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题练习(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题练习(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20: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
①黄皮肤人的群落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③漫元边际的黄土地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
B. 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拟人)
C.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3.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
A.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 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 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二人对话。
二、语言表达
4.让世界充满爱,需要我们平等博爱,将自己的目光不仅仅投向伟人、英雄、明星、成功者,也要投向街头墙角,投向落后的乡村,投向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请你任选一位普通的人物或一种平凡的职业,写一段评价语,表达你的“爱”意。(要求:语言优美而简练,但不少于20字。)
5.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______)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______)
(3)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______)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卖油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 公亦以此自矜(______)
②但微颔之(______)
③因曰:(______)
④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8.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
9.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10.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
11.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
四、现代文阅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2.概括选文的内容。
13.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14.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15.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16.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7.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18.文章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9.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语段训练。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下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0.选文第1段中写母亲回忆“我”小时候跳台阶的事,其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21.选文第2段中有几句话关于父亲两只脚板的特写,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出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2.结合全文,说说父亲为了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做了哪些准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23.假如陈康肃公和卖油翁再次相逢,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写一段话,描述二者再相逢的情景和对话。(字数150左右)
六、填空题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25.给加线字注音。
涎水( )揩一把( )尴尬( )( )砌台阶( )
26.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挪( )嗄叽( )( ) 门槛(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逻辑推理,语意一层层加深,由“土地”到“人类”再到“人类文化”。
2.【答案】A
【解析】A项中的“台阶”一词具有多种理解,这就是一语双关。
3.【答案】D
【解析】选D。陈尧咨因箭术精湛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却遭到卖油翁的轻视,自然反感,由此引出二人对话。一方因“善射”自满,另一方身怀绝技却谦虚沉着,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4.【答案】示例:邮递员,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间。示例二:清洁工,一把久经沧桑的扫帚,一条披风沐雨的重担,一副任劳任怨的心肠。永守默默无闻的准则,永留无私奉献的品格,永做兢兢业业的公仆。
【解析】按要求“选一位普通人”,从“爱心”这一角度点明他的精神品质,表明你对他的评价即可。
5.【答案】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解析】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常用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1)此句描写阿长描述长毛故事的语言。(2)“伸、按”动作描写。(3)“面如土色”神态描写。(4)“我想”心理描写。
6.【答案】①夸耀②只,只是③接着④打发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但”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只,只是”的意思。
7.【答案】①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②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释”“睨”“去”“惟”。
8.【答案】主要写的是射箭表演和沥油表演。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是对陈尧咨射箭的描写,“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是对卖油翁沥油的描写。
9.【答案】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两个字:“手熟”。表现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永安敢轻吾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根据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的观点是“手熟”。文中陈尧咨的傲慢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相关的句子有:尔安敢轻吾射?
10.【答案】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惟手熟耳”。说明的道理: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无他,但手熟尔”告诉了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11.【答案】寓理于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很自然地使人从中悟出道理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这篇文章采用了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即运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法,以典型故事情节作为主体部分,让读者更容易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这篇文章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2.【答案】老王给我送油和鸡蛋以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解析】
13.【答案】外貌(神态);写出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解析】
14.【答案】老王是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我”是为了帮助他。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后两问合理成文即可。
【解析】
15.【答案】能想象出老王的心理活动,准确细腻即可。
【解析】
16.【答案】侧面描写,写出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
【解析】
17.【答案】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疚。
【解析】
18.【答案】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近即可)
【解析】
19.【答案】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解析】
20.【答案】“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信心,执著追求,勤劳不辍,一步一个脚印,便能做好那件事。反之,则一事无成,甚至摔跟头。
【解析】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此处学生能理解为“只要有信心,就能成功”的道理。
21.【答案】第3句。表现出父亲的本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性格,正是父亲这双脚,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本色,使自己家盖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同时也使自己家在乡邻们的眼中有了地位。
【解析】这是关于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的考查。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这里是表现出父亲的本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性格,正是父亲这双脚,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本色,使自己家盖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同时也使自己家在乡邻们的眼中有了地位。
22.【答案】摘录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父亲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为了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为了使自己家在乡邻们的眼中有地位,含辛茹苦、不辞辛劳,终于造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以及有着对美好生活脚踏实地执著追求精神的劳动人民。(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父亲是一位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以及有着对美好生活脚踏实地执著追求精神的劳动人民。
23.【答案】示例;陈康肃公和卖油翁再次相逢了,陈康肃公上前打躬作揖道: “老前辈幸会!自那次一与您相逢,我深受启发,回去勤奋练习射箭,现在射箭技术大有长进,多谢老前辈的指点。”卖油翁道:“哪里哪里,是你自己感悟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我那次只是随口说了我的体会而已。”
【解析】依据课文内容,想象假如陈康肃公和卖油翁再次相逢,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写一段话,描述二者再相逢的情景和对话。比如:陈康肃公和卖油翁再次相逢了,陈康肃公上前打躬作揖道: “老前辈幸会!自那次一与您相逢,我深受启发,回去勤奋练习射箭,现在射箭技术大有长进,多谢老前辈的指点。”卖油翁道:“哪里哪里,是你自己感悟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我那次只是随口说了我的体会而已。”
24.【答案】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解析】《朝花夕拾》属于散文集,区别于鲁迅先生的小说集与杂文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等几篇收录在初中课本。
25.【答案】xián kāi gān gà qì
【解析】字词注音积累,注意相近字音干扰。注意“xián”不要误写成“xuán”
26.【答案】nuó ɡā jī kǎn
【解析】字词注音积累,注意声调与平翘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