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1 18: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片有如下记载:“壬甲允禽获,获鸟六,猪七十有六,獐一百有九十有九。”记载内容说明(  )
A.殷商时期已有明确的数字认知
B.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商人经济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
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商开始
2.(2分)西周时期,周天子每年依据史官观看天象预推每一月朔的日期,连同相应的政事向全国上下发布,全国范围内行使统一的历日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历法同天命、王权联系起来。这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天文学的主要作用在于(  )
A.指导农业生产
B.预测气象状况
C.服务政治需要
D.提供历法数据
3.(2分)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这一论说说明孔子(  )
A.提倡以道德引导知识的学习
B.重视人生经验的引领价值
C.推崇知识与道德的取向作用
D.追求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4.(2分)《荀子?富国》中说:“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材料说明荀子主张(  )
A.顺应自然发展变化
B.厘清责任各司其职
C.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D.秉承制天命而用之
5.(2分)《诗经?秦风?无衣》诗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诗歌的主题(  )
A.体现了儒家学说对国风的影响
B.反映了秦军将士高昂的士气
C.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
D.歌颂了秦国国君祖先的功业
6.(2分)“他最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与战国以来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具体地配置安排起来,从而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完成了自《吕氏春秋》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引文中的“他”应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7.(2分)宋代主管国家图书事业的机构如昭义馆、集贤院、崇文院等,都出版了大批书籍,此外还有官办报纸“邸报”,民间或私办报纸,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小报定期出版,“日书一纸”投于市场。这反映出宋代(  )
A.民间报纸受到冷落
B.印刷业有较大发展
C.政府压制民间小报
D.市民文学开始出现
8.(2分)宋代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很多;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岁末时还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这些史实说明,在宋代(  )
A.社会需求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B.风俗画是流行的绘画主题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绘画繁荣
D.节令画受到广大市民追捧
9.(2分)王夫之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轩辕(黄帝)以前,其犹夷狄乎!太吴(东方祖神)以上,其犹禽兽乎!”人类祖先“亦植立之兽而已矣”。王夫之这一观点(  )
A.冲破了褊狭的民族意识藩篱
B.驳斥了明代盛行的祖先崇拜
C.认为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D.初步蕴含人类文明进化的思想
10.(2分)有学者指出,明清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该观点意在说明,明清小说(  )
A.都是现实主义风格
B.题材内容空前广泛
C.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D.关注社会现实人生
11.(2分)1912年4月孙中山赴武汉访察,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以南皮(张之洞为直求南皮人)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从感慨中可知孙中山(  )
A.开始反思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B.再次探寻救亡图存革命道路
C.认同武昌起义具有历史偶然性
D.肯定张之洞对湖北的历史贡献
12.(2分)光绪十九年(1894年)六月薛福成说:“知西国所以坐致富强者,全在养民教民上用功,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据此可知,薛福成(  )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继续恪守洋务派的主张
C.反思“中体西用”思想
D.认识到变革制度的重要性
13.(2分)尽管达尔文对《物种起源》进行了多次修改,但他反复强调他没有能力讨论他的理论在社会领域的应用。而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译注的进化论模式无不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紧密相联。这表明(  )
A.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源自西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C.中国人的译注完全违背了进化论的本意
D.民族危机使西方文化在中国发生了演化
14.(2分)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论述,旨在(  )
A.要求共产党员应有国际主义视野
B.强调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号召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民族战争
D.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争论和原则分歧
15.(2分)如表为1949﹣1952年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该时期我国教育(  )
类别
1949年
1952年
学校(所)
学生(万人)
学校(所)
学生(万人)
小学
34.7万
2439
52.7万
5110
中等教育
5216
126.8
6008
312.6
高等院校
211
11.7
182
19.1
A.旨在培养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
B.已建立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全面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
D.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6.(2分)如图为1978﹣2012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统计图。出现统计图中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B.“希望工程”的全面启动
C.高考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
D.各地职业教育中心的建立
17.(2分)1992年初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的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
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C.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18.(2分)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2008年发射“神舟七号”,翟志刚出舱太空行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至此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科技成就(  )
A.使我国现代科技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
B.表明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C.实现了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同步发展
D.是对外开放引进世界先进科技的结果
19.(2分)苏格拉底认为美德能带来幸福,而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人的错误是因为无知,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正确,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
A.人应该理性思考
B.重建道德价值观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来自于知识
20.(2分)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是一场宗教运动,理论具有超现实与超自然的特点,关注的是从地狱中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来世的事务更重要。”该学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是中世纪基督教的自我革新
B.具有深厚的中世纪根源
C.冲击了天主教会和教皇权威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1.(2分)卢梭指出:“社会契约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这表明卢梭(  )
A.反对专制主义
B.宣传民主自由
C.强调道德法律
D.追求个性独立
22.(2分)这种文学“是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它在唯物反映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整套以“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唯物主义创作。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的是(  )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3.(2分)作家莫泊桑形容当时一位画家:“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猎人。他带着他的画布﹣用五到六幅画布描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与光影效果下的景观。他完成这些画作之后,便按天气的变化一张张排列。”据此判断,这位画家追求的艺术特点是(  )
A.将理性和荒诞完美的结合
B.注重光与色的效果
C.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D.遵循写实主义原则
24.(2分)贝多芬曾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自然神论,卢梭精神,因崇尚大自然的威严而带来的狂喜。但是没有虚假的夸张。人的幸福和内心安宁的感觉,这个乐章与其说是描绘牧歌风的田园丽色,不如说是抒发人们的“内心安宁。”这说明,贝多芬(  )
A.利用音乐来追求内心的宁静
B.运用音乐主题描绘田园丽色
C.追求精神自由和政治平等
D.主张想象表达心理的真实
25.(2分)如表为1995﹣2014年有关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情况。据此可知,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
地区
时间(年)
欧洲
美国
亚洲
(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
他地区
全球
1995
22
61
12
0
5
0.6
2014
19
10
28
23
21
39
A.以欧美地区发展最迅速
B.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C.社会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D.便利了人们工作和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0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孟子、荀子以至宋儒均肯定人在天地间的重要性。在儒家看来,人的可贵在于有道德,并能“参天地之化育”,因此,以礼乐为中心的道德教化是儒学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宋明理学更加强化人文主义传统,张戴及程、朱、陆、王都强调孔孟创立的“仁”学。他们认为,人的本质在“仁”而“仁”的根源在“理”,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扩充与体现“天理”,使人的生命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合而为一,从而实现自己真实的生命精神与道德价值,具有这种“仁”的境界,便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李海龙《儒家人文精神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与崇古态度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拜占庭的灭亡,大量学者携带着罗马分裂前留下的珍贵文献典籍逃亡到西罗马,给黑暗笼罩的中世纪西欧带去了他们早已遗忘的文明印记。西欧的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璀璨,为文艺复兴的开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也是对于古典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本”思想,而非从前的“神本”思想。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并不是彻底反宗教的,它并没有彻底性和革命性,具有两面性
﹣﹣摘编自董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现实意义。(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是科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牛顿力学所实现的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综合,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而牛顿的科学方法,创立了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统一,这也正是牛顿能够超过前人成长为科学的时代巨人的一个关键,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样板。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伽利略进行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7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解决中西文化关系的先河。随后,冯桂芬主张“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将中西文化关系进一步明朗化。当洋务派通过洋务运动将魏源的思想具体落实的时候,则引起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学习西方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维新变法用和平改良的办法推行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20世纪初年,维新思潮渐渐让位于武装反清的共和革命思潮,新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以共和革命为中心而展开的,然而,这种政治运动式的思想解放,带有明显的急用先学的急就章偏向,决定了辛亥革命仅仅是将皇帝赶跑,作为共和标志的中华民国只是一块招牌。于是,以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为标志,这场思想解放潮流虽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讨论的问题波及到很多领域,但归纳起来,仍然集中在了古今中西上面。
﹣﹣摘编自李喜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甲骨文的记载分析可知,殷商时期的人们已有了清晰的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把这些数字用文字表述出来,已有了加一个“又“字来表示进位的写法,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甲骨文造字特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材料仅仅提及狩猎情况记载,而商人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C项错误;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周开始的,D项错误。
故选:A。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材料“连同相应的政事向全国上下发布,全国范围内行使统一的历日制度”、“历法同天命、皇权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历法是服务于国家统治需要的,故选C项;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C。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孟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孔子指明有知识的人与有道德的人在面对生活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侧面表现出他重视知识与道德的取向,故选C项;
A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故选:C。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材料大意为:掌握农时,使民众尽力,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益,使老百姓协调一致,使人们不偷懒,这是将师的事情。使高地不干旱,洼地不受涝,寒暑和顺适宜,而庄稼按时成熟,这是自然界的事情。至于普遍地庇护老百姓,普遍地爱抚老百姓全面地管理老百姓,即使遇到饥荒歉收旱涝年岁,也使老百姓没有受冻挨饿的祸患,这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宰相的事情,这体现出荀子认为使天下普遍富足的方法在于明确名分各负其责,故选B项;
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解答】从材料中的“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可以看出秦国尚武的社会风气,反映了秦军将士高昂的战斗士气,故B正确;
秦国尚武,崇尚法家学说,故A错误;
《诗经》中的诗歌收录到春秋中期,而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故排除C;
D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董仲舒以儒学为核心,广泛吸收了阴阳、法、道、名各家,建立了天人感应的庞大体系,把“三纲五常”都说成是天意,通过“大一统”的模式推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儒学由一家而融汇百家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进而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私人办的小报多为民间报纸,大量非法出版的私人办的小报体现了小报发展迅速,说明宋代的印刷业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
私人小报抢先发表新闻,深受社会欢迎,A项错误;
材料仅反映私人办小报,但无法说明政府对新闻出版业的压制态度,C项错误;
小报内容并非属于市民文学,开始出现也无法判断,D项错误。
故选:B。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绘画的需求量很大,从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具体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绘画的繁荣,故C项与材料信息不完全吻合;
D项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且节令画的社会需求量材料没有说明,排除。
故选:A。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新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材料的含义为:中国这块地方,在轩辕以前,也就是夷狄,太昊以上,就是禽兽。人类祖先“亦植立之兽而已矣”,说明王夫之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直立行走的野兽(
植立之兽),体现出王夫之已经准确地提出了关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思想,故选D项;
A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王夫之这一提法在盛行祖先崇拜的明代中国,诚然是一个惊人的、大胆的创见,但是否驳斥了明代盛行的祖先崇拜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故B项排除。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
【解答】从材料中的“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可以看出,明清小说既反映社会现实,又追求社会理想,这体现了它们对社会现实人生的关注,故D正确;
A项说法太绝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选:D。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历史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孙中山肯定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为辛亥首义准备了物质及人才条件,故选D项;
A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维新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薛福成认为欧洲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他们致力于发展工商业和提升国民教育程度,批判洋务派本末倒置,体现出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故C项正确,B项错误;
薛福成不反对学习西方科技,故A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C。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内容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是不能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材料“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译注的进化论模式无不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联”,说明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应用于社会学领域,宣传变法和革命挽救民族危亡,是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自然科学领域异化到社会学领域,故D项正确;
A项一概而论,错误;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不能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不能说明广泛的适用性,故B项错误;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是不能应用于社会学领域,但中国却将其运用在社会学领域,不是对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改造,而是异化,故C项错误。
故选:D。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材料“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反映了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强调国际主义视野,故A项错误;
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15.【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信息,从中可以看出1949﹣1952年已建立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答】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9﹣1952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从小学、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套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B项正确;
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A项中的“旨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故C项错误;
1949一1952年处于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国家工业化建设是从1953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16.【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2012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依据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故A项正确;
“希望工程”全面启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在197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结合南方谈话的意义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他的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奠定基础,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D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故A项错误;
南方谈话阐述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故B项错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1978年,故C项错误。
故选:D。
18.【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故B项正确;
材料只是涉及航天领域的科技,A项中的“全方位”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不是引进世界先进科技的结果,故D项错误。
故选:B。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美德能带来幸福,而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说明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故选D项;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苏格拉底认为美德能芾来幸福,而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苏格拉底认为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价值观,不是重建道德价值观,故B项错误;
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D。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关注的是从地狱中拯救灵魂,对他们来说,来世的事务更重要”可知,这在本质上是对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教义延续,局限于宗教领域,关注灵魂救赎等超现实、超自然的问题,故选B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自我革新,A项排除;
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材料“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反映了卢梭强调通过道德和法律实现平等,故选C项;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反映了追求平等,不是自由,故B项错误;
个性独立是文艺复兴的思想,且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故选:C。
22.【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主旨得出该文学是现实主义,结合选项作品风格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可以看出该文学主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AB两项是浪漫主义,排除。
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正确。
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排除。
故选:C。
23.【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描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与光影效果下的景观”。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描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与光影效果下的景观”可知描述的是印象画派的特点,B项属于印象画派的风格,故B正确;
A是现代主义流派,C是浪漫主义流派,D是现实主义流派,均不符合。
故选:B。
24.【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音乐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卢梭精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代表。根据材料从“自然神论,卢梭精神”可知其崇尚自由、民主和平等,故C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故排除;
B说法不能全面概括其音乐的主要内容,故排除;
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排除。
故选:C。
25.【分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亚洲(中国除外)”“中国”“世界其他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的变化。
【解答】由材料可知,与1995年相比,2014年全球互联网人口大幅增长,尤其是亚洲、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这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选C项;
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占比下降,中国发展最为迅速,故A项错误;
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0分。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和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1)表现:根据材料“以礼乐为中心的道德教化是儒学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可归纳出人本精神和道德教化;根据材料“使人的生命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合而为一”可归纳出天人合一和自强不息;根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归纳出责任意识。现实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为: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价值冲突、文化冲突;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培养人们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责任心及道德、价值重建有着积极意义;为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文明的历史的借鉴。
(2)特点: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并不是彻底反宗教的,它并没有彻底性和革命性,具有两面性”可归纳出人文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不可分割;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也是对于古典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可归纳出对古典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根据材料“西欧的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璀璨,为文艺复兴的开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归纳出人文思想继承自古希腊与古罗马;根据材料“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本‘思想,而非从前的‘神本’思想”可归纳出人文思想在崇古的同时又是创新;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人文思想萌芽于人权对神权、教权的抗争过程。原因:结合当时意大利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历史传统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表现:人本精神;道德教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责任意识。现实意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价值冲突、文化冲突;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培养人们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责任心及道德、价值重建有着积极意义;为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文明的历史的借鉴。
(2)特点:人文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不可分割;对古典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文思想继承自古希腊与古罗马;人文思想萌芽于人权对神权、教权的抗争过程;人文思想在崇古的同时又是创新。背景:意大利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1)据材料一“著名试验”“力学实验”“天文望远镜”可知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科学成果;据材料一“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可知受前人成果的影响;据材料一“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可知侧重理论化,规律化;据材料一“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可知重视实验方法。
(2)影响:据材料二“牛顿力学所实现的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综合,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可得标志近代科学产生,冲击欧洲宗教神学;据材料二“牛顿的科学方法,创立了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得出开创了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解放的角度可得改变社会生活,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故答案为:
(1)特点:具有突破性、创造性;受前人成果的影响;侧重理论化、规律化;重视实验方法。
(2)影响:标志近代科学产生;冲击欧洲宗教神学;开创了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改变社会生活;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纵观整个材料来看,核心问题是在论述近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向西方学习的经过。关于阐释可结合材料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思想”的复杂历程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故答案为:
观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制度”一“思想”的复杂历程。
论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一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总之,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艰难历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