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渐进期:明清时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大量带榫卯的木建筑构件。
河姆渡遗址木构榫卯
萌芽期
西安半坡遗址
阿房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长城
东汉、北魏、南朝的佛寺
石窟寺:大同云冈石窟
西安大雁塔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明时期帝王苑囿:故宫
清时期的圆明园
清承德避暑山庄
始建于1703年,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喇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