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共63张PPT)+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7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共63张PPT)+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11:01:42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邱少云,血肉之躯在烈火中焚烧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喷火的枪眼
抗美援朝
导入新课
珍贵的文物
导入新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坚韧”“淳朴”“覆灭”等易考词语。(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全文的结构。(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难点)
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概括、分析文中的典型事例,感受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学习目标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自学展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传诵开来。
自学展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1.生动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文体知识
自学展示
坚韧(

淳朴(

谦逊(

覆灭(

摁倒(

掰断(

千载万世(

永垂不朽(

奋不顾身(

rèn
chún
xùn

èn
bāi
zǎi
xiǔ
fèn
自学展示
坚韧:
谦逊:
千载万世:
永垂不朽:
坚固有韧性,文中是坚强不屈的意思。
谦虚恭谨。
千秋万代,形容延续的岁月非常长久。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自学展示
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1—3)
概括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
(15)
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
(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梳理结构
整体感知
句段
作用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第4段)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第9段)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第13段)
启下:从总叙战士们的高贵品质(第一部分)过渡到具体叙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
承上启下:从第一个事例过渡到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有关两个事例的叙述,引出第三个事例。
梳理结构
整体感知
作者是用哪方面入笔写这篇文章的?
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整体感知
1.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通过哪三个事例来展现“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第5段
叙述战斗的经过,表现了战士的英勇顽强。
第6段
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7段
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内容探究
松骨峰壮烈战斗场面的描写
战斗开始
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我军任务
战斗过程
人数上:敌众我寡
装备上:敌优我劣
描绘出战士的英勇搏斗。
动词:“摔”“扑”“抱”等
写战后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动词:“抱”“摁”“掐”“扣”等
战斗结果
以少胜多,我方胜利
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内容探究
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
“火又盛,烟又大”
“满屋子灰洞洞的”
“我能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踹、扑、摸、拉、抓、抱、跳
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环境描写
写出当时环境的危险
心理描写
写出战士救朝鲜儿童的思想基础
动作描写
写出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儿童的英勇行为
内容探究


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我们什么也不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我们什么也不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内容探究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从大量的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你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吗?它们有哪些代表性呢?
合作探究
事例
描写对象
时间
地点
情节主体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某部先头连
马玉祥
打仗时
一个普通战士
打完仗
下阵地
休息时
枪林弹雨的战场
烈火炙人的民房
狭小潮湿的防空洞
阻击敌人
火中救人
谈心明志
对敌人的恨
对朝鲜人民的爱
对祖国人民的爱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松骨峰战斗写的是打仗时候的事,马玉祥救儿童写的是打完仗从阵地上下来的事,防空洞谈话写的是休息时候的事。三个事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贯穿了志愿军战士的战地活动,比较有代表性。
松骨峰战斗发生在战场上,马玉祥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的家里,防空洞谈话地点在防空洞,三个事例选择的地点不一样,代表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对敌人的恨,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三种强烈感情,是有代表性的。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三种精神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
1.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抗美”是出国作战的目的
“援朝”是战争的另一侧面
反映了“保家卫国”这一主题
打击侵略者是最重大的任务是最重大的任务
塑造了英雄的群体形象
更具体地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援助
塑造了英雄的个体形象
揭示志愿军战士广阔胸怀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这正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
合作探究
事件
叙述方式
描写角度
作用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
第一人称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过肖像、环境、心理、动作等描写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
塑造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
塑造了志愿军战士马玉祥这一个体形象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品质的纯洁和高尚
合作探究
这三个事例写法探究
第二课时
1.品味文中描写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温故知新
运用“我从第___段中______(词句),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的句式,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精读赏析
①我从第5段中“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和“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精神。
精读赏析
②我从第11段中“穿过浓烟”“踹开门”
“扑了进去”“在地上乱摸”“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
奋不顾身的品质。
精读赏析
③我从第13段中“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及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精读赏析
下面各句分别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方式?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2)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4)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写法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第一、三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第一部分(1—3)
概括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
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
福生活的保卫者,从而进一步
肯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抒情
议论
抒情
议论
抒发作者的切身感受
提出全文的中心
抒发对志愿军战士英勇奋战精神的赞美之情
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写法探究
2.8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写法探究
1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4.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共鸣。
写法探究
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1.第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了题目。
8.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1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14.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写法探究
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14.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
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
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
写法探究
9.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
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试着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写法探究
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他走到屋门口······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
“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写法探究
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他走到屋门口······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
“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先用第三人称叙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缘由,突出了叙述的客观性。
接着,让马玉祥用第一人称自述,用对比、反问等形式刻画出马玉祥救朝鲜小孩前的心理活动,生动体现了马玉祥既有爱国主义思想,又有国际主义思想,而且两者和谐统一。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写法探究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写法探究
文章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1.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2.结尾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概括描述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引导读者认识到这种幸福生活是志愿军战士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成果。使读者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加深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和爱戴之情,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全国人民热爱他们,也使中心得到了升华。
写法探究
把思想感情比喻为“潮水”在“放纵奔流”,好在哪里?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
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
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
纵奔流着······
这样比喻,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
写法探究
直接记述
综合叙述
事例一:松骨峰战斗
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战斗过程
综合叙述
显示战士们的壮烈勇猛
战后阵地
综合叙述
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
烈士姓名
直接记述
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
营长感受
直接记述
写法探究
直接记述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既展示奋不顾身的行为,
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介绍马玉祥
综合叙述
展现战士淳朴可爱
回答提问
直接记述
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
火场情景
直接记述
展现危险环境
救人情景和当时心情
直接记述
综合叙述
写法探究
直接记述
事例三:防空洞中的谈话
三问三答
表现了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和美丽宽广的胸怀
综合叙述
直接叙述
写法探究
交替运用两种不同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叙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使语言简洁明快;用直接记述的方式,有利于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两者结合起来穿插运用,避免行文呆板、
单调,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
写法探究
1.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
这篇通讯,运用最能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在自己掌握的众多的材料中精选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描述:有的是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刻画志愿军的群像,有的是在生死存亡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有的是在对待艰苦、对待祖国、对待荣誉等问题上展示英雄高尚的内心世界。这样也就充分地表现出志愿军的优秀品质。从本文,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到选材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密切关系。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2.综合运用记叙、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文在记叙时,将抒情、议论贯穿始终,成为全文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抒情、议论的方式又是灵活的、多样的。比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强烈感受。“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明确表明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态度和认识。在叙述三个事件时,穿插了“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等这种以反问回答设问的句式进行抒情、议论,无限深情地肯定了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又多次运用“朋友”的呼语,表现了作者不可抑制的内心激动,并以此反复感召读者,使读者的思想感情也伴随着作者的激情而起伏激荡。所以,在文中,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抒情和议论,又都补充和强化了记叙的思想内容,三者浑然一体,使文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谁是最可爱的人
概括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再次肯定: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歌颂赞扬
防空洞中的谈话
松骨峰战斗
具体说明
(三个典型事例)(记叙)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课堂小结
押解俘虏
美军举手投降
狂傲的侵略者曾想“三个月结束朝鲜战争”却为什么败在中国人民面前?
拓展延伸
面对头号军事强国中华儿女挥洒了鲜血和生命
战斗异常激烈,阵地成了焦土一片
邱少云,血肉之躯在烈火中焚烧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前线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喷火的枪眼
拓展延伸
谁是最可爱的人
拓展延伸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拓展延伸
以身许国
青春无悔
课外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风雪里》,尝试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做一些批注。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坚韧”“淳朴”“覆灭”等易考词语。(重点)
2.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全文的结构。(难点)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难点)
4.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概括、分析文中的典型事例,感受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140秒重温抗美援朝英雄史诗。
2.图片
二、自学展示
1.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传诵开来。
3.文体知识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1)生动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4.字词积累(PPT)
坚韧:坚固有韧性,文中是坚强不屈的意思。
谦逊:谦虚恭谨。
千载万世:千秋万代,形容延续的岁月非常长久。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三、整体感知
(一)梳理结构
1.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1—3)概括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重点段落的作用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第4段)
启下:从总叙战士们的高贵品质(第一部分)过渡到具体叙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
(2)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第9段)
承上启下:从第一个事例过渡到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3)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第13段)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有关两个事例的叙述,引出第三个事例。
3.作者是用哪方面入笔写这篇文章的?
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重点研读
第二部分通过哪三个事例来展现“最可爱的人”?
1.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第5段
叙述战斗的经过,表现了战士的英勇顽强。
第6段
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7段
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2.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1)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高尚的苦乐观
(2)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我们什么也不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高度的责任感
(3)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我们什么也不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崇高的荣誉感
四、合作探究
1.《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从大量的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你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吗?它们有哪些代表性呢?
松骨峰战斗写的是打仗时候的事,马玉祥救儿童写的是打完仗从阵地上下来的事,防空洞谈话写的是休息时候的事。三个事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贯穿了志愿军战士的战地活动,比较有代表性。
松骨峰战斗发生在战场上,马玉祥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的家里,防空洞谈话地点在防空洞,三个事例选择的地点不一样,代表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对敌人的恨,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三种强烈感情,是有代表性的。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三种精神非常具有代表性。
2.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
3.这三个事例写法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胡歌、孙俪等合作表演诗歌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致敬抗战英雄_好看视频。
2.温故知新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读赏析
运用“我从第___段中______(词句),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的句式,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①我从第5段中“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和“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精神。
②我从第11段中“穿过浓烟”“踹开门”
“扑了进去”“在地上乱摸”“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
奋不顾身的品质。
③我从第13段中“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及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三、写法探究
(一)下面各句分别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方式?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记叙
(2)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议论
(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描写
(4)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抒情
(二)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第一、三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
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3.12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4段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共鸣。
4.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第12、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第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了题目。
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
5.关于人称的变化
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他走到屋门口......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
先用第三人称叙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缘由,突出了叙述的客观性。
“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接着,让马玉祥用第一人称自述,用对比、反问等形式刻画出马玉祥救朝鲜小孩前的心理活动,生动体现了马玉祥既有爱国主义思想,又有国际主义思想,而且两者和谐统一。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6.文章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结尾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概括描述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引导读者认识到这种幸福生活是志愿军战士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胜利成果。使读者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加深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和爱戴之情,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全国人民热爱他们,也使中心得到了升华。
7.交替运用两种不同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叙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使语言简洁明快;用直接记述的方式,有利于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两者结合起来穿插运用,避免行文呆板、
单调,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
四、课堂小结
(一)写作特色
1.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
这篇通讯,运用最能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作者在自己掌握的众多的材料中精选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以描述:有的是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刻画志愿军的群像,有的是在生死存亡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有的是在对待艰苦、对待祖国、对待荣誉等问题上展示英雄高尚的内心世界。这样也就充分地表现出志愿军的优秀品质。从本文,我们可以很好地体会到选材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密切关系。
2.综合运用记叙、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文在记叙时,将抒情、议论贯穿始终,成为全文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抒情、议论的方式又是灵活的、多样的。比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强烈感受。“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又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明确表明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态度和认识。在叙述三个事件时,穿插了“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等这种以反问回答设问的句式进行抒情、议论,无限深情地肯定了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又多次运用“朋友”的呼语,表现了作者不可抑制的内心激动,并以此反复感召读者,使读者的思想感情也伴随着作者的激情而起伏激荡。所以,在文中,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抒情和议论,又都补充和强化了记叙的思想内容,三者浑然一体,使文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
五、拓展延伸
1.资料展示
2.中印边界冲突事件视频和资料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3.课外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风雪里》,尝试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做一些批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7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作者在课文中主要写了三个事例:第一个典型事例是松骨峰战斗,作者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第二个典型事例是志愿军战士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同一位战士的三问三答,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第一个事例,作者并没有完全从头至尾地写营长或其他同志说的话,而是把采访所得材料综合起来,将营长的话与作者的叙述结合起来进行描述。用作者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等内容,便于集中笔墨描写壮烈的战斗场面和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营长的话(包括转述和直接引用),由目击者来谈,不但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一和呆板。第二个事例,有作者的叙述描写,也有直接引用马玉祥谈话的内容。前者便于介绍和刻画人物,使文章内容简洁,后者除了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外,更便于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第三个事例,直接引用战士对作者所提的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这样综合叙述,既便于直接表现战士的幸福观和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及爱国主义精神,又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
三、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引发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
人称
开头三段,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变换,情感显得更加直接和迫切。结尾段用“亲爱的朋友们”来称呼,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加便于抒情
句式
开头和结尾使用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对引起读者兴趣,突出本文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3段和第15段的排比句,句式整齐,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感染力很强
修辞手法
设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第2段),提出问题,间接点题。
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第3段),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亲爱的朋友们……”(第15段),激起读者的联想,把感情推向高潮
积累拓展
四、文中第5段关于松骨峰战斗的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阅读这段文字,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第5段写松骨峰战斗,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如:写敌人疯狂反扑,用敌人飞机、坦克的具体数字以及“汹涌卷来”“打翻”“烧红”等词语,突出当时形势的险恶,衬托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写志愿军战士在子弹打光以后,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用“摔”“扑”“抱”“烧”等动词直接描写他们的英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写战士们牺牲时的各种姿势,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五、作者在回忆这篇文章的创作时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根据这段话的揭示,找出以前写的作文,看看有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
参考答案:【点拨】修改方向:看自己作文中选择的事例是否能够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看典型事例数量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