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 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 力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2 04: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等一切力学知识的前提,而力学是这个初中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重点是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在历年中考中,力的作用效果是考查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力的知识有丰富的生活感知,对力的作用效果也有一定认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力概念是叫抽象的,如何将抽象化为形象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认识什么是力
(1)列举了生活中的力:人推车、双手拉弹簧、推土机推土、磁铁吸引铁钉
(2)归纳得出“推”、“拉”、“提”、“举”“吸引”、“排斥”都包含了力的作用。
(3)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6)感受力的大小,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学生活动:要指出生活中的力中产生力作用的词;指出力中的哪些是施力物体,哪些是受力物体?
思考:(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不一样?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举例:1、弓的形状改变;2、竿子的形状改变;3、人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4、竹子形状的改变
这些属于:
海绵发生的形变;我们用手按住桌面,却看不见桌面发生形变。
总结: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生活中哪些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压,挤,拉等。
(1)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
(2)棒球被接球手接住
(3)接球手将棒球击出
静止—运动
运动—静止
运动方向的改变
总结:这三种情况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分析生活中哪些受力后发生哪种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在门的不同位置上推门,感受力量的大小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就是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讲述例题,分析力的示意图作图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段四画箭,符号数据标尖边。
例1: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2: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
例3:一只吊灯挂在天花板,请在图中画出吊灯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4:请画出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的力的示意图,并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堂堂清练习:
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网拍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表明力还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且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有___________存在。
3.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时,甲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布置作业:
1,课本P5 第 2. 3题 (做在课本上)
(五)板书设计:第七章 力
第一节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课堂练习补充资料
例1: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2: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
例3:一只吊灯挂在天花板,请在图中画出吊灯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4:请画出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的力的示意图,并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堂堂清练习:
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网拍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表明力还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且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有___________存在。
3.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时,甲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学评价:这节课学习“力”从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来认识力,这些知识是较抽象的,所以得列举很多能让学生感知的生活实例,在实例中去体会和认识力。如何将抽象化为具体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加各个教学环节,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踊跃,学习气氛浓烈。所举例子与学生生活很接近,学生感兴趣,也愿意解开生活中的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深入理解,了解到一“力”需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力的感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体现,力的三要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初步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