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数学
课题:线段
教时:1教时
修改者: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2、能用尺度量线段。3、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制定依据:内容分析:《线段》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章《几何小实践》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并度量线段,本节课和前面度量部分紧紧挂钩,同时引出线段的长度计算内容。整节课围绕线段的特点、什么是线段、度量线段三个重点进行展开。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学生实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关于线的知识,通过从家到学校的不同路线对比,寻找最短路线,很容易引入线段这个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不难。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度量的知识,但都是对具体物体的度量,但是,本节内容的量一量,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抽象的线段的度量,这里可能会有一些难度,可能出现学生测量不准、测量方法有误的情况。需要老师反复演示,和学生对比答案,让学生逐渐掌握准确度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有向开放二、确定主题三、互动生成四、重组推进五、拓展延伸六、小结
1、出示三条不同的路线,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们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呢?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从家到学校,也有几条路线。师:你看到了什么?
2、找到最近的路线,引出线段的特点。师:从小丁丁家到学校有3条路,他会走哪一条呢?为什么?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最近的呢?师: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其它方法,今天我们就能证明我们这个猜想。
1、初步直观上认识线段师:首先老师把第二条路画下来了,仔细观察,说说这图形是什么样子的。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再给出另外几条类似的图形。2、线段的特点师:这种有两个端点直的线我们叫做线段。(补充板书,出示课题线段)师: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曲线变线段的演示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的特征,现在老师手中有一根弯曲的绳子,如何变魔术,把它变成线段
师:你是怎么做的?(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小结:把绳子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我们捏住的绳子的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1、生活中的线段师:拉直的绳子是线段,那生活中还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呢?(1)老师引导: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去摸一摸边的两端,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2)你还能在身边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总结:直尺、课本、桌子、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3)你认为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两者缺一不可。2、小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分别出示:1、2、3、4(每题都反馈,并给出思考的时间)师:你们答案都是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其他不是线段?师小结: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线和两个端点缺一不可猜长短师:你们真聪明,认识了线段,来看这两条是不是线段呢(多媒体出示一条横的线段,一条竖的线段)?那你们猜一猜哪一条长?师:到底哪条长?你们有办法知道吗?2、量一量师:请小朋友自己来量一量,练习纸第一题。老师在PPT上演示,学生自批老师提问:度量时要注意什么?最后还要记得把长度写在线段的上方。3、巩固练习(1)完成书上56页第2题:量线段。(2)评讲校对(多种形式反馈:投影演示学生的答案,一起找错误校对,要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单独回答单独回答观察并作答。生:第二条,因为它最近。生:我是用眼睛直接观察得出的。同桌交流并个别回答。同桌交流、个别回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演示。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重述对线段特点的认识。手势出答案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独立尝试量线段。学生个别回答(1、左端对齐0刻度线。2、尺要和所量物体重合。3、右端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学生自主探究,动手量一量完成练习纸上练习
。学生集体反馈结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路线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引出小丁丁到学校有3条路,再顺利引出“线段”的概念。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出中间的路线最近,为下面更准确的验证埋下伏笔。这里同时给出了几条线段,让学生对比并归纳出一般的特点,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加深对线段特点的认识。通过动态的演示,扩大对线段的概念认识。从书本扩展到生活中,认识到身边处处都有线段。再次总结PPT出示了4条线,其中第2条符合线段的特点。其它三条各违背了其中一个特点,学生通过四条线对比判断,把线段的两个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对比观察得出两条线段长短似乎相同,学生产生了分歧,对长短判断不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会填写___cm___mm(在横线上填数字)。但还没有独立写过完整的长度,这里又补充了长度的写法,增加了新的知识。
板书
线段
特点:
有两个端点。
直直的线
量一量:
左端对齐“0”刻度线。
把尺摆平。
看右端,写结果。线
段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感受线段的特征。
2、
能利用线段的特征,辨别线段。
3、
知道线段是可用尺量出长度的,并能正确度量线段的长度。
4、
能用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5、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线段,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能根据要求正确的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的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
引入
师:小朋友们刚测过视力是不是啊?听卫生老师说大家的视力都非常好,那么老师要出个题来考验一下大家。
媒体出示:请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1)
从这个图中截取出另一幅图进行比较
(2)
师:小朋友们果然个个火眼金睛,很厉害。刚才在题目中有一个图形它出现了两次。看来他很想和我们交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媒体出示:
2、
认识线段,发现线段的特征
师:有谁能说说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直的
有两个端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跟读)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线段的端点用一竖来表示,而没有用一竖标出来的,如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就认为不是线段。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吗?
3、
判断线段
师:听说今天我们小朋友要和线段交朋友,这不来了很多的朋友都吵着说自己也是线段,看来只能让小朋友们来判断一下了。
媒体:下列图形是线段吗?(手势表示)
(
)
(
)
(
)
(
)
(
)
(
)
师小结:我们发现不管是长的、短的、横的还是竖的,像这些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图形都称为线段。
4、
联系生活,感知线段
师:1、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2、陈老师举了那么多例子,你们也来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二、自主探究、量线段
1、创设情景
师:你们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可是你们的好朋友为了谁长谁短的事情吵了起来,想让你们来给他们当当小裁判好吗?
媒体出示:
1)你们猜猜哪条长?
2)有不同意见,那么到底哪条长呢?你们有办法知道吗?(用尺量)
2、自主探究
师:那你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吗?
1)独立尝试量线段
2)同桌交流,讲方法
师:把尺的0刻度对着线段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几
3、
练一练
师:小胖、小丁丁、小亚他们画了几个图形,也想让大家帮他们量一量长度。
1)小丁丁画的
我们先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条线段,
请小朋友来量一量,说方法
2)小亚画的
3)小胖画的
三、画线段
我们已经会量线段了,你们想自己画一画吗?
师示范:画一条6cm的线段,用笔尖紧贴着直尺画一条直线,再在线的两端各画上一个端点。这是根多长的线段?6cm,那我们就在线段下面写上6cm。
师:请你们画一条4cm的线段,同桌检查
再画一条4cm的线段
(要求不从“0”刻度开始画)
四、拓展
师:下面的题目要求变了,你可要看清楚拉。
有4个端点,请你用尺连一连,一共能找到几条线段?
把5个端点呢?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谁交了朋友?
你有什么收获?《线段》
一、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56页
线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自主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量线段、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感悟线段定长的性质。
3、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量线段、画线段。
三、教学准备:
刻度尺、课件、实物(牙膏盒、吸管、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感知“直直的”。
1、(1)小朋友,乐乐和欢欢在玩什么呀?
出示:
(2)猜猜谁先滑到底?什么乐乐会赢?
(因为它的滑梯是直直的,比较短。)
(电脑出示:
)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1)(小组活动)拿出学习袋里的东西,有什么?
(2)(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哪些东西是笔直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1)把铅笔的任意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学生摸一摸)
(2)像牙膏盒的边、直的吸管,他们都有两个端点。
(3)学习袋里还有个绳子,你有办法让它也变得直直的吗?
3、加深感知、揭示课题。
(1)仔细观察,这些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直直的
有2个端点
(2)揭示概念:像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看一看,校园里的线段。(电脑演示)
2、找一找,教室里的线段。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出示:
3
1
2
4
5
4、小结:线段可以是横的、斜的、长的或短的,但它必须是笔直的,而且要有两个端点的。
四、动手操作、
1、估线段、量线段。
出示:
(1)
你认为红色彩带长还是蓝色彩带长?
(2)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知道,到底谁长?(量一量)
(3)
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交流度量方法。
(4)
小结:通过度量,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两条彩带是一样长的。刚才小朋友的猜测都是视觉上的误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
学生独立量一量、再填一填。
出示:
学生反馈、交流度量结果。
(6)小结:两个端点之间的尺寸就是线段的长度,所以,我们说线段是可以度量的。
2、画线段
(1)会量线段了,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2)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读题)
(3)怎样来画这条线段?(小组讨论)
(4)学生尝试
、交流。
(5)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就是3厘米。
五、联系实践、拓展延伸。
1、(1)欢欢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还能用它画出3厘米的线段吗?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呀?(线段)
七、机动
下面我们根据线段的特征,一起来数线段。
出示:
(1)
(2)
B
A
B
C
A
C
D课题
线段(第一课时)
主备者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线段的特征,正确识别线段。2、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整厘米)。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4、在体验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
理解线段的特征。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
学具:尺、吸管、小棒、铅笔、丝带教具:课件
教与学设计说明
《线段》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毫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整节课力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判断等活动中初步认识线段。再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及能按要求画线段;并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对线段的认识更加深刻,一步的加强。整节课自始自终力图体现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教与学过程设计
联系实际,认识线段1.指一指:吸管、小棒、铅笔、丝带的长度。2.观察物品,总结相同点:一条直的线,两个端点3.揭示课题:线段4.判断是不是线段:
组合图形中找线段、数线段长方形中有没有线段?有几条?找一找、数一数组合图形中的线段:6.找一找: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线段吗?7.摘第一颗乐学星。自主探究,量线段1.
比一比哪根小棒长?
(1)各抒己见猜一猜。(2)自己动手量一量。2.学生投影演示量线段。
3.
小结:眼睛有时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所以我们要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用尺量。练习(量一量):(1)(2)纠错(3)5.线段是可以度量的。6.摘第二颗乐学星。独立尝试,画线段试一试: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2.学生独立尝试。3.
课件演示正确画法,强调画线段时要标出两个端点,并写上长度。4.学生自我纠错。5.小丁丁画的对吗?6.摘第三颗星。四、总结提升1.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
动脑筋:数一数,有几条线段?3.美图欣赏,我是小画家。
作业设计
《练习册》p66
板书设计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
可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