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4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4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1 16: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代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
灭 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北朝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周
北 周
南朝





公元581年
隋文帝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年
长安
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隋文帝
北朝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周
北 周
南朝





公元581年

公元589年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年
长安
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隋文帝
589年,隋军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的统一
隋朝疆域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发展大趋势。
3.思考:
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治国措施】
隋文帝
“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zè? )。五品以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餐而食… …亦大有励精之主也。”
——(唐初宰相)萧瑀
勤政
在唐朝宰相眼中,隋文帝是怎样的人?
4.隋朝前期的繁荣
励精图治
【4-1 治国措施】
4.隋朝前期的繁荣
发展经济,编订
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经济措施
政治措施
隋文帝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西晋人口约1600万
隋文帝时人口约5000万
实力一:人多
4.隋朝前期的繁荣
【4-2 表现】
含嘉仓位于今洛阳,宽约 600 米,长约 700 米,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在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唐玄宗天宝八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约为1265万石,而含嘉仓就有约583万石,占了将近1/2。
实力二:粮多
二、隋朝前期的繁荣
【4-3表现】
12米
17米
10米
50万斤
隋朝粮仓
保质期9年
1000米
355米
3.55亿斤
隋朝粮仓
面积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
像这样的粮仓隋朝至少还有八个······
【4-3 结果】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隋文帝
二、隋朝前期的繁荣
二、开通大运河
悲剧!又要押运公粮去东都洛阳,路这么远,累死宝宝了!万一有山大王劫道…坑爹啊!
杭州才子,为考科举,远赴长安,路途遥远,行到腿软…
家住洛阳,有钱不能任性,北方的皮毛买不到,南方的水果买不到,算什么土豪!
南方的蛮子,经常不听话!必须要要加强对他们的统治!!!
陛下,山高皇帝远,交通不便,管理南方是有困难!
人在囧途

二、开通大运河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出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时间、在位皇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
时间:605年开始
皇帝:隋炀帝
一个中心,两个点
沟通四段五水系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700多米
作用:
隋朝的大运河
概况: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3,梳理科举制出现的背景。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3,梳理科举制出现的背景。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选官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隋文帝
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注重才学)的
正式确立
VS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过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③科举制影响深远,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开皇之治”
开皇十三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出,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卷178 【隋纪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的富庶给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了吗?
【杨广其人】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谥法》
谥号:“炀”
唐高祖李渊为何将“炀”字作为杨广的谥号?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奢淫无度
【杨广其行】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
【杨广其人】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四、隋朝的灭亡
【杨广其行】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
巡游四方
修筑驰道
三征辽东
四、隋朝的灭亡
【杨广其行】
开凿大运河
增设新仓
重开丝路
确立科举制
三访流求
隋朝由此走向极盛时期
四、隋朝的灭亡
【杨广其行】
开凿大运河
增设新仓
重开丝路
确立科举制
三访流求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
巡游四方
修筑驰道
三征辽东
隋炀帝所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荒淫无道,纯属享乐的吗?
既然不是,而且有的工程还成为了千秋伟业,可为什么隋炀帝在历史上落得个千古骂名?
【后果:营建大量工程,征发劳动力,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一百万
三百万
营建东都
用时十个月
修筑驰道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洛阳
四处巡游
三征辽东
32
隋朝
公元618年
亡了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贞观政要》
你怎么评价隋炀帝呢?

征吐谷 讨高丽
用兵力既劳民力
固才冠诸王
然祸及百姓
若雄才兼安宇内
后世论名
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 修运河
享独乐不与众乐
虽罪在当代
但利延千秋
如恩泽能至斯民
今朝评绩
当和禹王同辉
请你作一幅对联评价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