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答题要求
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
选择题
题
做在试卷
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利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
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
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
描述“大同之世”是“货
藏
必为
天
的社会
在一系列考古遗址中,其特点与这种“大同之世”最吻合的是
姜寨遗址
遗
C.殷墟遗址
D
俑遗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相倾,音声相和
相随。恒也。”这句名言反映了老子
么思想
无为而治
素辩证法
D.小国寡民
观察右方地图,其中的“宋”政权指的
A.春秋宋国
B.南朝宋
二/平城⊙
C.北宋
南宋
4、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
准后以诏令形式颁
执行。凡加特定官衔入政事堂者均可成为
相多达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
秦
自海
D.唐
渊之盟签
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维持了百余年和平。这
族是
A.匈奴
契
女真
借传教名义,耶稣会士将格物之
鸟之
鼓之乐传入
这一现象发生
盛
B.南宋之时
明末清初
D.近代以
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
将粵东九龙
区,交与大英……兹大清大皇帝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
属香港
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
C.《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位于黄浦区的制造局路,其路名与中国历
哪一运动密切相关
太平天国
B.洋务运
末新政
五计划
9、今年恰逢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爆发于庚子年,史称“庚子之变
甲
两
某电视台策划一部纪录片,在“寻访地”的安排上有以下五个地名:瑞金→遵义→赤水→泸定桥
会宁,据此判断纪录片主题是
北伐战
B.四次反
红军长
D.全面抗战
图报刊标题反
图人有
新中国政权的巩
义建设曲折中探索
五讠
得重大成就
D.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
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以及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开展了全方位外交,加
入了多个国际组织。这
联
太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世纪,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有一系列历史关键词与这
密切相关,其中就包
商主义
B.君主立宪
共和革命
命
4、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以
的怪兽“利维坦”来命名
为国家统治者应具有绝对权
其意在维护
君主
B.民主共和
权分
专
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世纪60~70年代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中,需要解决统
的国家有
A.美、德、俄
B.美、俄
摩天大楼林立,得益于廉价钢材的发
第
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联网
以下1917年后列宁革命生涯的时序图
应填
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
A.苏联建立
B.《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D.斯大林模
8、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了一系列反危机干预,这其中最先实行的是
美元贬值
举办公共工程
减少生产规模
社会保障
右图漫画所要表达的寓
A.讽刺绥靖政策
赞扬苏联红军
C.担心核战爆发
定中国抗战
20、下表中第
应填
美经济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联军
华沙条约组织
慕尼黑协
杜鲁门主义
斯大林格勒
雷顿森林协
划
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
确选项。)
4
19
⊥AABD
综合分析题(60分)
行走上海,感悟历史(15分
④A;(每空1分)⑤感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
⑥感
知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化。(每空2分
2、“了解上海古代航运贸易”主题,体现上海作为古代交通要冲的特点。通过“痛感列
强的凌辱与侵略”主题,体现上海曾作为中国半殖民地缩影的特
每项
格式
分
角看孝文帝改
政权:北魏。(2分)因素
灵活的策略
坚定的决
分
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持一定的批评态度。(2分)依据是: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用汉族
文化改变了鲜卑族尚武的精神,导致国家衰落。
以论证的角度
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国家衰落原因多样。(每项2分
共4分)
从时间角度,不再将孝文帝改革作为一个孤立历史
短时段分析,而是放眼长
段,从之后国家日趋统一的历史影响来评价孝文帝改革。从空间角
再局限于北魏
朝的疆域,而是从全国的统一来看问题。从民族交融角度,不再将鲜卑族、汉族看作
孤较
对立的民族,而是
族的角度审视问题。从多民族国家发展角度,不
整个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视角审视问题。(
选其三,每项
(三)“科学观”的变迁(25分
27、既无奈承认西方历法的先进,又惧怕先进的西方科技对中国的威胁。(4分
8、时代背景: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西
利炮的威力展现无
遗,清军武器的落后残破使一批开明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中国科技的落
使洋务运
动的启动。(2分)材料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国家
再次陷入混乱,人民思想仍然愚昧、封建,一批思想家提出民主科学的救国主张,促使新
化运动的发端。(2分)认识的改变:从将科学局限于器物、技艺等有形的物质方面等
象的科学观,进步到将科学视作一种方法(科
精神(理性精神)等比较深刻
的科学观
9、(参考视角)中国的“科学观”从惧怕、反对先进科学、到视科学为先进器物的简单
科学观、再到认识到科学法则、理性精神等重要性的深刻科学观,是与西学东渐不断深化
的浪潮相同步的,即:随着西方先进科技
传入,促使中国逐渐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
国“科学观”的不断深
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同步演进,也与中国志
利用西方科学挽救中国存亡的努力过程相同步。这些因素促使他们不断扩大对科
内涵、外延的认
惧怕接触到利用科学技术到“科学”认识、利用科学,体现了一系列有识之士在寻
求民族自救自强道路上不断探索并逐渐接近“科学”的真谛
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