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点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积累并能辨析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把握课文内容,欣赏作者笔下的壮美景观,感受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丽的特点。
3.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文中将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感受、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激发爱我中华的情感。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遍布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作者作为编剧,跟随《万里藏北》纪录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了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于是写下此文。文中提到的“大部队”,指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摄制人员。
衬托是一种不直接对主要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更加突出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两类:
①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与汪伦的友情更深)
②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好衬坏、以劣衬优、以悲衬喜、以喜衬悲等。如:他年纪虽小,器量却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本文以时空为序,以作者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在长江之源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各拉丹冬的雄壮和冰塔林的奇丽,表达了对各拉丹冬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坚强毅力。
基 础 巩 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融雪处luǒ lù( 裸露 )出大山lí hēi( 黧黑 )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lénɡ jiǎo( 棱角 )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zhòu rán( 骤然 )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
(2)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ɡ ér zhì( 接踵而至 ),频频小震yùn niànɡ( 酝酿 )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qián chénɡ( 虔诚 )而愚蠢……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ɡōnɡ shùn( 恭顺 )……
(4)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yǎn yì( 演绎 )长江的故事。
(5)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fēnɡ yún biàn huàn( 风云变幻 )的季节里,气势pánɡ bó( 磅礴 )的密云来去匆匆……
(6)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chuān liú bù xī( 川流不息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
3.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傍晚,我们登上山顶的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林涛声。(删去“和阵阵林涛声”)
B.你们虽然是患者眼中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更是我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把“虽然”改为“不但”)
C.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把“改善”改为“提升”)
D.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6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删去“近”)
D
4.(四川遂宁中考)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③①④②⑥
B
课 内 阅 读
1.课文以________为序,按照作者的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__________的见闻感受为主,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从安营的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再到______________,最后重返冰河。
2.第4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①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②为下文“我”摔跤受伤埋下伏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时空
第二天
移步换景
进入冰塔林
“眩晕”原指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的不适症状,用在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知该看什么好了。“卖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超乎人的想象,并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观时所感受到的强烈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大自然伟力的赞美、敬畏。
4.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种种疼痛、不适,甚至觉得“要死了”“已经衰竭”,这些内容与文中写景有什么关系?
作者在文中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恶劣、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与“所见”的独特性。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一条潜在的线索,身体状况虽然越来越糟糕,可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发细致、深刻,想象也越发富有诗意。这种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加亲切、真实。作者在病痛中坚持行走、观察、体验,也让这篇文章染上了苦难美与悲壮美的色彩,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因此超越了欣赏自然风景的范畴。
5.“虚实结合,主客相融”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试举一例作简要赏析。
示例:第10段“风一刻不停地呼啸……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既有对眼前景物实实在在的描写,又有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用想象之美为景物增添了神韵之美。
拓 展 阅 读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寻凉太平湖
钟敬文
我在劈天摩地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慕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盛夏酷暑,谁不爱清凉?谁不爱绿水?眼前,就是一处清凉世界:群山环水,水中有山;水域面积足有十多万亩,广阔而又曲折,浩渺而又幽深;骄阳自惭无力,炎热悄然隐退;飘然其间,风尘尽洗,劳乏顿消。
我正是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里到太平湖去的。在车子行驶的途中,导游就一再介绍这太平湖,说当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浪迹天涯,途中来到青弋江,深为皖南这绮丽的山水所沉迷,并在此留下过许多著名的诗篇。
此时,水面上雾还很大。太阳一定毒,我有些后悔了,湖面这么大,无遮无挡,我往哪里躲呢?
真是绝处逢生,游艇徐徐地向岸边靠拢了。我与其他游客争相上了游艇,出了港,向北偏西方向漂去。
坐在快艇上,渐行渐远之时,最先体会到的是太平湖的广袤。行进中,我意识到这湖的与众不同:从前见过的湖大都有广阔的湖面,人在湖心四望,大都是四野的水色;而此时快艇行进,却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分明是江河水流的模样。问导游,原来这就是太平湖的特点,全长60千米,最宽处6千米,最狭处仅150米,只能容纳一船通行,可谓宽处望眼是湖泊,狭处着眼是河流。
靠窗坐着,看着水,它是这么阔,这么静,又这么绿。探身伸出手去,水擦着指头流,凉凉的,就好似插进井水里一样。我越往下伸,越感到凉快,冷丝丝地直冒凉气。啊,凉,真凉。
同行的导游见我如此爱水,笑着说:“不要急,到了前面,够您爱的。”
我忙问:“在哪里?”
“黄荆。”
说话间,游艇穿过一道葫芦口,进入一道S形的门。导游提醒我:“注意,黄荆到了。”我放眼环顾四周,只见东边巍巍壁立着一座屏风似的山,逶迤向北,上面长着青冈,密密匝匝,一片冷绿。西边,平缓的冈峦,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被强烈的阳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和“屏风”合成圆镜似的水面。有趣的是,水面上浮着一二十个岛屿,大的、小的、长的、圆的,参差错落,各具姿色。岛上长满杂树,一眼看去,宛如堆堆绿珊瑚,与水中微微抖动的倒影上下衔接,真可谓“山映翡翠镜,岛插碧玉簪”。我们的游艇徐徐向前,小岛也徐徐转动着位置。只觉天地间、衣襟里,到处弥漫着绿色,一切都被绿色浸染了,我也为这个绿色的海洋陶醉了。
导游即兴地问我:“如何?”
我随口就说了声:“妙啊!”
不久,游艇到了太平湖的深山渡口——浮溪口,我准备在此住一宿,明天再去樵山神仙洞。
风起了,水波的声音如歌,可惜,此时少了一曲古琴或者琵琶,倚着楼栏,我的心头分明有欢喜和愁怨,这欢喜和愁怨又似乎是从唐诗宋词里散落过来的。这夜,我舍不得入睡,这夜在不舍中变得长长短短……
啊,太平湖,到这儿来寻凉,真是不虚此行!
(有删改)
(1)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行文线索,并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寻凉的路径。
①行文线索:______________
②寻凉路径:上游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头几段多次写到夏季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运用反衬手法,用天气的炎热反衬太平湖的清凉,更能突显“我”对太平湖的喜爱。
作者的游踪
到达黄荆
到达浮溪口
(3)阅读文章,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景物
特点
湖面
似江河水流模样
湖水
①
西边的山峦
②
岛屿
参差错落,各具姿色
①阔、静、绿、清凉
②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
(4)请任选角度,赏析第1段中的画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从黄山来到太平湖的感受比作“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茅台酒是热烈的,而毛峰茶是恬淡的,作者将无形的感受具象化,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到达太平湖后内心的平静与舒坦,表达了对太平湖的喜爱。
综 合 运 用
7.(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今年五一假期,八方游客畅游广安山水,领略广安魅力。红色旅游景区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4.4万人次,华蓥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
材料二 今年4月30日,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的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这里有12家矿山企业、面积50公顷的矿区将在不久后变身4A级景区,游客在景区可实地全程体验矿工工作和生活。
材料三 广安市前锋区会龙村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观光休闲元素,规划建设以桃园观光和越野赛车为主题的“桃园悦野”乡村旅游项目,完成桃园观光、餐饮基地、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配套工程。
(1)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探究出的主要信息。
示例: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
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来到华蓥山,追寻____________,感受红色文化,饱览____________。
英雄足迹
自然风光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市民广场观看“滑竿抬幺妹”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到目的地。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金安大道向北,至金安大道与洪州大道的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再沿洪州大道向西北走即可到达。
8.(重庆中考B卷)综合性学习。
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的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策划栏目】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品美食,享受生活
学历史,传承文化
(2)【展开调查】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
备选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路人
你对重庆的“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有哪些了解?
在这次“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哪些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