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两课时 课件(共18+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两课时 课件(共18+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08:28:10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你见过表吗?你知道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吗?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今涿州)人。1930
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
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
年至
1939
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作品:
《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cuì
lán


è


shuài
去掉了拼音你会读吗?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蟋蟀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认读词语

qǔ(曲子)(曲调)(歌曲))
qū(弯曲)(曲折)(是非曲直)
读一读:
在弯曲的山路上,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唱着新学的歌曲,快乐而又悠闲。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è(凶恶)(恶劣)(恶贯满盈)
ě(恶心)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wù(厌恶)(憎恶)(好恶)
读一读:
《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恶贯满盈,大家都憎恶他,我看到他就觉得恶心。
.
.
.
.
【和谐】
【清脆】
【单调】
【呈现】
【恐怖】
配合得适当。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声音)清楚悦耳。
显出;露出。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生字广场
比一比
运用:爸爸不顾大家的阻拦,跨过栏杆,去追持刀抢劫的歹徒。

lán

字义:遮拦,阻挡,阻止。如:阻拦。
组词:(阻拦)(拦住)(东拦西阻)
字义:遮拦的东西。如:栏杆。
组词:(栏杆)(栏目)(雕栏玉砌)












我的记忆方法:
比一比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写了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事。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
的天真无邪。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的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清脆(wēi
cuì)
蟋蟀(shài
shuài)
玻璃(li
lí)


√(共25张PPT)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唯恐
证实
我们熟悉的表里有生物,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呢?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我”儿时的认知里,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什么?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交代“我”儿时的生活环境,为下文“我”认为表里有生物做铺垫。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鸟叫、狗吠、蝉鸣、虫唱经常听到,鸟、狗、蝉、虫都是活的生物。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为什么“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关于表里的声音,“我”进行了怎样的猜想?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把表的声音和“蝉鸣”等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了表的声音柔和、单调、不停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可是”在这里话锋一转,强调表不是活的生物,但能发出声音,这与“我”以前的认知不同。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
“伸”的动作表明“我”渴望了解表,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这突出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立刻”
一词突出了父亲动作的迅速,说明父亲很珍惜这个表,怕
“我”弄坏。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好奇心越来越强烈。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把“我”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表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
“痛苦”,

见“

”的好奇心之强烈,渴望打开表看个究竟,又不敢,心里十分矛盾、难受。
“越不许”“越想动”,符合儿童的特点,突出
了“我”渴望动表的好奇心理。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唯恐”表现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迷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
“常常请求”说明“我”对表里的世界非常着迷,还想一看再看,突出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为什么“我”会感到很愉快?
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吓了一跳”
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在“我”的心里,表里的世界神秘而美丽,而蝎子是丑恶和恐怖的东西,“我”实在想象不出表里为什么会有只小蝎子。
“我”是怎样向别人炫耀的?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你从“我”见人就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渐渐长大的“我”明白了一切全然不是“我”猜测的那样,所以就不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结尾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将是一生中永远美好的珍藏。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讨论交流: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讨论交流:
本文通过写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和探索精神。
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啊?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有10多个蛋。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呀?他好奇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10多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啊?”
爱迪生孵小鸡
“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起来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把蛋盖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嘴,长出小脚,长出羽毛,变成小鸡,最后,“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小鸡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过了一个
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有看到爱迪生,
心里多着急呀!爸爸心里也很着急,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孩子,快回家去!”
“不,不!妈妈说的,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我正在孵小鸡呢!”
爸爸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就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读完故事,你觉得爱迪生小时候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爱提问、爱思考、勇于实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