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必修III)试题
一、选择题
1. 《论语.述而》一书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意在
A. 强调人们进行自我完善 B. 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
C. 主张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D.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家思想时说:他们深切地知晓君王需要什么。因此他们以最现实的方式来思考社会构建,并不太注重思想价值信仰方面的重建。该学者评论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3. 历来学者对《吕氏春秋》的学派属性观点不一。东汉高诱认为其“以道家为主,兼容儒、法”;吕思勉认为“虽为杂家,然其中儒言最多”;郭沫若则认为“主要对儒道采取摄取的态度,而对墨家、法家则出于批判”。这可佐证战国末期
A. 以儒、道思想主流 B. 学术创作以继承为主
C. 法、墨思想不受重视 D. 思想交融的历史趋势
4. 如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推断,影响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的思想因素应是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 “春秋大一统" B. “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5. 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
A. 中医学理论发展完善 B. 中医学已取得一定的发展
C. 建立完整医疗体系 D. 政府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
6. 如图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在大雪的背景地里画了一株喜温不耐寒的翠绿芭蕉,即所谓“雪中芭蕉”。这反映出此画的突出特点是
A. 追求写实风格 B. 注重诗意 C. 强调个性表现 D. 讲究布局
7. 唐李瀚所撰《蒙求》是童蒙的重要读本。其中所叙人事,并不都出于经书史籍,竟多取自小说杂书。如“毛宝白龟”出于《搜神记》;“壶公摘天”出于《神仙传》;“庞俭凿井”出于《风俗通》等。这说明唐朝小说杂书
A. 反映市民的精神需求 B. 是启蒙的最主要知识来源
C. 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D. 体现“三教并立”的潮流
8. 顾炎武对“君”字适用对象的考证极为详尽,遍及《尚书》、《礼记》、《春秋传》等经典。他指出“君”在先秦两汉经典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尊称。顾炎武旨在
A. 重视考据传统文献 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反对理学空谈义理 D. 研究儒家经典著作
9. 康有为曾指出:“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公理既明,民权大倡,孟子实为之祖也。”由此可见,康有为
A. 试图论证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B. 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D. 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 20世纪初,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要想增强国家竞争力,除了要大力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那就必须将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实施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可见蔡元培主张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改变教育传统功能
C. 智育摆在教育首位 D. 实施教育与军事救国
11. 《京报》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进步报纸。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其传统的小说故事旧貌换新颜。尤其是才子佳人故事模式更多的承载了“自由恋爱”的主题。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2.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说明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成熟 B. 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 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D. 社会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13. 毛泽东曾明文讴歌农民阶级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几万万农民团结起来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工农联盟所埋葬。此文是
A. 《论联合政府》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反映其他阶层和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双百”方针的推行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二为"方向的确定
15. 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邓小平旨在强调对外开放必须
A. 充分解放人们的思想 B. 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C.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6. 如表为1995—2006年教育事业国家人均预算支出增
类型 增长(%)
普通小学 515%
普通初中 285%
普通高中 127%
高等学校 8%
A. 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 B. 教育界实现拨乱反正
C. “三个面向”战略的提出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7. 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提出要“认识你自己” B. 强调了人的作用和价值
C. 重视研究人的道德哲学 D. 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18. 在英国,1553年,所有申请大学学位的候选人必须签署《英国教会信仰契约》。在法国,1600年,政府全面控制了大学的学术生活,包括直接监管巴黎大学。当时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变成了国内大学。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促进贸易中心转移 B. 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 宗教改革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19. 卢梭主张“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他以为这个理想是不难实现的,为了防止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他提议征收遗产税及累进税等。这表明卢梭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崇尚理性主义思维
C. 提倡自然权利观念 D. 倡导社会平等思想
20.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诗人以西风象征革命的力量,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西风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形象。据此判断,这首诗歌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 B. 现实主义文学
C. 古典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21. 19世纪初,英国的下层妇女也可以成为家庭中为经济贡献力量的部分,甚至连底层家庭中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工人家庭的劳动力组成部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 民主政治的发展
C.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D. 社会经济的繁荣
22. 下表为英国18一19世纪大事年表节选,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 伽利略出版《两种新科学》 B.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 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23. 2019年人类首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再次证明了一个著名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这一科学理论
A. 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D. 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24. 艺术家夏皮罗在评论某——画派的特征时指出:“与逻辑抽象或数学毫无关系。它是完全具体的,没有模仿画框之外的对象世界或概念世界”。下列绘画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5. 南宋朱熹和近代宋恕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曾经担任漳州知府,当时的漳州“僻陋涉海,俗未知礼”,秩序松弛。他先后颁布《论俗文》《晓论居丧持服律事》等文告,要求仕宦、百姓安分循理,克已利人,孝亲尊老敬贤,各修本业。积极推广《家礼》,使得漳州各种礼仪逐步完善。他创办白云岩书院,开设县学、社学,并亲自为学生传道,教导学生“明义理以修其身”。刊刻出版了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许多书籍。八百年来,“漳民率遵朱子之礼”,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
——摘编自《漳州府志》等
材料二 宋恕,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将近代中国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发扬,对西方文化采取中庸的思想。他鼓吹兴办女学,对于女学的入门标准,主张不分门第、高低、身份贵贱。他不仅关注城市人民的受教育问题,还将其教育的关怀投向穷困的乡村。他还主张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
——摘编自《“旷世大儒”宋恕的教育思想及其近代教育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改变漳州旧俗的举措,并分析对当地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恕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当时,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 “科学革命”为什么会出现在16——17世纪的西方呢?文艺复兴期间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原本非常脆弱的联系得到加强。威廉.哈维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观念体系。至20世纪前期,倡导爱国主义(融合民主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国家主义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世界排名 生活年代
孔子 4 (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
蔡伦 6 (?—121)
毛泽东 20 (1893—1976)
成吉思汗 21 (1162—1227)
老子 75 (约公元前4世纪)
隋文帝 82 (541—604)
孟子 92 (公元前371—公元前289)
——节选自美国科普作家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2014年出版)
请从上面的排行榜中任选-位人物,从上榜理由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必修III)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论语.述而》一书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意在
A. 强调人们进行自我完善 B. 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
C. 主张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D.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得出孔子主张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A正确;BCD项与孔子的这一言论无关,排除。
2. 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家思想时说:他们深切地知晓君王需要什么。因此他们以最现实的方式来思考社会构建,并不太注重思想价值信仰方面的重建。该学者评论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他们深切地知晓君王需要什么。因此他们以最现实的方式来思考社会构建,并不太注重思想价值信仰方面的重建”可得出这一学派强调君主集权,强调法的作用,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 历来学者对《吕氏春秋》的学派属性观点不一。东汉高诱认为其“以道家为主,兼容儒、法”;吕思勉认为“虽为杂家,然其中儒言最多”;郭沫若则认为“主要对儒道采取摄取的态度,而对墨家、法家则出于批判”。这可佐证战国末期
A. 以儒、道思想为主流 B. 学术创作以继承为主
C. 法、墨思想不受重视 D. 思想交融的历史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以道家为主,兼容儒、法”“虽为杂家,然其中儒言最多”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已经出现了思想交融的历史趋势,各学派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4. 如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推断,影响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的思想因素应是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 “春秋大一统" B. “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意与人事交相呼应,因此皇帝颁行“罪己诏”的行为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5. 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
A. 中医学理论发展完善 B. 中医学已取得一定的发展
C. 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 D. 政府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体现的是东汉早期的中医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正确;AC错在“完善”“完整”,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6. 如图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在大雪的背景地里画了一株喜温不耐寒的翠绿芭蕉,即所谓“雪中芭蕉”。这反映出此画的突出特点是
A. 追求写实风格 B. 注重诗意 C. 强调个性表现 D. 讲究布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如图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在大雪的背景地里画了一株喜温不耐寒的翠绿芭蕉……”以及该画集诗画篆刻于一体的风格可得出这幅画是文人画,强调了作者的个性,故C正确;该画是写意的,排除A;BD项不是其突出特点,排除。
7. 唐李瀚所撰《蒙求》是童蒙的重要读本。其中所叙人事,并不都出于经书史籍,竟多取自小说杂书。如“毛宝白龟”出于《搜神记》;“壶公摘天”出于《神仙传》;“庞俭凿井”出于《风俗通》等。这说明唐朝小说杂书
A. 反映市民的精神需求 B. 是启蒙的最主要知识来源
C. 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D. 体现“三教并立”的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其中所叙人事,并不都出于经书史籍,竟多取自小说杂书”可得出唐朝的小说杂文也承担了一部分经书史籍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与市民无关,排除A;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要,排除B;D项不能体现,排除。
8. 顾炎武对“君”字适用对象的考证极为详尽,遍及《尚书》、《礼记》、《春秋传》等经典。他指出“君”在先秦两汉经典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尊称。顾炎武旨在
A. 重视考据传统文献 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反对理学空谈义理 D. 研究儒家经典著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他指出“君”在先秦两汉经典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尊称”可以看出,顾炎武通过考证说明君主的地位与民众是一样的,不存在在等级的差别,这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B项正确;考据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顾炎武的目的所在,排除。
9. 康有为曾指出:“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公理既明,民权大倡,孟子实为之祖也。”由此可见,康有为
A. 试图论证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B. 积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D. 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公理既明,民权大倡,孟子实为之祖也。”可得出康有为借孔孟来宣传其维新思想,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故A正确;维新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排除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 20世纪初,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要想增强国家竞争力,除了要大力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那就必须将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实施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可见蔡元培主张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改变教育的传统功能
C. 智育摆在教育首位 D. 实施教育与军事救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还要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那就必须将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实施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可得出蔡元培的这种教育方针与传统的教育有所不同,其主张“五育并举”,要改变教育只培养官吏的传统功能,而是要培养近代化的人才,故B项正确;A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1. 《京报》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进步报纸。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其传统的小说故事旧貌换新颜。尤其是才子佳人故事模式更多的承载了“自由恋爱”的主题。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尤其是才子佳人故事模式更多的承载了‘自由恋爱’的主题”体系西安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进而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2.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说明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成熟 B. 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 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D. 社会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等劳工群体”可得出1919年之后报道的相关内容都与劳工有关,这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其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共,排除A;B项是五四运动,排除B;主流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D。
13. 毛泽东曾明文讴歌农民阶级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几万万农民团结起来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工农联盟所埋葬。此文是
A. 《论联合政府》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讴歌农民阶级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几万万农民团结起来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工农联盟”等信息可得出,毛泽东强调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内容,B项正确;ACD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排除。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反映其他阶层和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双百”方针的推行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二为"方向的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提出“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领域的繁荣,因此B正确;AC属于经济领域上的措施,排除;D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故选B。
15. 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邓小平旨在强调对外开放必须
A. 充分解放人们的思想 B. 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C.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可得出其强调对外开放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之下对外开放,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16. 如表为1995—2006年教育事业国家人均预算支出增
类型 增长(%)
普通小学 515%
普通初中 285%
普通高中 127%
高等学校 8%
A. 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 B. 教育界实现拨乱反正
C. “三个面向”战略的提出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增长迅速,这都是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的影响,故A正确;BCD项不是其原因,排除。
17. 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提出要“认识你自己” B. 强调了人的作用和价值
C. 重视研究人的道德哲学 D. 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体现的是苏格拉底注重研究人的道德学问,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8. 在英国,1553年,所有申请大学学位的候选人必须签署《英国教会信仰契约》。在法国,1600年,政府全面控制了大学的学术生活,包括直接监管巴黎大学。当时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变成了国内大学。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促进贸易中心转移 B. 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 宗教改革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53年,所有申请大学学位的候选人必须签署《英国教会信仰契约》”“当时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变成了国内大学”和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爆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促进了当时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正确;AB与材无关,排除;启蒙运动时间是在17、18世纪,D排除。故选C。
19. 卢梭主张“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他以为这个理想是不难实现的,为了防止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他提议征收遗产税及累进税等。这表明卢梭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崇尚理性主义思维
C. 提倡自然权利观念 D. 倡导社会平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可得出卢梭强调富人与穷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财富的多少而有等级差别,故其主张社会平等思想,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20.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诗人以西风象征革命的力量,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西风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形象。据此判断,这首诗歌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 B. 现实主义文学
C. 古典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A正确;现实主义文学力图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典型的再现社会风貌,深刻的揭露社会本质,B排除;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C排除;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D排除。故选A。
21. 19世纪初,英国的下层妇女也可以成为家庭中为经济贡献力量的部分,甚至连底层家庭中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工人家庭的劳动力组成部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 民主政治的发展
C.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D. 社会经济的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的下层妇女也可以成为家庭中为经济贡献力量的部分”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着英国劳动力就业的变化,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22. 下表为英国18一19世纪大事年表节选,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 伽利略出版《两种新科学》 B.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数学原理》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 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在1859年,故C项正确;A项是1638年,B项是1617年,D项1900年,排除。
23. 2019年人类首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再次证明了一个著名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这一科学理论
A. 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D. 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可得出这与时空有关,根据所学可得出这是相对论的内容,强调物质的质量与分布会影响到时间与空间的状态,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B项正确;A是牛顿力学,排除A;C项是量子理论,排除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24. 艺术家夏皮罗在评论某——画派的特征时指出:“与逻辑抽象或数学毫无关系。它是完全具体的,没有模仿画框之外的对象世界或概念世界”。下列绘画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与逻辑抽象或数学毫无关系。它是完全具体的,没有模仿画框之外的对象世界或概念世界”可得出其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立体派的风格,D项符合题意;ABC分别是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 南宋朱熹和近代宋恕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曾经担任漳州知府,当时的漳州“僻陋涉海,俗未知礼”,秩序松弛。他先后颁布《论俗文》《晓论居丧持服律事》等文告,要求仕宦、百姓安分循理,克已利人,孝亲尊老敬贤,各修本业。积极推广《家礼》,使得漳州各种礼仪逐步完善。他创办白云岩书院,开设县学、社学,并亲自为学生传道,教导学生“明义理以修其身”。刊刻出版了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许多书籍。八百年来,“漳民率遵朱子之礼”,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
——摘编自《漳州府志》等
材料二 宋恕,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将近代中国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发扬,对西方文化采取中庸的思想。他鼓吹兴办女学,对于女学的入门标准,主张不分门第、高低、身份贵贱。他不仅关注城市人民的受教育问题,还将其教育的关怀投向穷困的乡村。他还主张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
——摘编自《“旷世大儒”宋恕的教育思想及其近代教育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改变漳州旧俗的举措,并分析对当地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恕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举措:颁布文告,进行社会教化;创办书院,言传身教;刊印儒家经典,进行社会教化。
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教育发展;传播理学思想,促进社会风俗的变化。
(2)特点:中西融合;教育平等。
原因: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受儒家思想和“经世致用”的影响。
【解析】
【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他先后颁布《论俗文》《晓论居丧持服律事》等文告,要求仕宦、百姓安分循理,克已利人,孝亲尊老敬贤,各修本业”可归纳出颁布文告,进行社会教化;根据材料“他创办白云岩书院,开设县学、社学,并亲自为学生传道”可归纳出创办书院,言传身教;根据材料“刊刻出版了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许多书籍”可归纳出刊印儒家经典,进行社会教化。影响:结合上述分析的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教育发展、传播理学思想及促进社会风俗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特点:根据材料“他主张将近代中国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发扬,对西方文化采取中庸的思想”可归纳出中西融合;根据材料“对于女学的入门标准,主张不分门第、高低、身份贵贱”可归纳出教育平等。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方面变革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当时,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 “科学革命”为什么会出现在16——17世纪的西方呢?文艺复兴期间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原本非常脆弱的联系得到加强。威廉.哈维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各种艰苦的实验。……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1)地位: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是最大的封建主;在各国享有特权;控制思想,垄断文化教育。
(2)趋势: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下降,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上升。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发展;政府奖励科技发明;前人的奠基等。
【解析】
【详解】(1)地位:根据材料“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可归纳出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根据材料“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可归纳出是最大的封建主;根据材料“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可归纳出在各国享有特权;根据材料“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可归纳出控制思想,垄断文化教育。
(2)趋势: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下降,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上升。原因: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变动进行分析即可。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皇权至上为价值基础的观念体系。至20世纪前期,倡导爱国主义(融合民主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中国世纪”的国民意识和爱国主义不断凸显。当代中国,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编自曹长香《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端及其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国家主义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表现: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普及;民族认同观念兴起。
(2)影响: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提升了国家认同感;提升了国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可归纳出世俗王权强化;根据材料“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可归纳出民族语言普及;根据材料“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可归纳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
(2)影响:根据材料“倡导爱国主义(融合民主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国人改造中国的新国家主义产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国民心态也有了大幅度的跃升”“国家主义内涵不断丰富并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提升了国家认同感和提升了国人的自信心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世界排名 生活年代
孔子 4 (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
蔡伦 6 (?—121)
毛泽东 20 (1893—1976)
成吉思汗 21 (1162—1227)
老子 75 (约公元前4世纪)
隋文帝 82 (541—604)
孟子 92 (公元前371—公元前289)
——节选自美国科普作家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2014年出版)
请从上面的排行榜中任选-位人物,从上榜理由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阐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礼”等思想主张。他首倡私学,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后世的主流思想,也是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示例二:论题: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改进者,推动世界文明进程。
阐述: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推广,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书籍的流传,先后传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促进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综上所述,蔡伦的改进,使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中选择孔子这一人物,论述时主要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创立的儒学的成就、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其它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