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 )
(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3)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4)NaCl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6)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
(7)根据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及其方法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金刚石
水
硫酸
烧碱
胆矾
B
黄铜
NO2
盐酸
石灰水
FeSO4
C
碘酒
一氧化碳
磷酸
NaOH
NaCl
D
H2
Fe3O4
HNO3
纯碱
小苏打
知识点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4.晚自习的课间,同学们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B.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D.气溶胶属于纯净物
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盐水、牛奶、豆浆
B.啤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咖啡、纯水
D.Ca(OH)2固体、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6.[2020·怀化高一检测]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产生美丽的光束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7.明矾可以将浑浊的黄河水变成清澈干净的水。
是由和混合形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硫酸铝是主角。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这种,也是一种胶体粒子。氢氧化铝胶粒带正电。它一碰上带负电的胶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集在一起,粒子越集越大,最终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探究问题】
(1)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
__,属于盐的是__
__,属于碱的是__
__。
(2)短文中提到“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胶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明矾净化后的黄河水是否是纯净物?为什么?
__
。__
8.向含有FeCl3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Fe3O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成该黑色分散系时发生的反应为物理变化
B.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黑色分散系中的金属氧化物
C.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也可得到该黑色分散系
D.FeCl3和FeCl2都属于盐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高一检测]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KCl溶液
B.Fe(OH)3胶体
C.KOH溶液
D.Na2SO4溶液
2.[2020·厦门高一检测]在沸水中滴入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欲除去胶体中的H+、Cl-等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电泳
D.渗析
3.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盐
B.NaHSO4:酸
C.NaOH:碱
D.HCl:酸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一束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具有强的吸附性,可用作水的净化剂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7.实验室中药品均按某种方式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取用。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了下表中的物品,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
药品橱
甲
乙
丙
丁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A.甲
B.乙
C.丙
D.丁
8.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以及在胶体中滴加适量HI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能聚沉水中带负电荷的杂质
B.乙转化为丙过程中发生聚沉、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验证乙中是否生成了胶体
D.煮沸的目的是促进Fe3+水解生成更多的Fe(OH)3
二、非选择题
9.(1)下列四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
__;B__
__;C__
__;D__
__。
(2)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
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
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
③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至出现红褐色;
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
⑤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属于浊液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__
__。
10.将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当溶液呈__
__时,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__
__。
11.如图是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图示。
(1)如图应用的分类法是__
__法。
(2)利用上述图中涉及的元素,选取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合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相应类别中(不能填写图中已经出现的物质)。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请利用图示中的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说明CO2和MgO分别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理由。
。(写化学方程式)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 √ )
(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
提示:按不同标准对同一事物分类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3)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
提示:CuSO4·5H2O只有一种成分,属于纯净物。
(4)NaCl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
提示:溶液不是胶体;水不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水为纯净物;泥浆是悬浊液。
(5)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
提示:胶体属于分散系的一种,包括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单独的粒子不能构成胶体。
(6)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 )
(7)根据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
提示: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及其方法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属于( A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解析:Mg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3.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 )
选项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金刚石
水
硫酸
烧碱
胆矾
B
黄铜
NO2
盐酸
石灰水
FeSO4
C
碘酒
一氧化碳
磷酸
NaOH
NaCl
D
H2
Fe3O4
HNO3
纯碱
小苏打
解析:B项中黄铜属于混合物、盐酸、石灰水属于混合物,HCl、Ca(OH)2分别属于酸、碱,错误;C项中碘酒属于混合物,错误;D项中纯碱属于盐,错误。
知识点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4.晚自习的课间,同学们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B.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D.气溶胶属于纯净物
解析:气溶胶属于混合物。
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盐水、牛奶、豆浆
B.啤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咖啡、纯水
D.Ca(OH)2固体、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解析:盐水是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错误;啤酒是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正确;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咖啡是浊液,纯水是纯净物,故C错误;Ca(OH)2固体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错误。
6.[2020·怀化高一检测]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B )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产生美丽的光束
D.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解析: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正确;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的性质无关,故B错误;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正确;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D正确。
7.明矾可以将浑浊的黄河水变成清澈干净的水。
是由和混合形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硫酸铝是主角。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这种,也是一种胶体粒子。氢氧化铝胶粒带正电。它一碰上带负电的胶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集在一起,粒子越集越大,最终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探究问题】
(1)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⑥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①②③④⑤__,属于盐的是__①②③__,属于碱的是__⑤__。
(2)短文中提到“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物——氢氧化铝胶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SO4)3+6H2O===2Al(OH)3(胶体)+3H2SO4 。
(3)用明矾净化后的黄河水是否是纯净物?为什么?
__不是。因为黄河水中除含有泥沙等物质,还含有其他溶质,而明矾净水只是除去泥沙等杂质,所以净化后的黄河水不是纯净物。__
解析:(1)属于混合物的是泥沙,剩下的都属于纯净物,其中属于盐的是明矾、硫酸钾和硫酸铝,属于碱的是氢氧化铝。(2)硫酸铝与水反应生成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H2O===2Al(OH)3(胶体)+3H2SO4。(3)净化后的黄河水不是纯净物,因为黄河水中除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其他可溶性杂质,而明矾净水只是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所以净化后的黄河水不是纯净物。
8.向含有FeCl3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Fe3O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形成该黑色分散系时发生的反应为物理变化
B.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黑色分散系中的金属氧化物
C.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也可得到该黑色分散系
D.FeCl3和FeCl2都属于盐
解析: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得不到黑色分散系,故C错误;FeCl3和FeCl2都属于盐,D正确。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北京高一检测]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B )
A.KCl溶液
B.Fe(OH)3胶体
C.KOH溶液
D.Na2SO4溶液
解析:KCl溶液、KOH溶液、Na2SO4溶液都属于溶液,不具有胶体的性质,而Fe(OH)3胶体中的胶粒可以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选项B符合题意。
2.[2020·厦门高一检测]在沸水中滴入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欲除去胶体中的H+、Cl-等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D )
A.过滤
B.蒸馏
C.电泳
D.渗析
解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H+、Cl-等微粒比较小,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欲除去胶体中的H+、Cl-等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渗析,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B )
A.Na2CO3:盐
B.NaHSO4:酸
C.NaOH:碱
D.HCl:酸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一束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具有强的吸附性,可用作水的净化剂
解析: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A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因此光线透过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用一束光照射NaCl溶液,无现象,照射Fe(OH)3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因此产生的现象不相同,C错误;Fe(OH)3胶体表面积大,具有强的吸附性,因此可用作水的净化剂,D正确。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解析:溶液全部是分散系,且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酸性氧化物可能为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正确。
7.实验室中药品均按某种方式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取用。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了下表中的物品,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C )
药品橱
甲
乙
丙
丁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实验室的药品应分类摆放,同时注意安全。碘属于非金属单质,应放在红磷、硫所在的药品橱。
8.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以及在胶体中滴加适量HI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能聚沉水中带负电荷的杂质
B.乙转化为丙过程中发生聚沉、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验证乙中是否生成了胶体
D.煮沸的目的是促进Fe3+水解生成更多的Fe(OH)3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胶粒带正电荷,能聚沉水中带负电荷的杂质,A项错误;乙转化为丙的过程中,氢氧化铁胶体在HI的作用下,先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后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最后有I-被铁离子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因此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验证乙中是否生成了胶体,C项正确;煮沸能促进氯化铁水解,则煮沸的目的是促进Fe3+水解生成更多的Fe(OH)3,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1)下列四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CO2__;B__Cu__;C__O2__;D__H2O__。
(2)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
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
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
③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至出现红褐色;
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
⑤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属于浊液的是__①④__(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__②⑤__。
解析:(1)A项,CaO、Na2O、CuO为金属氧化物,CO2为非金属氧化物;B项,H2、C、P为非金属单质,Cu为金属单质;C项,Fe、Cu、Zn为金属单质,O2为非金属单质;D项,HCl、H2SO4、HNO3为酸,H2O不属于酸。(2)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花生油难溶于水,形成乳浊液;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形成溶液;③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直至出现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悬浊液;⑤水和酒精互溶,形成溶液。
10.将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当溶液呈__红褐色__时,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__1~100_nm__。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2)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11.如图是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图示。
(1)如图应用的分类法是__树状分类__法。
(2)利用上述图中涉及的元素,选取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合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相应类别中(不能填写图中已经出现的物质)。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__H2SO4__
__Cu(OH)2__
__MgSO4__
__CuO__
(3)请利用图示中的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说明CO2和MgO分别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理由。
CO2+2NaOH===Na2CO3+H2O、MgO+2HCl===MgCl2+H2O 。(写化学方程式)
解析:(1)由图示可知,该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2)题述图中涉及的元素有H、C、Cu、S、O等多种,同时要求不能填写图中出现的物质,所以酸、碱、盐和氧化物可以分别是H2SO4、Cu(OH)2、MgSO4、CuO。(3)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是因为它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MgO属于碱性氧化物是因为它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