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
一、选择题
1.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2.15世纪初,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业领域盛行“在商言商”的观点,以追求商业利益,提升市民自治、自理能力。这一现象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民权主义
3.“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5.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C.增加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6.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
的。”下列选项不能为此佐证的是( )
A.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 B.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
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D.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8.路德的新教学说一改中世纪愤怒的上帝形象,上帝成了可亲可敬的人类保护神,使人类与上帝和解,同时也使人与自然和解。加尔文派认为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材料表明( )
A.教会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冲击 B.宗教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C.民族国家形成推动科学发展 D.宗教改革思想蕴含理性
9.“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变革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10.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 )
A.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C.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11.下图是1779年发表的一幅漫画,画上被马掀翻者寓指 ( )
A.波旁王朝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
C.克伦威尔统治
D.罗马教皇统治
12.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
A.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13.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14.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 ( )
A.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15.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从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设计上,美国开国元勋们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B.总统必须服从国会、国会通过的法案需经总统批准
C.最高法院可以随时否决总统的行政命令
D.国会拥有司法解释权,可以否决最高法院的判定结果
16.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7.某校学生在进行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71”、“铁血政策”、“俾斯麦”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德意志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D.美国南北战争
18.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是( )
A.四分五裂阻碍发展 B.王朝战争破坏统一
C.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D.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19.奥地利首相梅特涅(1773-1859)说:“各国国王当思量他们有多少机会可以安坐王位,宗教、道德、法律、传统、权力种种,现在都遭到严重打击,除非各国政府团结采取合作行动,维护政治体制,否则欧洲将会崩解。”这段话针对的是 ( )
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统一
20.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完成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为现代化扫除障碍
C.完成统一中央集权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21.下列选项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B.北美反殖民侵略——《独立宣言》
C.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农奴制 D.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22.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2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
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4.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5.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2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的演说(2004年7月4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28.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是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 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 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草、谷、果、禽、兽、人等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上表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
一、选择题
1.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选C。由材料“15世纪”“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材料没有涉及禁欲主义和反神学,而是认为神和人都是一样的,排除A、B;由材料“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可知,材料并没有民主自由思想,而是蕴含着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这就具有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排除D,C正确。
2.15世纪初,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业领域盛行“在商言商”的观点,以追求商业利益,提升市民自治、自理能力。这一现象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民权主义
【解析】选B。根据材料“以追求商业利益”,与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相左,故A项错误;同理,追求商业利益,是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体现,属于15世纪左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故B项正确;理性主义是17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故C项错误;民权主义也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故D项错误。
3.“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解析】选A。材料信息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该思想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的产物。故选A。
4.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解析】选A。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与材料中“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17世纪”“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不符,故B项错误;未涉及东方文化,与材料中“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莎士比亚”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符,故D项错误。
5.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C.增加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灵魂自救,即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符合题意,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灵魂自救而非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方面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观点减少了信仰苦恼,而不是增加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6.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
的。”下列选项不能为此佐证的是( )
A.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 B.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
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D.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用“因信称义”代替“因行称义”,从而改造了信徒的信仰问题,因而造成社会性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政治运动,因而不能体现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与特权,因而造成了社会性的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自主性、独立性,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地球遭到木星引力的吸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D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不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A、B、C错误。
8.路德的新教学说一改中世纪愤怒的上帝形象,上帝成了可亲可敬的人类保护神,使人类与上帝和解,同时也使人与自然和解。加尔文派认为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材料表明( )
A.教会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冲击 B.宗教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C.民族国家形成推动科学发展 D.宗教改革思想蕴含理性
【解析】选D。据材料“路德的新教学说一改中世纪愤怒的上帝形象,上帝成了可亲可敬的人类保护神,使人类与上帝和解,同时也使人与自然和解”可知,宗教改革给上帝赋予了人性,体现了宗教改革中的理性,故选D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宗教改革中上帝形象的变化没有涉及教会,排除A项;材料主要叙述宗教改革对上帝形象的变革,没有体现对自然科学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9.“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变革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解析】选C。从材料“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可以看出这一运动以理性为旗帜,构建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故选C。
10.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 )
A.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C.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解析】选B。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从此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国王的权力不断下降,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王权,B正确;1689年之后王权地位开始下降,并不是没有改变,A错误;国王已经成为虚君是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C错误;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是光荣革命之前,D错误。
11.下图是1779年发表的一幅漫画,画上被马掀翻者寓指 ( )
A.波旁王朝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
C.克伦威尔统治
D.罗马教皇统治
【解析】选B。结合漫画中的“America”可知与美国有关,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并走向独立,故本题应选B。
12.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 )
A.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解析】选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故本题应排除D,选择C;A与英国无关,故排除;B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排除。
13.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解析】选C。拿破仑在对外扩张的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它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选C项;拿破仑对德国的入侵使得德国人民流离失所,不会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排除A项;在拿破仑对外扩张后期具有非正义性,但是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他(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即其积极作用,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排除D项。
14.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 ( )
A.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解析】选D。三国的政体均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形式,代议制最大特点是议会负责立法权,故D正确;德国的权力中心在皇帝,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故A错误;英国是首相负责国家行政权,德国是宰相负责行政权,故B错误;美国和德国政府首脑不对议会负责,故C错误。
15.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从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设计上,美国开国元勋们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B.总统必须服从国会、国会通过的法案需经总统批准
C.最高法院可以随时否决总统的行政命令
D.国会拥有司法解释权,可以否决最高法院的判定结果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之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故选A项;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之下,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即三种权力之间是制约平衡的关系,而不是说“总统必须服从国会”,排除B项;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可以宣布国会或总统批准的法令违宪,而不是“可以随时否决”,排除C项;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而不是国会,排除D项。
16.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解析】选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建立了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B排除。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说明德意志帝国通过1871年宪法,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即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故选D。
17.某校学生在进行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71”、“铁血政策”、“俾斯麦”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德意志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D.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选C。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他奉行铁血政策,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地区实现了统一,并于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所以该校学生复习的内容应该是德意志统一与帝国的建立,故选C项;俾斯麦与日本明治维新无关,排除A项;俾斯麦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B项;俾斯麦与美国南北战争无关,排除D项。
18.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是( )
A.四分五裂阻碍发展 B.王朝战争破坏统一
C.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D.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解析】选A。据材料“18世纪……‘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故A正确;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故B错误;当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没有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特点,故C错误;当时德意志也没有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的政治特点,故D错误。
19.奥地利首相梅特涅(1773-1859)说:“各国国王当思量他们有多少机会可以安坐王位,宗教、道德、法律、传统、权力种种,现在都遭到严重打击,除非各国政府团结采取合作行动,维护政治体制,否则欧洲将会崩解。”这段话针对的是 ( )
A.英国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统一
【解析】选C。题干中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的重要影响,符合题意的是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至1688年,排除A;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针对欧洲各国,排除B;德意志统一是1871年,排除D。
20.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完成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为现代化扫除障碍
C.完成统一中央集权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法国人“自下而上完成的事”是指法国大革命,而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事是指完成了统一大业,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的统一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实质是为德国近代化扫除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故B正确。其余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
21.下列选项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B.北美反殖民侵略——《独立宣言》
C.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农奴制 D.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解析】选C。农奴制是沙皇俄国的制度,日本没有实行农奴制,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项;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排除A项;美国在反对英国殖民侵略战争的过程中发表了《独立宣言》,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排除D项。
22.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的“文明开化和发展近代教育”,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不如D最合适,故A错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土地兼并,故B错误; 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使日本军国主义盛行,故C错误。
2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
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处死国王,排除A;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非专制制度,排除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涉及外国武装干涉,排除C。
24.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解析】选B。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通过宗教来表达对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尊严的肯定,B正确。“推崇罗马神权统治”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属于启蒙运动时期,C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D错误。
25.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解析】选D。材料是洛克的“多数原则”思想,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D项;自然神论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个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由17世纪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始创,排除A项;孟德斯鸠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B项;卢梭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排除C项。
2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解析】选C。从表格可以看出,最终方案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综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通过妥协以协调大州与小州的矛盾,体现出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C正确;A、D材料无从体现,B表述错误,是三权分立的政体,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排除A、B、D。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的演说(2004年7月4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解析】第(1)题第一问“完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光荣革命”的斗争方式和策略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问“办法”,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主要是指对王权的限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国王权力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权实行的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本身就制约着总统的权力,且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都是受限制的,所以说实现了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第(3)题根据英国政治制度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
【答案】(1)完美:不流血、妥协。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2)“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或者权力制衡)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3)趋势:政治民主化。
28.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结合所学得出废除
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人生自由;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交高额的赎金;据材料“签订各种契约等
还由村社管理”得出农奴受到村社的控制。
(2)第一小问职责,据材料“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得出负责国家赋税的缴纳;据材料“村
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得出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据材料“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
家属一定的照顾”得出承担福利和救济任务;据材料“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
和批评”得出加强村社内部道德规范。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
意识”得出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稳定了农村的社会秩序;据材料“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得
出,孕育了集体主义传统。
【答案】(1)废除农奴制制度,农奴获得人生自由;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交高额的赎金;农奴
受到村社的控制。
(2)职责:负责国家赋税的缴纳;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承担福利和救济任务;加强村社内部道德规范。
影响: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稳定了农村的社会秩序;孕育了集体主义传统。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是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 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 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草、谷、果、禽、兽、人等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上表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以“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需结合设问要求“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影响差异的原因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如“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分析”“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可以16世纪东西方新文学为材料,分析16世纪东西方文学的异同及原因、影响;还可从宏观上分析影响东西方文学发展的因素及带来的影响。总之,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或论题;最后要回扣主题,总结。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分析。
阐述:
(1)16世纪东西方文学都出现著名文学家和优秀作品,作品都有自由婚姻和人文追求,对东西方文学和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在于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和总结;西方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运动成就,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化。
(2)中国文学是专制制度下、商品经济极其活跃情况下思想活跃的反映,故事反映的是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由于封建统治强化,没有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体现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推动了西方国家首次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故社会存在影响东西方文学的差异。
示例二:
论题: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
阐述:
(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商品经济活跃,思想文化和科技体现了中国社会没有抓住机遇实现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全方位没落。《牡丹亭》反映了商品经济下思想活跃,但没有促进思想解放;《四库全书》在保存一定传统文献的前提下,意在加强封建统治,还为了加强统治摧残传统文化;《本草纲目》体现了传统科技集大成的特点,缺乏创新,没有实现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2)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形成,加速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罗密欧与朱丽叶》突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人文主义的复兴,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代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到来,宣扬理性和科学,否定专制制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医学生物学形成的基础,同时促进了思想解放,加速西方社会转型。故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