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08: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为人民服务
1.会写“彻、迁”等 9 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1.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接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相关课件和视频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彻、迁”等 9 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3.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革命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缅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敬佩和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深情演讲。
2.了解张思德: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3.师:张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张思德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指名学生领读。
(2)指导书写易错字,重点指导书写“葬”。
① 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笔画。
② 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学生注意“死”要写得扁一些,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能写
成竖。
③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3.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出难以理解的词语,再通过与同桌交流、查字典、请教老师等方法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派代表在全班
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从中提炼关键词。
4.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明确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出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并结合画线的词语谈体会。
(2)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完全”
“彻底”,明白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引导学生抓住一对词语“泰山”和“鸿毛”,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指导朗读。
(3)拓展交流: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4)学生交流。
(5)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什么好处?
(6)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7)引导学生回顾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指导学生带着体会再读第2自然段,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 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弄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关联词的运用可以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意思层层深入。
(2)指导朗读。
(3)结合前面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4)讨论交流: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进行论述的?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句子加以论述。)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部分,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作好批注。
(1)结合资料,明确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2)引导学生明白: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明确重点语句的内涵。
(1)学生谈体会。
(2)教师小结:这些语句饱含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同志的爱护,对同志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三、关注表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2.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事迹,加深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