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讲练课件—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 讲练课件—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1: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黄河颂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汹涌péng湃,
奔腾叫xiāo,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振动着,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万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节选自光未然《黄河之水天上来》)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éng(  )湃   叫xiāo(  )
迸裂(  )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嚣 
bèng


C
对偶
比喻
2.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________在亚洲的原野。从昆仑山下_______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向南北两岸________千万条铁的臂膀。
A.出现   滚向   分成   张开
B.出现 奔向 劈成 伸出
C.涌现 滚向 劈成 张开
D.涌现 奔向 分成 伸出
B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们的眼光再往前看,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跌宕起伏,更让人心潮澎湃。________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是一个古老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故事。
①而今天,我们充满自豪,“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②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一开篇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
③这位革命先行者,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其心心念念之中国“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徒留怅然。
④明天,我们更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C
【解析】②句首先明确指出“中国积弱”的历史,应置于首位;③句中“这位”指代上句出现的“孙中山”,应排在②句后;①④句“今天”“明天”具有明显的时间承接关系,应排在③句后。
5.修改下列语段中画线的病句。
“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2017年陕西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植树示范活动在陕西省韩城市澽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启动。①青年志愿者们深入公园、社区开展捡拾垃圾、绿色低碳宣传、环保骑行宣传等志愿。此次“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在澽水河沿岸开展,②将大大改良澽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为关中水系、陕西水系建设做出贡献。
①句后缺乏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后添加“活动”;②句用词不当,应将“改良”修改为“改善”。
6.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针对诗歌内容做一下批注。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让我看不见蓝天
别叫我内心天蓝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批注】这首诗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现代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酸雨
烟雾
洋灰钢骨 
痛斥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渴望绿色生活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央广网北京2018年1月28日消息 最近,一段《黄河大合唱》视频居然被贴上了搞笑的标签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是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拿来调侃,他们拿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恶搞行为,并怒斥这种做法不可原谅。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创作者后人怒斥“忘本”。(两点缺一不可) 
(2)恶搞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有的是无知者无畏,有的是消遣娱乐,有的还打着创新的旗号。对此,请你结合新闻内容,驳斥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示例:①《黄河大合唱》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恶搞经典是对历史的不尊重。②恶搞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抗日经典是先辈们用血和泪写出来的,代表中华民族之魂,严肃的音乐不可拿来调侃。③即使为了传播,也有更好的形式,不能打着创新的旗号,把严肃的音乐低俗化。(结合文本,分别从《黄河大合唱》的思想内容、历史地位和传承方式几个方面回答)
(一)
阅读《黄河颂》,完成下列问题。
8.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谈谈。
“啊!黄河!”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摇篮”,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10.“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为什么?
不能。“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着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屏风”太小,不足以形容黄河;“屏障”则显得高大,气势雄伟,用“屏障”比喻黄河,表达团结抗战、抵御外族入侵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形象、贴切。
11.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严谨。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诗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
(二)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2.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凸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诗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详见题14)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运用了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
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联系是要点。
2.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中心句、中心段落来理解。
5.代词的指代义,必须紧扣上下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的词语可供使用,需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