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点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积累并能辨析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描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3.把握作者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4.欣赏本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幽默”,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山势陡峭,为欧洲名胜之一。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课文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多用成语,读来别具一分书卷气。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通常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①看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有,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突出(表现、表达)了……。
②看句中有没有典型、特殊的修饰词。如果有,就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现(表达、突出)了……。
③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议论、抒情、描写、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内容),表现(表达)了……。
④从句中的描写手法入手。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内容或人物特征),突出(表达)了……。
本文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观,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遭遇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变幻多姿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基 础 巩 固
B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
B.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盛收。
C.“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付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D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高原与平原的海拔差、天气差异,高原上的美景独一无二,也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B.写景有技巧,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当注意学会边看边思考,并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
C.登山者之所以会有山随我上、愈升愈高,是因为山往往高大,而且距离人较远的缘故。
D.中国名山众多,东岳泰山因其巍峨陡峻、气势磅礴的原因,被尊为“五岳”之首。
A
5.(贵州遵义中考)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________;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是山,宽容如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
课 内 阅 读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
A.第1段中,作者认为骑骡乘车者“可怜可悯”,是因为他们只能忍受着太阳的炙烤,而不能像徒步者那样随时到树林中避暑纳凉,或稍作休息。
B.第5段中写了作者与友人逗留高地仰望峰巅美景,白云缭绕,霞光斑斓,云霞变幻万千,满目华彩,令人流连忘返。
C.第8段主要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车夫之王”的幽默、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他高超的驾车技艺。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CD
D.第1~6段以小说笔法描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重在写景抒情;第7~11段以散文笔法叙写下山后乘坐马车的经历与感受,重在刻画人物。
E.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变幻多姿的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形状奇特的特点,极富画面感。作者将山峰比作纤指和塔糖,既烘托了勃朗峰的雄伟,又展现了群峰插天的景观,尽显大自然的奇伟力量。
3.作者借“肥皂泡”的联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足珍贵。这是作者由眼前景物得来的感悟,同样也是对景物之美的高度赞赏。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4.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本文体现的“马克·吐温式幽默”。
①突出细节。作者很注意呈现游览过程中本身就带有幽默色彩的细节,如“勃朗队长”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②制造反差。如文章开头将徒步而行的“我们”的自由自在与骑骡乘车者为物所役对比,形成一种带有揶揄讽刺的幽默效果;又如一路上的飞车越险与“车王”的威严、和颜悦色形成反差,令人忍俊不禁。③适当夸张。如描写马车一路狂奔,“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显然带有夸张成分,让读者很容易想到一辆“飞行”的马车,景象如漫画一般可笑。
拓 展 阅 读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①自小生长在山村,朝暮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儿,峰险一点儿,松怪一点儿。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②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③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孩子,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儿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啊!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④山似乎停住脚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比赛裁判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我一开始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几分敬意。
⑤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有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于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给你一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多么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⑥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文章的格式?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
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⑧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在于你的心是否不再屏蔽。
⑨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儿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山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山的奇、险、怪,并指出这些山难以引起自己的新奇感,以此衬托柴达木的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也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做铺垫。
(2)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
①外形粗壮憨实;②品格谦逊;③美得天然。
(3)本文在描写柴达木的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
①比喻,如“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的山虽矮,但海拔高,却又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突出其谦逊、不张扬的品质。②拟人,如“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赋予柴达木的山人格特色,写出柴达木的山敦实可爱。③对比,如“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通过对比表现了柴达木的山厚重而有威力。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在于你的心是否不再屏蔽。
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完全敞开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发现大自然独特、原初的美,而这种美是不会让人厌烦的。
综 合 运 用
6.(湖北武汉中考)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如今,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忙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数字阅读,也称电子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
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研究发现,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更多优点。请列举数字阅读的优点,不少于三点。
①数字阅读基于互联网信息载体,实现了数字化的图、文、声、像等多种表达方式;②数字阅读在阅读方式上具有天然优势,可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③数字阅读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可随时随地进行内容更新等。
(2)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不少于200字)
示例:“低头族”的数字阅读,从方式上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就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眼部疲劳等问题,一定会影响到阅读的效果。从阅读的内容看,没有明确的主题,更没有明确的导向,是杂乱无章的阅读,看到什么就阅读什么,头脑里都是一些“碎片”,大部分是一些浅层次的阅读,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人格培养益处不大。
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有时还可能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漠、隔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阅读方式的引导,多读一些能陶冶性情、培养美好品格的书籍;阅读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有意义的内容要深入阅读;还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多与人交流,以此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在某旅游风景区的登山路上,一位老大爷看到下面的警示牌,笑呵呵地说: “景区还有杂技表演啊,我们快去看看!”如果你听到了这位大爷的话,请告诉他警示牌所表达的内容,并对他做出提醒。
示例:老大爷,这可不是“杂技表演”,而是一块警示牌,意思是告诉大家前面有悬崖峭壁,登山时要注意安全,谨防坠落。老大爷,我们都要小心啊!
8.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祖国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美丽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依据主持人的这段开场白,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探寻名胜古迹积累知识须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