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雨
霖
铃
柳永
音乐欣赏
邓丽君演唱《雨铃霖》
痛痛快快的说
痛痛快快的说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著有《乐章集》。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痛痛快快的说
认认真真的听
认认真真的听
课文朗诵
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
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哀婉
凄凉
伤感
认认真真的听
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
浓
浓
的
离
愁
别
绪
反反复复的读
反反复复的读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时
离别前
离别后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虚写为主
上片:离别情景,实写为主
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反反复复的读
勾勒环境
描写情态
刻画心理
仔仔细细的赏
仔仔细细的赏
找出词中表现作者离别心情、神态、动作的句子并细细体味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直接抒情
仔仔细细的赏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无绪:饱含别离的苦涩
词人以写实笔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无绪:饱含别离的苦涩;催发:浸透留恋的深情。“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催发:浸透留恋的深情。
仔仔细细的赏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这两句通过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仔仔细细的赏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娘子,我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还再见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仔仔细细的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主题:伤离别、词眼。
仔仔细细的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风景也是暗淡无光!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仔仔细细的赏
寒蝉
长亭
晚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定含义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仔仔细细的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骤雨
长亭
寒蝉
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凄苦、悲伤、情绪
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仔仔细细的赏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
烟波
楚天
“念去去”采用了
的手法。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营造了一种
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与恋人分别后
、
的感情。
借景抒情,以虚景写实情
迷蒙辽阔
抑郁难舍、孤独寂寞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愁苦)
柳(寂寥)
风(清冷)
月(破碎)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
集中渲染成一幅
的画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
的心境。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酒、杨柳、晓风、月影
凄清孤寂
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寂惆怅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柳
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
离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醒
愁来
仔仔细细的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风
悲凉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开开心心的写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杨柳、
晓风、残月、烟波、暮霭、楚天
开开心心的写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
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开开心心的写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请引用名言佳句回答下列问题。
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开开心心的写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请引用名言佳句回答下列问题。
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感受词人在词中所流露出的浓浓别离之愁;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所流露出的浓浓别离之愁;领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痛痛快快的说
1.大千世界,悲欢离合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愁别绪也似乎是一种永恒的情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仿佛看到荆轲离开时的悲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就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认认真真的听
1.播放《雨霖铃》的视频朗诵,学生听了后谈初步感受。
2.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本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反反复复的读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作大意。补充:
(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
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对着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纵然我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4.学生展示朗读,师生点评。(语调、节奏、情感表达)
??
5.讨论: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离别前:勾勒环境;
离别时:描写情态;
离别后:刻画心理。
仔仔细细的赏?
(一)体悟直接抒情
1.自由朗读,找出词中表现作者离别心情、神态、动作的句子并细细体味。
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以上词句都属于直接抒情。
2.示范鉴赏“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无绪:饱含别离的苦涩;催发:浸透留恋的深情。
关键词:写实笔法、矛盾之处、情感。
词人以写实笔法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无绪:饱含别离的苦涩;催发:浸透留恋的深情。“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3.小组合作探究,鉴赏其他几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关键词:表现手法、表现情感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这两句通过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景。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替永哥说出心里话,和大家分享。
参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娘子,我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还再见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主题:伤离别、词眼。
关键词:主题、感情。
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关键词:表现手法、虚写。
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风景也是暗淡无光!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关键词:收束全词、情感。
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二)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定含义。
2.分析“寒蝉、长亭、晚、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传达出的作者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悲凉,长亭,离别,骤雨,凄冷,烘托浓重的凄凉气氛,奠定全词伤感的基调。
关键词:意象、特点、作用。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代名词。
长亭:休息和告别之所。
骤雨:凄冷(身心)。
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埋下伏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暮霭楚天—迷蒙辽阔,反衬孤寂。
关键词:意象、特点、表现手法、情感。
“念去去”道出了凝噎在喉的内心独白。采用了借景抒情,以虚景写实情的手法。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营造了一种迷蒙辽阔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虚写,而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愁苦,柳,寂寥,风,清冷,月,破碎——虚写,烘托孤寂惆怅的心境。
关键词:意象、象征含义、表现手法、情感。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寂惆怅的心境。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一丝柳,一寸柔情”。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
柳——留。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酒——
高兴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愁,酒醒——愁来。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3、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开开心心的写
1.概括本词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杨柳、晓风、残月、烟波、暮霭、楚天。
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
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2.延伸拓展: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请引用名言佳句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2)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参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