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5 《苏轼词两首 》第一课时《定风波》-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课件(17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5 《苏轼词两首 》第一课时《定风波》-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课件(17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5:05:39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登一次山
吟一曲千古绝唱
临一次水
定风波
苏轼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清风笑,静若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沧海一声笑
铿锵豪迈逢词人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铿锵豪迈逢词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深情不负的
铿锵豪迈逢词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渴望报效朝廷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
《定风波》
——

苏词里的苏轼
铁板铜琶读诗词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读技巧
放开声音
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感情投入
铁板铜琶读诗词
铁板铜琶读诗词
朗诵视频
妙点品味赏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作者用“莫听”二字表明自己的态度:从容处之,悠闲自在。
“何妨”“吟啸”活现了抒情主体的泰然自若的心态。
泰然
妙点品味赏形象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无风雨,何来晴明。五祖的弟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超脱
妙点品味赏形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任”见出作者自若、自信的襟怀。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旷达
妙点品味赏形象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
自信
提炼浓缩悟关键
能够浓缩东坡心愿的句子又是那句呢?请提炼这句中的一个字作为词眼。

东坡将归于何处?那么词人因何而归?“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词人在写作此词这段时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自题金山画像
提炼浓缩悟关键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回顾知晓探深意
归到何处?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
《永遇乐》:“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
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余秋雨《东坡的突围》
回顾知晓探深意
他从西蜀走来,
震撼整个大宋文坛。
人生如梦是他洒脱的诠释,还酹江月是他豪情的讴歌,多次遭贬,生之劫难,浩然来,旷达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文、书、画,更是面对逆境的从容乐观。
给东坡写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
旷达豪放汇笔端
面对风雨,我们该如何面对?
豁达结束定锤音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愿我们携着东坡的乐观旷达奋然前行。愿我们携着东坡的乐观旷达奋然前行。《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诵读把握诗的精髓。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解析和探讨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苏轼于逆境中表现出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的人生境界,学习其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诗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诗中关键词“归”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式。
教学过程
铿锵豪迈逢词人
1.播放歌曲《沧海一声笑》。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清风笑,静若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2.这是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面对血雨腥风的江湖,仁人志士选择了笑对江湖浪潮,任烟雨飘摇。而我们平凡人,又该怎样面对生活的浪潮呢?词中圣杰苏东坡,又是如何面对无情风雨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苏轼,走入《定风波》。
3.回顾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词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铁板铜琶读诗词
1.三分诗词七分读,学生放声自读2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点评,注意词中表现出的旷达超脱、乐观豁达的感情。
3.教师示范朗读。
4.学生齐读。
三、妙点品味赏形象
学生自由解读自己动心的句子。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教师点评:作者用“莫听”二字表明自己的态度:从容处之,悠闲自在。
“何妨”“吟啸”活现了抒情主体的泰然自若的心态。
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关键字及东坡的形象。
2.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点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这让我想到五祖的弟子的话“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关键字及东坡的形象。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教师点评:“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任”见出作者自若、自信的襟怀。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关键字及东坡的形象。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教师点评: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
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关键字及东坡的形象。
四、提炼浓缩悟关键
思考:能够浓缩东坡心愿的句子又是那句呢?请提炼这句中的一个字作为词眼。
明确:归——因(风雨)。
思考:东坡将归于何处?那么词人因何而归?“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词人在写作此词这段时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联系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苏轼一生遭遇坎坷,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以一种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
1080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写下《定风波》,那年他46岁,从此开始了半生流转的生活。这六言绝句,做了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读来令人惋惜,一语道出人生的逆旅过客,席不暇暖的颠沛流离的岁月。
回顾知晓探深意
思考:归到何处?
教师补充:苏词362首词赋中,归字出现105多次。《水调歌头》他说“我欲乘风归去”,《永遇乐》他说“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我们回忆一下《赤壁赋》里,东坡归于何处?
教师补充:余秋雨《东坡的突围》:“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
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旷达豪放汇笔端
东坡的旷达豪放萦绕我们心间,现在我们就把他的豪放付诸笔尖,给东坡写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
示例:他从西蜀走来,
震撼整个大宋文坛。
人生如梦是他洒脱的诠释,还酹江月是他豪情的讴歌,多次遭贬,生之劫难,浩然来,旷达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词、文、书、画,更是面对逆境的从容乐观。
豁达结束定锤音
提问:面对风雨,我们该如何面对?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结束语: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多想想他在磨难逆境中的成熟和处事不惊,在山水明月中超越,坦荡旷达,在流放岁月中踽行,兼济天下。愿我们携着东坡的乐观旷达奋然前行。愿我们携着东坡的乐观旷达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