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探究滑动摩擦力
涉及学科(领域) 八年级物理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知识技能:1、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知道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3、对力及其重力等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技能:本科是科学探究课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之前用过的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而本课题在实验探究时又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所以本节课需要学生熟练地应用此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激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并学以致用。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1、课程标准
摩擦力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习了力、重力之后的另外一种性子的力,摩擦力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对学生学习摩擦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怎样增大有益摩擦,怎样减小有害摩擦等等,同时本实验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也可以的得到再次的训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知识点 学之前用到的知识点:二力平衡,力的三要素
要学的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三要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提米实验引出今天的课题摩擦力,并让学生做各种有关摩擦的动作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演示小车和小木块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辨别两者的区别并引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通过回忆力的三要素引出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是在接触面上,提问学生怎想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通过提示以前学过的平衡力让学生思考方法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得出数据,并让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对实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通过生活中的拔河比赛,跑步穿钉鞋,抓泥鳅一抓一滑,骑自行车加润滑油等等例子让学生总结出增大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和训练
4、学习目标
●知道并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掌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关键词
滑动摩擦力,二力平衡,控制变量法,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力,重力、弹力等勾起他们对力学知识的回顾。并用一个筷子提米实验(把筷子插入装有米的烧杯中慢慢提往上提筷子结果筷子被拔出,然后在米中加水过一会在向上拔筷子结果筷子把杯子提了起来)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摩擦力。
紧接着让学生做各种有关摩擦的动作让他们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并根据体验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做各种有关摩擦的动作让他们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并根据体验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玻璃杯、大米、水
筷子、学生以及PPT材料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20分钟
拿出玩具汽车和小木块分别让他们在桌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区别;
拿出弹簧测力计问学生怎样测出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怎样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举例让学生得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仔细观察木块和小汽车在运动时受的摩擦力有什么不同
回忆之前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
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小组实验
通过老师的举例以及自己的生活常识对比并得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小型玩具车,木块,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木板,毛巾,多媒体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1、引导学生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2、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出
3、教师点评各组的表现并给出改进意见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学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投票表决表现最好的小组
PPT展示、黑板
Continue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5分钟
1、教师PPT展示更多生活情景,让学生思考这些和今天所学知识的联系
2、习题展示,请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经验进行检测;
3、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1、学生思考并针对不同情景举手表达观点;
2、学生完成习题检测;
PPT
评价方法与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评价工具,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学情调查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其他评价
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1、对于超前学生:负责记录小组交流结果、补充组内观点、评价组间表现; 2、对于滞后学生:对简易问题首先发表观点与意见
教学反思(请在实施后填写)
从哪几个方面来反思这堂课的实施,如: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率是否最好、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是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等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改进措施)
1、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同时又对本节课中用到的控制变量法进行了复习,也很清楚的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效率:
课堂各环节能控制在一段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
在课堂的习题检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快速地进行选择与判断,对于知识点的领悟效果较好;但是,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弱,尚不能独自判断。
3、方式、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完成的,因为是实验探究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实验法、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率较高,并且表现积极。
4、教学不足:
测量摩擦力大小时学生在控制速度方面不熟练导致结果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