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17.屈原(节选)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17.屈原(节选)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6: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屈原(节选)
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楚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作品《楚辞》(西汉刘向辑)其中包括《离骚》(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九歌》、《九章》、《天问》。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
全剧分为五幕:“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第5幕的剧情: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简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睥睨( 
  )波澜(  )发泄(  )
鞺鞳( 
 )污秽(  )迸射(
  )
罪孽(
  )脚镣(  )咆
哮( 
 )  眩目(
  )伫立(  )木梗(
  )驰
骋(
   )虐待(  )雷霆( 
 )忏悔( 
 )徘
徊( 

郢(   )  稽首(  )


lán
xiè
tāng

huì
bèng
niè
liào
páo
xiào
xuàn
zhù
gěng
chí
chěng
nüè
tíng
chàn
pái
huái
yǐng

重点字词
整体感知
听朗诵,整体感知。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
、模仿朗读:根据听读,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一、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第一层次
(“风,你咆哮吧”—“把包含这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把你这东皇太一”—最后):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二、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象征了什么?象征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象征手法: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某种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由“象征物”和“象征义”两部分构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请说说下列形象的象征意义:
1、风雷电:
2、洞庭湖、东海、长江:
3、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4、
“土偶木梗”的群像:
5、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象征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品味语言
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
(1)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2)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屈原(节选)》中的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显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课堂小结
这个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文学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