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讲练课件—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讲练课件—贵州省毕节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1: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邓稼先
zǎi
xūn
pánɡ
xiǎn
tuò
zhòu
yān
xi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①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拨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受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③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④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截然不同(  )  fēng máng bì lù(    )
jié
锋芒毕露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B.难受
C.仰慕 D.引人注目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解析】“难受”应改为“难堪”。
A
【解析】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________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________邓稼先去了,________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  可  就    B.如果  而  竟
C.如果 可 就 D.假使 而 竟
B
4.下面的句子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⑤①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⑤①④
C
A
【解析】“常常”“往往”表频率。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B.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C
【解析】A.语意重复,去掉“之一”;B.语意不明,应改为: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人”。
7.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B.“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短短的一句话,却表达了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负责,以及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C.“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在这里的含义是问题出现得太多,大家无法解决的意思。
D.“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理论的怀疑态度。
B 
【解析】A.这个句子不是反问句,是一般陈述句;C.“无法解决”有误;D.这句话是表现了邓稼先对理论的怀疑态度,而不是作者。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青少年追星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偶像;其次就是借追星来摆脱孤独,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再则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闪亮的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标。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作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1)从材料一的统计图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2)综合两则材料,联系邓稼先的事迹,谈谈如何引导“追星族”不去追娱乐明星,而去追科技之星、英模之星。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示例:大多数的青少年都追星,家长也知道;青少年追星的对象以娱乐界的明星为主。
①家长要注重引导,不能盲目溺爱、迁就;②教育青少年要把偶像当作平常人看待;③树立身边的偶像,引导青少年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一)
阅读“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完成下面问题。
9.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一幅阴森悲凉的景象,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10.“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表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11.请结合选段,想象邓稼先在埋葬同事、下属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战友的牺牲而痛惜,坚信实验一定成功的决心,献身国防事业的无悔。
12.选段中多次出现“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相似的句式,流露出作者对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深切的关怀 
(二)
此生惟愿长报国
——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
“我和钱老1947年就认识了。”庄逢甘回忆说,那时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当时我早就听到过钱学森的大名。”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3.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4.文章题目《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主题的?
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了钱老去世的时间、地点;②渲染了清冷、哀伤的气氛,为下文的缅怀做铺垫;③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①钱老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献身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②他淡泊名利,毅然将自己的所得无私捐献给祖国或需要帮助的人。③他谦虚谨慎,从不考虑自己的过去,只考虑祖国的未来。
15.仔细品读下面语句,你能从中感受到钱学森先生怎样的品格?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具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品格。
16.以下这段文字中的“年轻中国人”就是钱学森,这段文字记叙了他回国前在美国的遭遇,读完你有何感想?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年轻人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说:“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段文字表明钱学森先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表明钱学森先生为了国家的发展一心回国,纵使挫折万千,也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们青少年也应努力学习,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为人类的进步和祖国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17.本文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来写,鲜明突出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请你用对比的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写出他的特点。
【例文】那时候的他不出众,一转身就会被人遗忘,但他硬是咬着牙努力登上了第一的宝座。他不骄傲,不张狂,穿着也很朴素,总是笑呵呵的,很招人喜欢。可是现在……我想起他刚才的样子,打了耳洞,衣服穿得五颜六色,脸上一副张扬的表情,半是蔑视半是无理地瞥着别人,说出的话不堪入耳,大家都避而远之。
重点段落的常见作用(详见题13)
结构上:
(1)开头段: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
(2)中间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
(1)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
(3)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4)议论抒情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