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1 18: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共计15分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A.或是重峦(luán)叠嶂,或是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们胸中有丘壑(hè)。
B.翌(yì)日,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升高,耸入蓝天,仿佛独踞苍穹。
C.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ēn),丝毫不爽(shuǎng),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
D.幽悄(qiǎo)的夜晚,祖父在路上轻易不提斡(wò)旋的情事,只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2.
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退色了。?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4.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中小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有效________青少年兴趣特长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遵循自然规律,方可获得大自然的馈赠;________粗暴虐待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A.构建?
?开发?
?那么
B.创设?
?发掘?
?那么
C.构建?
?发掘?
?反之
D.创设?
?开发?
?反之?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自己对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
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就此陨落。
二、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6.
下面是《傅雷家书》里傅雷的两段话,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文段二】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这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傅雷的什么用意?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7分

7.在“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精神指导下,八十多年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不同时代,它都在满足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多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44分

8.(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根据文意解释词语。
①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_______________
(3)“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句中画线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②段的写景很有特色,请你从修辞方法、写景角度、词语选用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简要的赏析。
(5)对上文第②③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用美的景色来衬托船行之快,表现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家乡美景的热爱。
?
9.(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护母亲的梦
①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不过,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
②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和姐姐都在城里安了家,想要接母亲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母亲却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虽然他和姐姐抽空就会回家,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有时一两个月回一次也就成了常态。
③中午下了班,他去单位的食堂吃饭,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又转身折了回去。他突然决定回乡下看母亲。离下午上班还有两个小时,开车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样算来,还有半个小时可以陪母亲,也许还来得及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④熟悉的院子里,月季、菊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墙角静静地绽放,鸡、鸭安生地在圈里休息。推开虚掩的房门,桌子上放着一只还没来得及洗的饭碗,旁边还有吃剩的半个馒头。母亲总是喜欢将就,胡乱吃点东西就把午饭解决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透过半掀的布门帘,母亲那双沾满了泥土的布鞋整齐地摆放在床边。
⑤他轻轻走进去,母亲背对着他躺在床上,她一定是累极了,熟睡中正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母亲,母亲此刻蜷缩着身体,看起来是那么瘦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还是前年妻子买给她的,刚开始母亲总舍不得穿,后来,姐姐又给母亲买了好几件,说如果她不肯穿,就一直给她买,母亲这才欢喜地穿上了新衣。在睡梦中,母亲翻了个身,母亲额前灰白的头发上粘着一小片稻草,他眼圈顿时有些发红,抬手想为母亲摘去额前的稻草,旋即又将手放下。唉,母亲一定又下田干活去了,尽管他和姐姐说过多次,不让她再下田,母亲却总舍不得丢下那片土地,她笑着说,自己家种的蔬菜和粮食吃着多放心呀。其实,母亲才能吃多少,还不是每次都大兜小兜地往他们的车里塞。
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静静地享受与母亲相伴的时刻。此刻,他觉得自己和母亲离得是那么近,甚至能听到母亲沉稳的呼吸和心跳,这应该是自从他成家以来,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最长的时间。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无意地提起他睡觉时的各种小动作,那时他还纳闷儿,母亲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其实他早该想到,在自己熟睡的时候,母亲也许用温柔的目光抚摸过他无数次。
⑦他站起身,掀起门帘,看到母亲仍在安睡,忽地,母亲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一个甜蜜的梦。他笑了笑,轻轻退了出来。坐在车上,他仿佛觉得母亲那半个小时的安稳梦境,嫁接到了他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平日的劳心费神、疲惫烦累,一切都变得那么恬然宁静,一如母亲一直以来的心境。在浑身轻松的同时,他又觉得很幸福、很满足,这半个小时的时光让他无比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最博大最深沉的爱。
⑧赶到单位时,他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高兴地说道:“我中午睡觉的时候梦到你了,好像感觉你就在妈身边呢。”“妈,我想您了,这个周末回去看您。”他带着微笑说完,却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1)阅读选文,理清文章脉络。
梦见母亲,突然担心——①_______________——母亲安睡,静静陪伴——②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他久未归家探望母亲的原因,也道出了大多数中年人忙于个人生活、疏于陪伴父母的现状。
B.选文第③段写他想起可以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不觉加快脚步,表明回家吃面是他此行的主要原因。
C.选文第⑦段画线词“嫁接”表现他陪伴母亲时感受到的恬然安静影响了他的心态,让他暂时淡忘了生活的烦恼。
D.选文标题既写出他守护睡梦中的母亲的情景,也写出他想多陪伴母亲的愿望,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5)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10.(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自行车之歌
苏?
?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_______________。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1)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1.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她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C
2.D
3.D
4.C
5.C
二、
名著阅读
6.
【文段一】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儿子餐桌上的礼仪,做一个有教养的青年。
【文段二】要提高修养,要正确对待人生的高潮与低潮。
三、
综合读写
7.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四、
现代文阅读
8.
(1)①(听得出神)忘了自己,②弥漫消散
(2)月夜行船
(3)“点”“磕”“退后”“上前”等动词,将少年们划船的动作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描写得很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划船技能和勤劳能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社戏时的愉悦心情。
(4)示例一:这几段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富饶的江南水乡月夜图,充满了诗情画意。
示例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之快,写出了在船上观景时特有的视觉状态,也表现出“我”盼望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示例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句中“朦胧”一词有变得朦胧的意思,这样写仿佛月也有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夜。
(5)D
9.
(1)①惦念母亲,决定探望,②接到电话,承诺回家
(2)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前年他妻子买的,可以看出母亲生活节俭(俭朴);他和姐姐反复劝说,母亲还执意下田干活,可以看出母亲热爱劳动(勤劳);母亲辛苦种出的蔬菜和粮食大兜小兜往他们车里塞,可以看出母亲关爱孩子(慈爱);母亲独自把他和姐姐拉扯大,可以看出母亲坚强独立。
(3)为母亲的苍老而心疼;为自己疏于照顾辛苦操劳的母亲而愧疚;想要为母亲摘掉稻草,又怕惊扰母亲的矛盾心理。
(4)B
(5)文中无论是儿时母亲温柔的目光,还是长大后,被母亲塞得满满的车都是对孩子的慈爱与牵挂。而“我”的不安与担心,“我”的静静注视,“我”的恬然安静,“我”湿了的眼眶,也何尝不是一种割不断的牵挂。材料中母亲临死前最后的话语是她无法安然逝去的牵挂。亲情是彼此的精心呵护,是至死不忘的牵挂,是相互的扶持与成长,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10.
(1)①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②第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③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④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2)A项更适合。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应是“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3)表面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伤,但“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有一天会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4)①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遍性;
②升华情感,通过父女俩的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
③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五、
写作
11.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