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同步练习 第2章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同步练习 第2章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7:43: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根据概念整合,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只分布于植物细胞的糖类有蔗糖、麦芽糖和纤维素;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
(1)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
 )
分析:蔗糖属于二糖。
(2)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都分布在肝脏中。( 
×
 )
分析:肌肉中也有糖原分布。
(3)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 
×
 )
分析:纤维素不能储存能量。
概念2 脂肪具有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4)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为C、H、O。( 
×
 )
分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
(5)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
概念3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
(6)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能源物质。( 
×
 )
分析: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知识点1 细胞中的糖类
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单糖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各种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析: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都是单糖;生物体主要通过氧化分解葡萄糖获得能量,所以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单糖是不能继续氧化分解的一类糖
B.多糖中的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
C.葡萄糖是六碳糖,属于多糖
D.蔗糖由葡萄糖缩合而来,因此也具有还原性
解析: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但可以被氧化分解,A错误;葡萄糖是单糖,C错误;蔗糖不具有还原性,D错误。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糖的是( C )
A.核糖
B.葡萄糖
C.乳糖
D.果糖
解析: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如核糖、葡萄糖、果糖,而乳糖属于二糖。
知识点2 细胞中的脂质
5.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的脂质具有的功能( D )
A.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D.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天气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A、C不符合题意;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B不符合题意;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不属于脂质的功能,D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脂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B.胆固醇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
D.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和P,A错误;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错误;脂肪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C错误;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D正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情境:饱和脂肪酸(SFA)是含饱和键的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分别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合成多种物质,在体内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等。
思考:
(1)(生命观念)根据题干信息总结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
提示:
区别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结构
没有不饱和双键
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双键
分布
主要在动物脂肪中
主要在植物脂肪中
物理性质
熔点较高,室温时呈固态
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化学性质
稳定,不易被氧化
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2)(生命观念)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很多的疾病,是不是一点脂肪也不摄取就不会长脂肪?
提示:不是,因为食物中的糖类会转化成脂肪。
(3)(科学探究)阅读完以上材料,你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提示: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多摄取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有关机构最近公布了20种抗癌蔬菜,其中红薯位列榜首。红薯的块状根中储藏有丰富的多糖,下列属于红薯中的多糖的是( D )
A.蔗糖、麦芽糖
B.果糖、糖原
C.葡萄糖、纤维素
D.淀粉、纤维素
解析:蔗糖和麦芽糖为二糖,A错误;果糖为单糖,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中,B错误;葡萄糖为单糖,C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且二者都存在于植物细胞中,D正确。
2.大肠杆菌、玉米、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是( D )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脱氧核糖
解析:纤维素和淀粉是玉米的组成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才有的多糖,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大肠杆菌、玉米、噬菌体和酵母菌都含有DNA,都含有脱氧核糖。
3.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单糖和二糖都能水解
B.某些糖类是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
C.糖类都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同
解析: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二糖可以水解为单糖,A错误;某些糖类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正确;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提供能量,纤维素、核糖、脱氧核糖不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D错误。
4.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形成时均需要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①正确;麦芽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乳糖是由半乳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麦芽糖、乳糖、蔗糖形成时均需要葡萄糖,②正确;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不是还原糖,不具有还原性,③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多糖都是储能物质,如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物质,不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④错误。
5.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
C.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
D.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能源物质
解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能调节代谢,B正确;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C正确;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
6.下列关于糖类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解析: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因此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因此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B正确;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因此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不能产生果糖,C错误;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微生物可以分泌纤维素酶,因此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正确。
7.下列有关细胞中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脂肪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固醇类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起调节作用
D.磷脂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解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脂肪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固醇类物质是细胞中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C正确;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8.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
B.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
C.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脂质
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解析: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A正确;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会使脂肪在体内积累,就有可能导致肥胖,B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9.部分人仅认识到固醇的负面作用,甚至会谈固醇色变,这样的观念是不科学的。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D )
A.构成动物细胞膜
B.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
D.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解析: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等,A、B、C不符合题意;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D符合题意。
10.某小儿患佝偻病,发烧时就会抽搐,根据所学知识,建议他平时要补充( A )
A.钙片和维生素D
B.新鲜水果和蔬菜
C.谷物种皮和胡萝卜
D.蛋白质和糖类
解析:该小儿患佝偻病,且发烧时就会抽搐,说明缺钙,应该补充钙元素,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应该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
11.[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果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解析:淀粉和糖原分别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虽然也属于多糖,但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壁,并不储存能量。它们的元素组成有且只有C、H、O三种,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12.[不定项选择]2019年中秋时节,家住安徽省患糖尿病的韩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有很多广告语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BD )
A.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Fe、Zn等微量元素
C.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的骨骼健康
解析:无糖饼干含有淀粉等糖类,A错误;Fe、Zn等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蔬菜含有的各种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C错误;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婴幼儿的骨骼发育,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A是指__单糖__。
(2)若B是由2分子单体A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__二糖__,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指__蔗糖__和__麦芽糖__。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B是__乳糖__。
(3)若B是由大量单体A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__多糖__,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是指__肝糖原__,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是指__淀粉__,能形成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是__纤维素__。
解析:(1)A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能通过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物质,所以A指的是单糖。
(2)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形成的二糖,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形成的二糖。
(3)多糖是由大量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
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将脂肪进行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二: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
材料三: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__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__。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__缓冲__和__减压__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__保温__的作用。
(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能够__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__。该物质属于脂质中的__固醇__类物质,该类型物质除维生素D外还包括__胆固醇__和__性激素__等。
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另外,脂肪还可以起到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5.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分别处理30
min后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提出问题:由图中曲线可知,约60
℃时红薯的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该温度下淀粉酶活性最高__。土豆为什么不含还原糖呢?
(2)作出假设:土豆不含还原糖的最可能原因是土豆缺乏淀粉酶。
为了验证该假设,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
(3)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__。
(4)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现配的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两试管中各注入2
mL
等量的__3%淀粉__溶液,60
℃水浴保温2
min。
第二步:在a试管中注入2
mL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在b试管中注入__2_mL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__,60
℃水浴保温2
min。
第三步:向a、b试管内各注入2
mL__现配的斐林试剂__,60
℃水浴保温2
min,并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6)预期结果、得出结论:__①a试管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土豆不含淀粉酶;②a试管和b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土豆含有淀粉酶__。
解析:(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而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根据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说明60
℃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该温度下淀粉酶活性最高。(3)该实验中还原糖的检测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5)根据还原糖检测实验的过程确定该实验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淀粉酶,反应物属于无关变量,因此两试管都需加入等量的3%淀粉溶液作为反应底物。第二步: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在a试管中注入2
mL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则在b试管中应该注入2
mL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第三步: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现配的斐林试剂。(6)①若a试管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土豆不含淀粉酶;②若a试管和b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土豆含有淀粉酶。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根据概念整合,辨析表述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概念1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只分布于植物细胞的糖类有蔗糖、麦芽糖和纤维素;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
(1)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
(2)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都分布在肝脏中。(  )
(3)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  )
概念2 脂肪具有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4)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为C、H、O。(  )
(5)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概念3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
(6)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能源物质。(  )
知识点1 细胞中的糖类
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单糖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各种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糖是不能继续氧化分解的一类糖
B.多糖中的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
C.葡萄糖是六碳糖,属于多糖
D.蔗糖由葡萄糖缩合而来,因此也具有还原性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糖的是(  )
A.核糖
B.葡萄糖
C.乳糖
D.果糖
知识点2 细胞中的脂质
5.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的脂质具有的功能(  )
A.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D.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天气
6.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B.胆固醇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
D.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情境:饱和脂肪酸(SFA)是含饱和键的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分别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合成多种物质,在体内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等。
思考:
(1)(生命观念)根据题干信息总结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
(2)(生命观念)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很多的疾病,是不是一点脂肪也不摄取就不会长脂肪?
(3)(科学探究)阅读完以上材料,你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有关机构最近公布了20种抗癌蔬菜,其中红薯位列榜首。红薯的块状根中储藏有丰富的多糖,下列属于红薯中的多糖的是(  )
A.蔗糖、麦芽糖
B.果糖、糖原
C.葡萄糖、纤维素
D.淀粉、纤维素
2.大肠杆菌、玉米、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是(  )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脱氧核糖
3.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和二糖都能水解
B.某些糖类是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
C.糖类都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同
4.下列有关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 ②麦芽糖、乳糖、蔗糖形成时均需要葡萄糖 ③葡萄糖、果糖均为还原糖,由二者缩合而成的蔗糖也具有还原性 ④多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
C.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
D.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是主要能源物质
6.下列关于糖类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7.下列有关细胞中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脂肪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固醇类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起调节作用
D.磷脂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8.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
B.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
C.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脂质
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9.部分人仅认识到固醇的负面作用,甚至会谈固醇色变,这样的观念是不科学的。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构成动物细胞膜
B.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
D.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某小儿患佝偻病,发烧时就会抽搐,根据所学知识,建议他平时要补充( A )
A.钙片和维生素D
B.新鲜水果和蔬菜
C.谷物种皮和胡萝卜
D.蛋白质和糖类
11.[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果糖
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12.[不定项选择]2019年中秋时节,家住安徽省患糖尿病的韩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有很多广告语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Fe、Zn等微量元素
C.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D.“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的骨骼健康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A是指__
__。
(2)若B是由2分子单体A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__
__,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指__
__和__
__。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B是__
__。
(3)若B是由大量单体A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__
__,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是指__
__,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是指__
__,能形成高等植物细胞壁的是__
__。
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将脂肪进行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二: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
cm。
材料三: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1)材料一说明脂肪是__
__。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__
__和__
__的作用。
(2)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__
__的作用。
(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能够__
__。该物质属于脂质中的__
__类物质,该类型物质除维生素D外还包括__
__和__
__等。
15.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分别处理30
min后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提出问题:由图中曲线可知,约60
℃时红薯的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
__。土豆为什么不含还原糖呢?
(2)作出假设:土豆不含还原糖的最可能原因是土豆缺乏淀粉酶。
为了验证该假设,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
(3)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
__。
(4)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现配的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两试管中各注入2
mL
等量的__
__溶液,60
℃水浴保温2
min。
第二步:在a试管中注入2
mL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在b试管中注入__
__,60
℃水浴保温2
min。
第三步:向a、b试管内各注入2
mL__
__,60
℃水浴保温2
min,并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6)预期结果、得出结论:__
__。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