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
目录(河北·中考 )
知识
考点
知识
知识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一、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的内涵与考情
(一)内涵分析
材料组合式文本,即非连续性文本,源自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阅读素养测试项目,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在阅读中引入材料组合式文本,可以全面考查考生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学会从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考情分析
2014年,顾之川先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一文中说: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即材料组合式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
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种新形式,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也逐渐成为中考阅读的“宠儿”,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20年全国多地市中考将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列入现代文阅读部分进行考查,结合全国中考趋势和高考导向,未来河北运用这一考查形式的可能性很大。
知识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二、材料组合式文本的阅读方法
(一)文字型材料
第一步:把握文本构成。迅速浏览阅读文本的几则材料,确定文本的构成,梳理出各部分所写内容,这样更有利于题文比对,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
第二步:圈点关键信息。细读每则材料,勾画出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范围词、程度词、指代词等重点词语,也包括引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观点句等重点语句。
第三步:理解文本意义。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以其独到新颖、实用性强和富有现实感颇具视觉冲击力,文本自身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二)图表型材料
①表格:一般分为四部分,即标题(表格的具体内容)、表头(涉及的对象)、表身(所占比例、具体数目)、表注(对表格内容的注释)。阅读表格时,要注重分析表格的各个部分,然后通过分析数据的最高值、最低值、数据差以及位居前几位或后几位的数据来判断其具体意义。
②柱状图:使用条柱来直观反映对象的具体数据等。阅读柱状图,要注重把握柱形代表的数据和不同柱形之间数据的差别体现的意义等。
③饼状图:饼状图显示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所占的具体比例。阅读饼状图,要注重具体数据体现的意义。
④曲线图:用曲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阅读曲线图,要关注三点:最高点、最低点和发展态势。
知识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考点
考点速览
考点1 图文转换
考点2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考点3 文体知识
考点4 文本互证
考点5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
材料组合式文本阅读
图文转换
考点1
典例分析
[2020福建]下面是2016年与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
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请简要概括与2016年相比,
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①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②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下降;③其他项目的需求基本持平。
考点1 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
考点1
解法建模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考点2
典例分析
1.[2020陕西]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①采用一级半构型;②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③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
考点2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考点2
2.[2020广州]广州市为灰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通过。你认为通过的理由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点陈述。
【参考答案】 ①灰塑装饰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可考证的建筑最早至明朝。②灰塑作为传统的工艺曾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智慧。③灰塑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独具地方特色,充满丰富的想象力。
3. [2020连云港]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 示例:5G产业“战疫”表现亮丽/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5G助力各地抗疫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考点2
解法建模
文体知识
考点3
典例分析
1.[2020滨州]从说明方法角度,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武汉市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89.10%,湖北省91.64%,全国达到92.41%。
【参考答案】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具体数据,准确说明了“出院新冠肺炎患者大多数使用过中医药”,以便读者了解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考点3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考点3
2.[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材料二中第②段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②段体现了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因为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多数废玻璃重新回收利用难度很大。
文体知识
考点3
解法建模
文本互证
考点4
典例分析
[2020重庆B]“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能战胜资深皮肤科医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科学家给人工智能系统存储了海量的皮肤病临床病例图片;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典型特征,也可以成为皮肤科“专家”。
考点4 文本互证
文本互证
考点4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材料组合式文本虽然文本形式是割裂的,但几个文本之间或主题、或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找到其联系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二是注意题干的指向,有时题干会要求具体的答案区间,有时则需要考生自己找答案区间,这时,一定要注意题干指向,尤其是不指定答案区间的时候,要整体通读材料,确保答案要点齐全。
解题通法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5
典例分析
[2020杭州]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
考点5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向1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5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依托文本,无论是表达观点,还是佐证,都不能脱离文本材料,天马行空。二是注意题干要求,有的题目是要求结合材料拓展探究,有的题目除了结合材料,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这就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答案,避免因没有审读清楚题干而丢分。
解题通法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5
典例分析
1.[2020南京]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
【参考答案】 示例:“美丽餐”只能暂时提高瘦素水平,而且这一点只有少量数据佐证,它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普遍证实。
考向2 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5
2.[2020重庆B]根据以上材料,发挥想象,描绘一个场景,体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参考答案】 示例1:早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圆来叫我:“主人,快快起床啦,上班要迟到啰!”洗漱完毕,我问:“小圆,早餐吃什么?”“馒头、煎蛋、热牛奶。”“好的!”7点,小圆递给我公文包,送我出门。“小圆,记得整理房间哟!”我开心地上班去了。
示例2: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想带父母去古镇游玩。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方立即策划了最佳出行路线。20分钟后,我们乘坐无人驾驶的小轿车来到古镇。小方还根据我们的喜好,向我们推荐了许多美食。真是愉快的一天啊!
拓展探究与迁移运用
考点5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依托文本,所有的依据都应从文本材料中获得。二是注意与其他考点的融合,在组织答案时,要能根据不同的考点要求而整合答案,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
解题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