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荒漠化图片
一﹑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没有植被保护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过程
一、荒漠化
发生地区
本质
形成原因
表现形式
类型
荒
漠
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候异常等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等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典型气象灾害:沙尘暴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分析
次生盐渍化
土地盐分聚集
气候干旱
水分蒸发旺盛
灌溉不当
地下水位上升
半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区
土
壤
1、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2、措施:?改良灌溉技术,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采用喷灌、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排灌结合,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1.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2.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C
A
3.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A
1、西北地区的范围
自然界线
行政范围
干湿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以下
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800mm
400-800mm
200-400mm
<200mm
2、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
3、地形特征
东部: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
西部: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三山夹两盆”
4、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原因
西北
地区
干旱
位置
地形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青藏高原隆起
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进入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温带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放牧骆驼、山羊
放牧马、牛、羊
东
西
400㎜
200㎜
50㎜
5、植被
东
西
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绿洲分布在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内陆盆地的边缘)
因为这里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河流或是渗入地下形成的泉水,这对干旱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极为重要。山麓地带是肥沃的洪积扇,绿洲大多分布在洪积扇的中部。
干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干
旱
的
自
然
特
征
河流欠发育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
形成大片戈壁、沙漠
(基本条件)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多
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风沙易于活动(动力因素)
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三、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温带大
陆性气候
抑制
加剧
气温、降水变率大
出现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荒漠化
多雨年
多年持续干旱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二、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请用箭头表示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
(2)由此得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图中还能分析出荒漠化的什么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1)过度樵采
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缺乏能源的地区
(2)过度放牧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超载
放牧
短期的经济利益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过程
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过度开垦
a.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沙区边缘
本身存在荒漠化的威胁
缺少防护林
土壤易受风蚀,肥力逐年下降
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
荒漠化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
绿洲地区
人口的压力
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的气候
b.绿洲地区
盲目开垦
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次生盐碱化
荒漠化
人为
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①能源缺乏地区为解决燃料问题: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
②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采挖药材、发菜等
植被遭破坏,防风固沙能力降低
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超载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草原退化和
土地沙化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还会出现另一种土地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思考:掘井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因为人畜活动以水井为中心,于是在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活动探究:
1、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增加草场压力,必然导致草场退化。
3、
4、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C
B
四、荒漠化的危害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总体方针:预防、制止、治理三者相结合。
预防:
扭转:
恢复: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五、荒漠化防治
1、内容: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3.整治重点
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③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1)合理利用水资源
4.整治措施
绿洲内部
前沿地带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防沙林带)
(防护林网)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②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利用风能、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等。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3.荒漠化治理重点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
4.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①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
解决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