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点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积累并能辨析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和演讲的时代背景,把握演讲的内容。
3.梳理演讲的思路,理解演讲者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感受演讲语言庄重典雅的风格。
4.体会本文站位高、格局广的特点,感受演讲者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信心与美好祝愿。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而发表的演讲。1883年,顾拜旦首次提出举行世界性比赛的构想。189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复兴奥林匹克”演说。1894年6月,他在巴黎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被选为秘书长,并促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他所弘扬的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演讲词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演讲开头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快速“抓住”听众。主体部分要明确表达观点,提高观点的“辨识度”,尤其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结语要精心设计,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号召,或幽默调侃,以此调动听众的情绪,加深听众的印象,提升演讲的整体效果。
这篇演讲词回顾了奥林匹克主义走过的艰难历程,深入阐述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前形势下的新角色及新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奥林匹克主义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基 础 巩 固
A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
B.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C.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岐途的人类精神……
D.目前的形势,依然严竣。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
B
D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把“即使”改为“不仅”)
B.由于为恢复和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不朽贡献,使顾拜旦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删去“使”)
C.流传了两千多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蹴鞠,是一项与今天的足球类似的古老的体育运动。(把“一项”放到“古老的”前)
D.“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但其含义非常丰富。(在“永不满足”后加上“的奋斗精神”)
C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B.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C.《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选自《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
D.托马斯·莫尔在书中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作“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
D
课 内 阅 读
1.简析这篇演讲词的思路。
演讲者先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及崭新角色;然后具体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平和与自信”和“面向大众”的新内涵;最后表达了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信心与美好祝愿。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2.顾拜旦阐述的奥林匹克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运动能带给运动员的是勇气,是拼搏的乐趣,是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愉悦感;而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的是平和、自信,还有美感和荣誉感。
3.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体育比赛来教育青少年。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勇气比作花,以花的残败凋零比喻现代人勇气的消减,为下文阐述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做好铺垫。
(2)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奥林匹克事业比作大厦,生动地表明了奥林匹克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面向大众的运动,说理有力,令人信服。
(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自然景象来比喻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现其美好的前景。
5.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篇演讲词站位高、格局广的特点。
在演讲开头,演讲者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剧变的现实,以战略家的视野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在当前形势下将突显的独特意义。在演讲中,演讲者一方面从人类文明的立场出发,阐述奧林匹克“平和与自信”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还将奥林匹克运动与美和教育结合起来,赋予了奥林匹克崇高的使命和独特的价值。这些都集中反映出演讲者广阔的视野,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深刻的认知。
拓 展 阅 读
6.(内蒙古包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谈美感教育
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作者:朱光潜 有改动)
(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先论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接着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进而论述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目的是最终发出民族复兴必须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
(2)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内具和谐、外具秩序的统一。
(3)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一方面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说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解放我们的眼界,从而论证了美育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4)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
示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被人们喜爱,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诗词等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浸润心灵,让精神得到熏陶。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美育的价值之一。
综 合 运 用
7.综合性学习。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点整,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该赛事吸引包括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手11000多人参加,更有4名肯尼亚选手不远万里前来参赛。
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
来自河北承德的小伙子杜士洋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
(1)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鄂州市举办首次半程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半程马拉松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半程马拉松赛)
(2)赛事活动方案经媒体发布后,在荆楚网鄂州论坛上博得一片叫好声。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三条即可)
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3)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要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你会怎样说?
示例: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了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在9月开学前两天,某市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这些学生家长都是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开启了一轮辩论。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困难。
(1)针对材料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八年级(2)班的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观点:不应该雇人打扫教室。理由示例:①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责任意识;②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③雇人打扫教室,容易让学生变得懒惰,产生依赖心理。
(2)请你给“雇人打扫教室”的家长发一条微信,对他们进行劝阻。要求:微信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家长您好,劳动教育全球重视,中国学生不能做襁褓里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