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
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
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
欢迎走入生物新课堂
“聚焦课堂教学变革,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血液(第2课时)
血细胞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个/L)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成熟后无
两面凹的圆饼形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有
防御、保护
无
止血、凝血
(体积 )圆球状
(体积 )
形态不规则
最多
最少
最大
最小
居中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知识回顾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55%淡黄色
血细胞 45%
血细胞
数值
红细胞
男:5.0×1012个/L
女:4.2×1012个/L
白细胞
(4~10)×109个/L
血小板
(1~3)×1011个/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我们观看下面一张图片,它是一张病人的液化验报告单。讨论这个病人患上什么疾病?
这是课文P26页图9-1 医院中的血液分析报告单
× × ×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指标,据此判断患者可能为“贫血”。患者应增加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并且注意休息。
赵、钱、孙、李4位乘客在一次车祸中失血过多,急需救治。作为医护人员,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思考:一次性失血多少会危及生命?
明确伤员的血型和需血量
引入新课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血量:
失血
成年人占体重的7%~8%.如体重为60 kg的人,体内总血量平均值为4500 mL。)
少量: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不超过10%的血量,约400毫升)
超过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超过1200~1500毫升:生命危险
需及时输血
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二、血 型
1930年
兰德斯坦纳
获得诺贝尔奖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抗B)
无沉淀
有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B型血清(抗A)
有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赵
钱
孙
李
A型血清
-
+
+
-
B型血清
+
-
+
-
结果
注:用“+”表示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沉淀),
用“-”表示不发生凝集反应(不产生沉淀)。
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A
B
AB
O
三、安全输血
1、同型输血为前提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思考与拓展:
有人说O型血是最“无私”的,而AB型血是最“自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A → A、AB
B → B、AB
AB → AB
O → A、B、AB、O
献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异型血应少量输,缓慢输
????????????????????????????????????????????????????????????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输血关系表)
AB型:万能受血者
O型:万能供血者
注意事项:
1、进行输血为保险起见还要注意:除ABO血型系统,其实还有很多血型分类,Rh 血型系统(Rh阴性血非常少见,又称熊猫血) 、MNS血型系统;如果其他血型分类不和也会导致输血反应,因此,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2、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同型输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1)大面积烧伤患者;
(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严重贫血);
(3)血流不止者。
提示: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
贫血可能是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血小板可以促进凝血、加速止血。
答案:应输入
1)大量血浆;2)红细胞;3)血小板;
提倡无偿献血
(1)18~55岁健康成年人,200~300毫升;
(2)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
(3)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
世界献血者日
6月14日
最早发现血型的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献血常识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 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 毫升。
1、血量:
2、失血
成年人占体重的7%~8%.如体重为60 kg的人,体内总血量平均值为4500 mL。)
少量: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不超过10%的血量,约400毫升)
超过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超过1200~1500毫升:生命危险
需及时输血
课堂小结
3、血型:A、B、O、AB
4、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课后作业
P34思考与练习:第3、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