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提取关键词句,了解作者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爱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感受不同阶段的爱;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理解父母之爱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父爱与母爱,艺术地爱,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成熟的爱。
教学重点
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教学难点
把握信息筛选和语句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学
冰心在一首小诗里这样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除了给我们提供给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同时也给我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的一篇哲学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
简介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自学
自由诵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完成人生不同时期情感特征表。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8~10段):构建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结论:本文的核心内容应是讨论爱的能力发展,最后落脚在爱的能力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关于爱的对象发展的讨论是为论述爱的能力发展服务的。
3.爱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爱是一种能力,是逐步成长达到成熟的。人生的这几个不同阶段的情感特征是怎样变化的?
年
龄
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8岁以下(幼儿期)
8—10岁(童年期)
少年时期(成长期)
成熟时期(成熟期)
总结:无爱—被爱—有爱—呼唤爱—创造爱。
共学
1.过渡:“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爱的对象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由同母亲的关系密切到同父亲的关系密切。
2.找出表现母爱、父爱特点的句子,总结其特点并分析积极面与消极面。
类别
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父爱
(1)跳读一至六自然段,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最能表现母爱特点的句子并朗读,思考:母爱有怎样的特点?母爱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明确:母爱的特点:无条件的、包容、温暖、安全感、自然的世界。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2)自由朗读第六七自然段,找出表现父爱特点的句子,思考:父爱有怎样的特点?父爱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明确:父爱的特点:有条件的,思想的世界,引导作用。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3.阅读第九段,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明确: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1)发展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一个父亲的良知。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2)从外部脱离父母,而在内心树立父母的形象,成为自己的父母。
延学
1.课堂小结:爱,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但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它是一种主动的能力,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做一个渐渐走向成熟的,灵魂健康的人。
2.播放视频资料《时间都去哪儿了》。
3.练习:从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①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感激。②学了这篇文章,我对父爱母爱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示例1:妈妈,我想对你说
假如我是一阵微风,妈妈,我要给您带来夏天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只小黄鹂,妈妈,我要给您带来美丽的歌声
假如我是您的小闹钟,妈妈,我要给您带来一些更多的时间休息
示例2: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你们仔细看看头发上的头发,都有几根白头发了,其实这都为我而长出来的。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来回报你们的,因为是你们把我抚养这么大,是多么辛苦呀!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4.全体同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怀着感恩之心有感情地朗读《亲情》这首诗歌:
童年时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5.课堂结束语: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拥有父母的爱,并将这种爱给予在生活当中,学会爱,祝同学们有一个有爱的幸福人生。(共19张PPT)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导
学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导
学
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导
学
自
学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8~10段):构建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核心内容是讨论爱的能力发展,最后落脚在爱的能力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关于爱的对象发展的讨论是为论述爱的能力发展服务的。
自
学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发展有什么特征?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8岁以下
(幼儿期)
8—10岁
(童年期)
少年时期
(成长期)
成熟时期
(成熟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
爱别人,创造爱
合作探究:品读父母之爱
共
学
类别
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父爱
关于母爱
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母亲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共
学
类别
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无条件的、安全感、包容、温暖
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不仅不需要用努力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关于母爱
共
学
关于父爱
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共
学
类别
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无条件的、安全感、包容、温暖
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不仅不需要用努力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有条件,代表思想的世界,引导作用
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支配和控制
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否则可能会失去
关于父爱
共
学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1)发展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一个父亲的良知。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2)从外部脱离父母,而在内心树立父母的形象,成为自己的父母。
共
学
拓
学
爱,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但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它是一种主动的能力,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做一个渐渐走向成熟的,灵魂健康的人。
拓
学
拓
学
从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①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感激。
②学了这篇文章,我对父爱母爱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拓
学
妈妈,我想对你说
假如我是一阵微风,妈妈,我要给您带来夏天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只小黄鹂,妈妈,我要给您带来美丽的歌声
假如我是您的小闹钟,妈妈,我要给您带来一些更多的时间休息
拓
学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你们仔细看看头发上的头发,都有几根白头发了,其实这都为我而长出来的。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来回报你们的,因为是你们把我抚养这么大,是多么辛苦呀!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童年时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
拓
学
亲
情
王国江
拓
学
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拥有父母的爱,并将这种爱给予在生活当中,学会爱,祝同学们有一个有爱的幸福人生。
大爱无疆,倾情感受
真爱无痕,尽情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