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1978》
我生在一九七八
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
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
早春的雷声震憾了华夏
……
中
国
巨
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42
1978-2020
沧海桑田
载
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起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讲话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1、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2、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3、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前
农村景象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天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一共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摘自赵海均《30年》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还未外出逃荒的18户农民集聚,拟定契约
“生死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3.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分田到户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
材料:“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3.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结果:
①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川
安徽
内蒙古、贵州、 广东
全国
1984年10月1日载着“联产承包好”的彩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1982年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分产到户,自负盈亏
3.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结果:
①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②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结合表格,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作用: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好的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容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的创造。
--《邓小平文选》卷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乡镇企业都是农民创造的
意外收获——乡镇企业
一、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贴士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
公有
公有
公有
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材料二: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三:“(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工人生活水平下降,生活拮据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城市经济出现的问题?
“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请给我们松绑,给我们必要的权力。”
二、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
1984年10月2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
城市
农村
1、开始
1984.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内容
材料:先是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然后采用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实行政企分开,还采取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所有制:
分配制:
管理制:
公有制为主体的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企分开,扩大自主权,企业经营制
增强企业活力
商海传奇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1984年,张瑞敏任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厂长。......2016年,该集团以2218.6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同比提升50.4%。观念: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
材料三:任正非大学毕业后参军,转业到国企,之后辞职,1987年带领3名员工,以21000元资本在深圳成立了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来自165个国家的18万名员工,85%以上是年轻而热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在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2017年销售收入为6036亿元人民币,有望在2020年达到1万亿元。
材料二: 1983-10至1984-11柳传志任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1984年,在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曾茂朝的支持下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6年,任集团总经理,1989年升为总裁。2017年该企业的营业额为2897亿元。
————联想集团
————华为集团
————海尔集团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
世界500强中的部分国企:
1997年:海信电器股票上市
2006年:荣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并排名第一
2008年:海信集团入选中国“十大国企典型”之一
2016年:成为欧洲杯顶级赞助商
2018年:成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荣获中国家电行业“最佳海外形象”第1名
1977-1991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统计(亿元)
改革的路子是正确的!
二、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作用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改革的焦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焦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三、焦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社会主义制度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生活沧桑巨变
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中国仍将致力于改革开放……改革不会走回头路。 ——习近平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我们将继续实事求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