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21:09: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和课文第一句话,理解“鼓”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平时他们说“鼓”的时候指的是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在课文中“鼓琴”是“弹琴”的意思。
(3)让学生明白在文言文中,“鼓”字有“弹”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书:看注释 看插图)
3.教师示范朗读并简单讲解。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并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知道课文讲了伯牙和锺子期这两个热爱音乐的好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4.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并正确朗读。
(1)用多种方式理解句子,读好停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善哉”,知道“善哉乎鼓琴”是“琴弹得真好啊”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说出“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知道“太”在这里是“大”的意思。
③通过“巍巍乎若太山”,引导学生理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大山;通过“汤汤乎若流水”,引导学生明白“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教师再让学生关注注释中“少选”表示“不久”,对照知道“方”也是表示时间,是“刚刚”的意思。
④借助停顿线,引导学生读好停顿,并告诉学生读到语气词“哉”“乎”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拖长。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引导学生理解“破琴绝弦”中“破”和“绝”表示动作,再通过“破坏”和“断绝”的词语让学生大致明白这两个字在这里的意思,进而能说出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把琴摔破,把弦弄断”。
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并知道“为鼓琴者”是“伯牙为他弹琴的人”的意思,“复”是“再次”的意思,“足”是“值得”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学生齐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3)指名交流课文具体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组词等方式,指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进而正确朗读课文,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二、聚焦句子,想象画面
1.聚焦“弹”和“听”的句子,自主学习。
(1)学生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同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学生朗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教师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很高很高的大山,雄伟的大山;流得很急的河水,浩荡的流水……
(3)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不同的回答,猜测伯牙弹奏音乐的特点。
预设:若太山——比较深沉,很有气势;
若流水——节奏很快,调子很高昂。
(4)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再让学生想象并交流伯牙的琴声是什么样的。
(5)师生配乐共读。
【设计意图】从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到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材料,体会情谊
1.聚焦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出“知音”主题。
(1)指名朗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教师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摔坏了琴,永远不再弹琴了;因为在伯牙心里,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音乐。
(3)教师追问: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俩?
(板书: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知音)
2.阅读材料,交流看法。
(1)教师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是啊,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知音已逝,演奏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4)学生再次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总结。
教师:后来,《高山流水》的乐曲便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成语“高山流水”则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4.配乐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课后材料的适时切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结尾和成语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