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2021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提升训练提升一(化学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2021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提升训练提升一(化学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1 21: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题型分类提升训练
中考科学提升训练一(化学类)
1、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2、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2NaNO3+10Na=6Na2O+N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NaNO3属于氧化物??????????????????????????????????B.?生成物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2)保持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013335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4、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030480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5、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024765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_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
6、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gH3)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081915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__
7、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043815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 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表示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8、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055245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基础上,按图示在各装置中添加药品;
步骤2: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种无色溶液,溶质为HCOOH)与浓硫酸在80℃水浴的条件下制
备一氧化碳(反应原理:HCOOH →加热浓H2SO4 CO↑+H2O);
步骤3: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后再点燃酒精灯,当W型管右侧弯管处的氧化铁全部
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2分钟后熄灭酒精灯;
步骤4:撤去酒精灯和盛热水的烧杯,用磁铁吸引黑色物质至W型管左侧弯管处进行固体产物的检验。
(1)进行气密性检査时,可在万用瓶中盛适量水,然后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________(填写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
(3)步骤3后,W型管左侧弯管处为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若固体产物全部是铁,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9、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MgCl2和NaOH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093345
(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x=________
(3)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________
①盐酸??????? ②氯化钙??????? ③氨水??????????? ④硫酸镁
10、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1)(一)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
09525
⑴为了确保水流按预设方向,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需要安装单向阀,单向阀类似于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
⑵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按序填写编号)
6667593345
⑶为了使净水器出水快,需要通过加压装置吸水和压水。下列设计中手柄均可带动活塞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能达到人推拉手柄省力这一目的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040005
(2)小金按其设计方案完成了净水器的制作,并对净水器的净水500,效果进行检测已知随着滤料内污染物增加净水流速会降低,当其低于250mL/mn时,需对滤料进行处理。图乙为净水器对三种地表水体进行净水实验,得到的净水流速随净水量变化的图像据此判断,在不处理滤料的情况下,此净水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从以上三种地表水体中获取30L净水。
022860
11、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CuO、8.0g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
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 ?紫外线 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①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________作用。
②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③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________。
(2)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①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____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②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________
6667559055
答案解析:
1、【解答】 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碳原子,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解答】A.反应物NaNO3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生成物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2)保持,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肯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反应前,在钠单质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在 Na2O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D错误。
故选B。
3、【解答】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火焰从下到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沉积在容器底部,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A.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了,因此实验①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在实验③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C错误;
D.在实验③中,肯定有实验①的反应产物CaCl2;由于①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②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 , 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1)在图片中一组实验不通入二氧化碳,一组通入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实验是在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用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这个实验的因素是有无二氧化碳,首先要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以煮沸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气体,立即加塞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所以可填: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暗处理后的叶片中是不含有机物的,所以滴入碘液后不能变蓝色;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应该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气(或O2)
6、【答案】 (1)化学
(2)氢、氧元素(或H,O)
【解答】(1)A的成分为 CgH3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 因此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步骤①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乙醇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和乙烯的化学式C2H4对比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相同,因此B中肯定不含碳元素。由于B含有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它所含的元素肯定是氢、氧元素。
7、【解答】(1) 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十Cu ;
(2) 若“漫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 Fe2+ 。
8、【解答】(1)进行气密性检査时,可在万用瓶中盛适量水,然后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万用瓶中的水会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是:排尽W型管内的空气,防止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发生爆炸;
(3)步骤3后,W型管左侧弯管处为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若固体产物全部是铁,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固体有溶解,且溶液呈浅绿色。
9、【解答】(1) 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l2+2NaOH=Mg(OH)2↓+2NaCl ;
(2)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MgCl2+2NaOH=Mg(OH)2↓+2NaCl ;
95? ? ? ? ? ? ? ? 80
332.5g? ? ? ? ?x
95332.5g=80x;
解得:x=280g;
(3)该反应的产物为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氯化钠(或NaCl)。
(4)在四种物质中,只有氨水溶液呈碱性,因此若用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氨水,故选③。
10、【解答】(1)在人体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单向流动,所以单向阀类似于人体心脏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
?根据水依次将通过滤料甲、乙、丙,且除去杂质时一般先除颗粒较大的再除去颗粒较小的,所以甲对应①,乙对应②,丙对应③,所以填①②③;
?A、B都利用了杠杆,C没有用杠杆。其中A是一个费力杠杆不能增加压力,B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加压力所以能达到目的的是B;
(2)由乙图可知当净水流速为250mL/min时净水量可达35L左右,所以在不处理滤料的情况下,此净水器能从以上三种地表水体中获取30L净水。
故答案为:(1)房室瓣;①②③;B? (2)能
11、【解答】(1)生成物的总质量为:8g+8g=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1.2g+x=16g,解得:x=4.8g,即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4.8g。
(2) 8.0gCuO中含铜元素的质量:mcu=8.0g×?6480?=6.4g;
8.0gMgO中含镁元素的质量:mMg=8.0g×?2440?=4.8g;
∵mCu+mMg=6.4g+4.8g=11.2g;
∴X中只含铜、镁元素,
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aMgb(或MgaCub),
又∵?mCumMg=64a24b=6.4g4.8g(或mMgmCu=24a64b=4.8g6.4g)
∴a:b=1:2(或a:b=2:1)
∴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或X中镁铜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12、【答案】 (1)催化;减弱;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A;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解析】(1)①由材料中所给的两个反应: Cl+O3→ClO+O2;ClO+O→Cl+O2 可知Cl原子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抵抗性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越少、数量越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稳定性、抵抗性越弱。由于该地区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生物数量减少, 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减弱。
③根据题干“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 可知,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减少使用会使臭氧层变薄的氯氟煙这种物质。保护臭氧层的建议有: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①根据题干“臭氧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可知,臭氧含量过高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A选项正确;
②根据两图像中温度和臭氧浓度曲线的比较可知,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总体上变化趋势相似。但在8月2日、3日、4日这些时段,温度曲线与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所以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故答案为:(1)催化? ;减弱 ;发明氯氟烃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烃、推广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2)A ;有关,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无关,如图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时段近地面处臭氯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吻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