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1 15: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80900118491002020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面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其主张是
A.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 B.回归儒学本源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D.宣传“三教合一”
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大量丝织品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3.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4.“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A.秦咸阳城 B.汉长安城 C.唐洛阳城 D.北宋汴梁城
5.宋代,中小地主大量增加.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
A.精耕细作模式的优化 B.农业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6.如图是香港发行的一套4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别邮票,香港邮政署长蒋任宏说,这套邮票充份展示了中国人在古代的空前成就。指南针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它为中国探险家导航,让他们安全横越大海和和远方大地。用火药制成的璀璨烟花则在多个世纪以来为我们点缀夜空。造纸术及早期的印刷术改善了沟通模式,亦可记录资料,流传后世。这些骄人的技术也传入其他国家和民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的影响最为久远
B.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指南针、火药没有运用到生产生活之中
C.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D.马克思称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预兆着资产阶级时代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7.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A.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B.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C.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8.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反映出宋代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皇权观念世俗化的倾向
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强化 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观念
9.元朝实行“四等人制”,人为的将境内各族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关于“四等人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各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B.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进一步管理与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
C.区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统治,是元朝最终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D.实质是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可言
10.北宋时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之后,宋真宗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维护地方稳定 B.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11.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zhuà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材料表明宋初措施
A.在防犯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宰相权力 D.地方拥兵百万,势力强大
12.《金史》载:“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对此记述理解正确的是
A.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贡” B.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
C.使宋辽两国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局面 D.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归南宋统治
13.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提到北宋中期改变了当时害民的差役制,施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赋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这是王安石的第一好政策。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募役法的实施
A.转嫁了财政危机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增加了财政收入
14.北宋太宗时期,在枢密院历任长贰之职(正副职位)的19人之中,与太宗藩邸具有渊源关系的一共6人, 居三分之一;不过,若从曾经独自担任枢密院首长的官员来看,却共有5人之多。由此可知,宋太宗时期 枢密院长官的任用
A.打破了贵族政治的束缚 B.已经具备一定的民主色彩
C.证明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D.尚余浓厚的皇帝僚属属性
15.宋代。张载提出“为往圣维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程颐著《盾易程氏传》、朱嘉编搋《四书章句集注》.这说明该时期
A.空疏无具的风气盛行 B.科举制发展亟需标准化教材
C.理学三成为主流思想 D.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
16.《元史》载?:“(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以下对行省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行省的全称为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路、州、县
C.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
D.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对地方加以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1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
19.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绘制: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图
材料二 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
1.B2.D3.D4.D5.D6.B7.D8.B9.D10.B11.A12.B13.C14.D15.D16.B
17.(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18.(1)特点: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一(或寓兵于民,或全民皆兵)。
(2)作用: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顾了军功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辽政权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
19.(1)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通过皇帝制度、官僚机构,到达州县,再以乡绅自治为中介,延伸到宗族家庭,实现家国同构和中央集权。
(2)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王安石变法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被统治者采纳;南宋学者试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