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醉花阴》-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课件(26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醉花阴》-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课件(26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5:32:0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单击添加大标题
添加标题
R
(i
醉花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
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
徒信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是谁
昌弥弨的乱世骉卾
邈忌登崢灣趿的泻戆人
邈忌驴言錮兮的匋司寞。
旷世才女
易安居士山济
人,代婉约派
的代表之一。有作
品《玉词》。
享清照小像
(局部)
约派
易安体
南渡
南渡后
浓愁、哀愁
描和移情于物
67-71罗
s

2
@园画姬
珑围色摄参
◆4业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
情?(试在词中找)
汤包,喜剑
怀人
之作
深闺寂寞

L
相思
思惑文
了之感

写愁
人些相的
是方思呢
从面之
A
哪些意象体现出愁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关无故
甫伯日故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弧独图,李自杯递
对影三人
图,李
刀断水水
举杯销
浓浓。“愁因薄雾起
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慾绪满怀
暗含康冷萧瑟之意。
曼殊“昨夜西风羁碧
树,独上高楼,里尽
天涯路”。
EouuaE33
独赏菊
如今有谁
人陪伴的
三词的黄花又有特殊
以小的黄
瘦削的自己昵
了具体意象之外,作者还通过
些方法来写自己的愁情?
直抒胸臆,通
过写时间和自
己的心情感受
来表达。
醉花阴·夏至
花間映画
陸月初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又”
花間唤

醉花阴·夏至
象:薄、浓云、酒、东筒

盛算
发面办
道不销魂,帝卷西网,人比黄花瘦




漫凉寂寥的意境
思念文夫的情感
寂优郁的基调
宓河週过多方渲腺拓,测画
了一个引寂想念文,洞怀
的少汩澎象。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泰愁情恨您您。
瞰玉飄香天地间
独领网强万古流。


人勻绿县瘦a“【槊·名劐令》〕
人瘦鬯。¨。几汾?(宗緣獨酿
江蝎子》〕
新宽參,趵鲈潤鲟人。“【
《芻》〕
目恩。剀浔憔恳。目彩时。温庭蹰
子》〕
纵。必洄,冒今目撼了小圜。
三窦《圍》〕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疲”、“新来
疲,非干病酒,不是欲”、“莫道不消魂
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疲”,因这些出名的诗句
被称为李三”。只三句绝佳”,是千古
名句。
ll■
》塑灣了一个密阒隹岢自冥湔。思
感慾的子澎象,·你說魍象;囝一人踯泗
这貟河的囟容邈写惑歐寞泞翾。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愿
?请谈谈你的看法《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风格;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导入课题。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2.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李清照大事记: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二、诵读感知
1.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么,李清照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词中找)——愁。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
2.学生代表范读,师生点评。
3.文中具体表达什么愁,需要结合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由此可见,作品表达的是相思之愁,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感。全词意境凄凉寂寥,感情寂寞忧郁,上片写重阳思亲(写愁)

下片写饮酒赏菊(写瘦),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1.翻译全词。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2.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
薄雾、浓云、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
3.意象鉴赏。
⑴教师示范分析“酒”的意象。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⑵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其他意象。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4.除了具体意象之外,作者还通过哪些方法来写自己的愁情?
直抒胸臆,通过写时间和自己的心情感受来表达。(重点词:永、又、凉、透、瘦)
⑴她的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其他时间词语比如“半夜”、“黄昏后”等也有这种表达效果。
⑵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
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
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5.小结:整首词,“愁”是全词的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感受:凉、透、瘦。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用一首小诗在总结: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四、拓展提升
1.古代诗人因“愁”而“瘦”的诗句赏析。
“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空子》)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王实甫《西厢记》)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这些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2.课堂讨论(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⑴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⑵《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3.布置作业。
比较鉴赏、感受愁情:和《声声慢》相比,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怎样的不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深愁?你能找出有关意象吗?
共有意象:
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三杯两盏淡酒
风:帘卷西风
晚来风急?
黄昏:东篱把酒黄昏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黄花:人比黄花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不同之处:
“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之“愁”: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
《声声慢》之“愁”:孀居之悲,年迈之叹,飘零之苦,亡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