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蓬莱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著名浮雕,指出它表现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A.1839年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出现了租界 D.香港岛被割占
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辽东半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5.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19世纪初 D.民国初年
7.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8.请给右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
A.民族英雄 B.科学家 C.洋务派代表 D.维新派代表
9.抓关键词进行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拆毁、划定、不准”四个词来帮助记忆某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蔡锷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11.下列言论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D.“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
12.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吴玉章作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假如武汉市需要征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你认为这次活动的纪念大会选在哪一天举行最为合适
A.2010年10月10日 B.2011年10月10日
C.2011年12月12日 D.2012年1月1日
15.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6.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17.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
18.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战胜利
19.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0.“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1.朱德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视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在井冈山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2.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某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南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C.秋收起义的战斗情景 D.长征途中的战斗情景
2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B.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创建了自己的军队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二、综合能力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次 并指出相关战争在使中国陷入灾难深渊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灾难”一词含义的理解。
(3)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4)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下,手里拿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东亚外交史》
(1)“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
(2)“发生纠纷”指哪次战争 美国扮演什么角色
(3)和美国的想法类似的还有哪个国家?它是如何把想法付诸实施的?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重大事件?应如何评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的历史意义。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氛围的束缚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问题请你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29.为迎接中共建党90周年,蓬莱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游路线。假如你是该旅行社策划部经理,请你精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历程的地点,写一份关于“红色之旅”的设计方案,并阐明你的理由。(要求: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来妥善安排,不走重复路线,选出三个地点即可。)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B 3D 4A 5B 6A 7A 8A 9D 10C 11B 12B 13C 14 B 15C 16 C 17C 18B 19 A 20D 21D 22A 23C 24C 25B
二、综合能力题(26题15分,27题11分,28题15分,29题9分,共50分)
26.(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甲午中日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4)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2分)(言之有理,意思贴近即可)
27.(1)英法(2分) 清政府(中国)(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 帮凶(2分)
(3)俄国(1分)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2分)
28.(1)洋务运动。(1分)评价: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分)
(2)事件: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作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分)
(4)近代化的探索。(2分)
29.
上海:中国共产党诞生地。(3分)
南昌: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分)?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分)
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3分)
遵义:遵义会议所在地,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