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第1册·同步练习 第4章 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1册·同步练习 第4章 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23 11:56: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Ⅰ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
(2)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3)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Li>Na>K。(  )
(4)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
(5)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知识点1 碱金属元素
2.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3.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里,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均保存在煤油中
B.在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物质的化学式均可表示为R2O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知识点2 卤族元素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
A.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易形成-1价离子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6.砹(At)原子序数为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
C.HAt非常稳定
D.I2能从砹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At2
7.
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溶液呈浅紫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溶液呈橙色
【探究问题】
(1)实验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除镊子、小刀、玻璃片外还有什么?
(3)请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8.第119号未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碱金属元素,并成为第八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相似性,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中不正确的是(  )
A.“类钫”原子半径大于铯
B.“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C.“类钫”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在化合物中显+1价
D.“类钫”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郑州高一检测]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2.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3.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 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Li的密度最大 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⑥粒子半径:Rb+>K+>Na+,Cs>Cs+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5.[2020·大连高一检测]碱金属元素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重要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6.[2020·重庆高一检测]某卤素单质X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A、B两种盐。往A盐的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卤素单质Y2的水溶液,又可以生成X2,且X2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则X2、Y2是(  )
A.Cl2、I2  
B.Br2、Cl2
C.Cl2、F2  
D.Cl2、Br2
7.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还原性:Cl->Br-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8.周期表中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
B.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
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
D.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9.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如图)。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10.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Br、KI、NaCl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固体,最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  )
A.KCl、Br2
B.NaCl、KCl
C.KI、NaCl  
D.NaCl、KCl、I2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
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是__
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
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
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
__。
12.[2020·泰州高一检测]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
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
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
__。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
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
__色,因为 
(写出化学方程式)。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
__(填“弱”或“强”)。
13.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
__色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
__色
(4)实验结论:__
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
__、__
__。
14.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85.5,与钠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
__周期,其原子半径比钠元素的原子半径
__
__(填“大”或“小”)。
(2)铷单质性质活泼,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铷单质易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表明,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
__(填“剧烈”或“缓慢”);反应过程中铷在水__
__(填“面”或“底”)与水反应,原因是__
__。
(3)同主族元素的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分别写出①过氧化铷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过量的RbOH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Ⅰ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 )
提示:第ⅠA族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2)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提示:氟元素属于卤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为7个电子。
(3)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Li>Na>K。( × )
提示:碱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4)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 )
提示:卤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5)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
提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并非所有的含氧酸。
知识点1 碱金属元素
2.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C )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解析:由题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而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3.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实验室里,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均保存在煤油中
B.在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物质的化学式均可表示为R2O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解析:Li的密度比煤油小,会浮在煤油上面,Li应保存在固体石蜡中,A错误;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都很强,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存在,B正确;K、Rb等在空气中加热反应会生成更复杂的产物,C错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D错误。
知识点2 卤族元素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 )
A.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易形成-1价离子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解析: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外层均是7个电子,均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易形成-1价离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5.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由上到下性质发生递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F2、Cl2、Br2、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其对应的阴离子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①错,⑤正确;F2、Cl2、Br2、I2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逐渐加深,②正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③错误;F2、Cl2、Br2、I2在通常情况下其状态变化为气→液→固,所以沸点逐渐升高,④正确。
6.砹(At)原子序数为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C )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
C.HAt非常稳定
D.I2能从砹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At2
解析: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单质状态变化为气态→液态→固态,且颜色加深,则砹是有色固体,故A正确;同一主族元素,其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非金属性At<I,故B正确;同一主族元素,其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其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HAt很不稳定,故C错误;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I2可以把砹从砹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D正确。
7.
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溶液呈浅紫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溶液呈橙色
【探究问题】
(1)实验目的是什么?
提示: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除镊子、小刀、玻璃片外还有什么?
提示:试管、胶头滴管、烧杯(培养皿)等。
(3)请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D__
 Cl2+2NaBr===2NaCl+Br2 

__A__
 2Na+2H2O===2NaOH+H2↑ 

__B__
 Br2+2NaI===2NaBr+I2 

__C__
 2K+2H2O===2KOH+H2↑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8.第119号未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碱金属元素,并成为第八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有人称为“类钫”。根据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相似性,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中不正确的是( B )
A.“类钫”原子半径大于铯
B.“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C.“类钫”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在化合物中显+1价
D.“类钫”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碱金属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熔点呈降低趋势,“类钫”不可能有较高的熔点,B项错误;“类钫”位于第ⅠA族,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C项正确;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加,D项正确。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郑州高一检测]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B )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数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解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从Li到Cs金属性逐渐增强。
2.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C )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解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 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 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Li的密度最大 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⑥粒子半径:Rb+>K+>Na+,Cs>Cs+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⑥
解析: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即Cs的金属性最强,故①错误;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Li+的氧化性最强,故②正确;碱金属都是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③正确;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Cs的密度最大,故④错误;Cs的金属性非常强,与水反应十分剧烈,故⑤正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粒子半径:Rb+>K+>Na+,Cs>Cs+,故⑥正确,故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⑤⑥。
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解析: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所以溴单质与水反应不如氯单质与水反应剧烈,D错误。
5.[2020·大连高一检测]碱金属元素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重要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C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解析:根据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钫位于碱金属最下方,其金属性最强,原子半径最大,对应的碱应为强碱;钫与H2O反应剧烈且易爆炸;C项中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是Fr2O,而是更为复杂的氧化物。
6.[2020·重庆高一检测]某卤素单质X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A、B两种盐。往A盐的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卤素单质Y2的水溶液,又可以生成X2,且X2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则X2、Y2是( B )
A.Cl2、I2  
B.Br2、Cl2
C.Cl2、F2  
D.Cl2、Br2
解析:由题意可知,Y2能将X2置换出来,说明Y2的氧化性比X2强,即在元素周期表中X在Y的下面,所以X有可能是Br或I,由X2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可知X不是I是Br,故答案是B。
7.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还原性:Cl->Br-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解析:A项,F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B项,因为单质的氧化性:Cl2>Br2,故还原性:Cl-8.周期表中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
B.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
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
D.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解析:X易得1个电子,显-1价,所以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但由于X的非金属性很弱,所以HX在常温下很不稳定,A错误;X单质氧化性比I2弱,不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B错误;类比Br2、I2等,C正确;类比AgCl、AgBr等,D错误。
9.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如图)。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C )
选项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解析: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2,Cl2的颜色是黄绿色,①处充满黄绿色的Cl2;Cl2进入玻璃管后与②处NaBr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r2,溴的水溶液颜色为橙色,所以②处的白色棉球变为橙色;Cl2和③处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③处棉球变为蓝色;④处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的水溶液,用来进行Cl2的尾气吸收,尽管反应生成的物质均为无色,但棉球本身是白色的,所以④处的颜色为白色。
10.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Br、KI、NaCl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固体,最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 B )
A.KCl、Br2
  
B.NaCl、KCl
C.KI、NaCl  
D.NaCl、KCl、I2
解析:氧化性:Cl2>Br2>I2,根据“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规律,Cl2能置换出NaBr中的溴、KI中的碘。Br2能置换出KI中的碘。Br2、I2单质在灼烧时挥发、升华了。注意氯气为“一定量”,可能是少量,也可能是过量。根据反应顺序知,若KI剩余,则NaBr一定存在。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Na、Al、Cl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是__F、Cl、Br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Na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F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NaOH__。
解析:(1)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A、B、C同周期。主族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D、E同主族。(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Na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12.[2020·泰州高一检测]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6_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1__,铯的原子序数为__55__。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无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蓝__色,因为 2Cs+2H2O===2CsOH+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强__(填“弱”或“强”)。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铯原子核外电子分六层排布,分别是2、8、18、18、8、1,原子序数是55,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铯与钠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2Cs+2H2O===2CsOH+H2↑,氢氧化铯是强碱,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13.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橙红__色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紫红__色
(4)实验结论:__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l2+2Br-===Br2+2Cl- 、 2I-+Br2===2Br-+I2 。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HF的稳定性比HCl的强__、__F2能置换出水中的氧,而Cl2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__。
解析: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Br-===Br2+2Cl-,证明氧化性:Cl2>Br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溴水,发生反应:Br2+2I-===I2+2Br-,证明氧化性:Br2>I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两个实验说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4.已知铷(Rb)是37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85.5,与钠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五__周期,其原子半径比钠元素的原子半径
__大__(填“大”或“小”)。
(2)铷单质性质活泼,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Rb+Cl2===2RbCl 。铷单质易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Rb+2H2O===2Rb++2OH-+H2↑ ,实验表明,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剧烈__(填“剧烈”或“缓慢”);反应过程中铷在水__底__(填“面”或“底”)与水反应,原因是__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__。
(3)同主族元素的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分别写出①过氧化铷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Rb2O2+2CO2===2Rb2CO3+O2 ;
②过量的RbOH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OH-+Fe3+===Fe(OH)3↓ 。
解析:(2)Rb的密度比水大,遇水后沉在水底与水反应,铷的还原性比钠强,与水反应比钠剧烈。(3)可根据钠的相应化合物发生的反应进行类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