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秦的统一》优质示范课(说课+实录+评说+配套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秦的统一》优质示范课(说课+实录+评说+配套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22 16:22:4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评课稿
看完这一课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知识量极大。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没有漏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考试的角度讲,我觉的做得是相当不错了。但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1、如此多的内容需要安排几节课来完成呢。历史科在初中的地位我很清楚,一周一个班只有两三节课,而且绝不能占课外时间,那么你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即使勉强完成了,那么你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吗?有些内容如果书中有,何不放手让学生一看。
2、就第9课而言,课标的要求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的意义”,从课标看这一课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一是“了解”二是“探讨”。但我觉得在有限有教学时间里,两个要求也应有个轻重关系。不难看出,重点应该是“探讨”上。但我却没能从段伟老师的教案中看出“学生”探讨的痕迹。答案多为段伟老师已设定好的结论。你教案中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是学生探讨的结论吗?学生的结论是什么呢?希望段伟老师能写出来。
3、我认为本教案还有一个不足,就是问题很多,但不够灵活。
如在讨论“统一措施影响”的时候,我的实践告诉我如果直接提出,多数学生会没有反应,场面冷淡,最终多为老师自问自答。(也许本人能力有限,学生素质不够的原因吧,不知段伟老师当时的情况如何)本学期,我改变了一种问法,我问学生: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当年秦始皇没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话,你能合理想象一下会发生哪些事情吗?这一次无论在哪个班,学生们都是非常的勇跃,争先恐后的发言。效果不错!
以上为我个人看法,希望大家猛批!我说话直,而且想说就说,请段伟老师多见谅,多多指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9课 秦的统一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抵抗匈奴,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
  1.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分成两个环节:秦完成统一,秦巩固统一
1.秦完成统一—秦灭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
  ②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秦巩固统一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
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
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3.统一货币、度量衡(经济)、文字(文化)
  ①指导学生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正确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确秦是当时世界上大国的概念。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②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③。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④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4、北拒匈奴修筑长城——(军事)
识读“秦代疆域示意图”,知道秦的疆域的四至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设计:
一、歌曲《寻秦记》引入
  第9课 秦的统一
  二、观察春秋时期的地图和战国时期的地图,指导学生观察国家数量的变化,这样的最终情况会怎么样?引出中国的统一由秦来完成(为什么会这样)。
  三、讲解秦完成统一的措施
1、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帮助学生记忆。
  2、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
  3、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4、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讲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嬴(yíng)政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结论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指导学生看动笔画出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中央集权图例: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2、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文化、军事。)
指导学生看课件中的相关图
  ⑴货币  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钱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历史都依照秦钱的样式铸行,它通用了两千多年。
  货币统一,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货币,解决了拾、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
  ⑵度量衡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⑶文字  小篆 隶书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是隶书。
  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汉字字体都呆溯源于秦。  
⑷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识图:第52页“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长城的起止。
〔结束语〕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抵御匈奴、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课后要提出的问题:
  1、秦能统一中国的主客观原因?
⑴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孟子 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⑵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⑶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歌曲《古今大战秦俑情》主题曲结束
点评:上述教学设计突破了教材所给框架,立足现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效地将
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互相辉映,并实现知识的迁移。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创设了“畅想开地”等开放式教学环节,从而不仅达到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
补短、共同进步之目的,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用“情景再现”让学生理解秦为什么要统一,以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意蕴,
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估。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了,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
组织才能、调控机智、民主思想和交际能力、参与意识、人格魅力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有别
于传统的挑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学习方式转变策略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都应该联合
攻坚的问题,但只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成长,
相信学生回报给老师的将是整个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秦的统一》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二、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
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把对“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掌握,也是个难点。
地位分析: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法建议: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方法二:教师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
3."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模型、实物,与学生讨论国家统一后,文字、货币统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突破难点。至于"焚书坑儒",教师讲明"焚书"、"坑儒"的概念,指出此举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讲课时可配合使用幻灯片。
4.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注意提醒"篆"字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5.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
《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