文中“我”目睹圆明园里游人如织,而文物古迹却无人问津形成了强有力的呼应。文章中“我”的游历与王国维的经历穿插交织,情与景自然融合,读来令人觉得意味深长,言近而旨远。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三
穷
文 / 山东省实验中学?席筝
江南有两个书生,一个姓范,一个姓许。
有句俗话说“苏湖熟,天下足”,江南的富足惹人羡慕。如果硬要从这里的人中挑出个“最穷的”来,那非范许二人莫属。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有两个穷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活得不如乞丐。
可怜那许书生才及弱冠啊!人长得可俊,粗布褐衣破了几个洞,穿在身上也难掩其华。连菜市上的农妇看了他都心疼,说他是一块美玉落在了淤泥里。许书生听了那些传言总淡然一笑,向东方拱手言道:“圣人教诲,君子固穷。”一句话说下来,头正正好好晃了三圈。字字铿锵,让人敬意油生,心服口服。
本文获第十三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
获胜秘籍:见解独到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许书生的清高贤名也一传十,十传百,世人皆知其德。
可范书生却是另一种境遇。传说他五十贪且饥,一把年纪了穷得面黄肌瘦,连个媳妇儿都娶不起。连七岁小儿见了他都会啐上两口,因为爹娘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这范书生一事无成,多么可悲。
范书生不与人争,只说自己“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这已是官府第三次下征召令了,只为请许书生入仕。许书生家的门多年未修过,破破烂烂也关不严实。可他硬要把门合上,对那传令的小吏闭门不见。那官老爷见请人无用,无奈只能作罢。
许书生耳朵里塞着棉絮,虽然也挡不住门外那小吏的大嗓门,每次有贵人来访他都这么做, 假装自己听不到那些市井俗人还有污浊入世之人的声音,自背自的书,时不时哀叹两声没有知己的心酸。
开篇略写范、许两个书生的共同点——“穷”,详写两人的不同处:一个是众人口中的“美玉落在了淤泥”,“世人皆知其德”;一个是“五十贪且饥”的可悲人物,
“七岁小儿见了他都会啐上两口”。两相比照,似乎高下立判,为后文的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蓄足势,做足铺垫。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可这次似乎方法失灵了。门外那人见许书生背书不停,闭门不见,竟一脚踹碎了许书生的家门。
“我乃太子殿下的人,哪个是许书生,竟敢闭门不见。”许书生一呆,这才发觉来人并不是从前来过多次的那个小吏,而是一个穿着锦袍,腰佩宝剑的英武男人。
许书生立刻把腰板一挺,拱手就要辞谢。
那人不愿再听,拖了他就要走。“嘶啦”一声,许生的衣袖太脆,被他给拽了下来,裂成两段。
隔壁的人听得响动都来围观,看见许书生抖着半截衣袖,双目猩红,也不管来人看着多么富贵,七嘴八舌地骂起来。
“各位冤枉我了!我们太子殿下真心诚意想请许先生作门客的。”那人赶忙解释,群众却不依不饶。谁叫那太子的名声也不好,茶馆的老先生都说今上三年之内必废太子。许书生这一去,名声前途可不尽毁了?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圣人教诲,君子固穷。”许书生向东方拱手说道,“我许氏不求富贵,不侍太子,大人另请高明吧!”
这话说得很有风骨,那人也恭敬了许多:“实不相瞒,北方适逢凶年,饿殍千里。太子殿下前去赈灾济民,急需先生帮忙!”
他躬身说完,没想到许书生依然不为所动:“伯夷叔齐也饿死山中,求仁得仁何其有幸。”
周围众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眨眨眼睛,好像没懂。
“让我去吧。”一个面黄肌瘦的中年人从人群中挤到前面。他和许书生相比竟显得更为穷困,仿佛一个真正的乞丐。
“你谁啊?”太子侍从打量了他好几眼,确定他不是什么有名声的人。
“我是他师兄,姓范。”范书生面不改色地说道。许书生被他一指,愣住了,好半天才转过弯来:“范兄大贤,堪当此重任。”
太子侍从满意地点点头,带范书生走了。
一个“愣”字写出了许书生的复杂心态,既有对范书生谎称是自己师兄的不解和不满,又有
在庆幸范书生替自己解了围之余,思考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时内心的犹疑。而在文中,像这样通过一字或一词来凸显人物性格的“妙笔”并不鲜见,足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太子侍从满意地点点头,带范书生走了。
从此江南再无范书生,倒是京中多了个范大人。听说太子知人善用,请到的范先生为生民立命,功德无量。
江南小镇上的人早就不敢骂范大人了,只心里说他贪恋富贵,沽名钓誉,哪里及得上许书生万一。
自从太子侍从走后,许书生贤名便更上一层楼了。他不愿被世间功名所累,更不愿被俗人言语所污,所以那侍从一走,他当即打来井水洗耳,来保全自己的清白。
江南的两个穷书生都出了名,人皆唏嘘。
十年后,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江南的小镇依旧太平繁华。许书生的衣裳更破了,他正跪在江边想要捉条鱼来饱腹,却见天水相接之处,一叶小舟载着清辉遥遥漂来。
半江渔火,一枕清霜。不知为何他想一直等那小舟慢慢来到他眼前。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范兄?”
舟中人仿佛没有变老,还是当年模样。许书生讥讽一笑,没想到等来的会是不想见到的人。
“范兄当年为何自称是我师兄?”他的话不依不饶。
“都是圣人子弟,自然为兄弟。”
“圣人教诲,君子固穷。”
……
范书生久久没有言语。
你可知,何为穷?
不惧穷困,却关心无穷。
我也想要广厦千间,好养天下万民。
这些话,范书生没有说。他只是默然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目光悲悯。
对圣人教诲的“君子固穷”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一段作者对范书生深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找
到了答案。同时,作者借助这一心理描写巧妙地扣题,不着痕迹地画龙点睛,构思立意可谓高人一筹。
子课题:国民语文能力新测试平台建设与推广研究
佳作一
那一刻许书生仿佛看到了一池清水,容得万千星光。
良久良久,范书生沉声低语:“愿卿……求仁得仁。”
专家评委点评:
一般文章说“穷”,只能停留在“贫穷、穷困、穷尽”等直观的诠释层面,很难深入到文化肌理中,而此文将两个书生的人生理想做了一个深刻的比较,一个“固穷”,虽然清高,但是专注小我;一个“不悲口中食,不悲身上衣”,但分明是秉持杜甫所具有的“民胞物与”的大我之爱。文章不仅有对儒家推己及人思想的关切,而且在立意高远处很巧妙自然地扣题,构思立意的确胜人一筹!读此文,我时时想到范仲淹,也刚好是苏州人,也刚好是少时家贫,也刚好是忧乐天下,该考生读中国古书、读中国文人应该趋于一种化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