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邓稼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元勋”、“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锋芒毕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默读文章,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理解作者深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邓稼先深挚的友情。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洋溢的对中华
民族的热爱,对挚友的一片深情,解读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学会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描写人物,体会本文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为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杨振宁位列第49名。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走近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背景介绍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背景介绍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背景介绍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
背景介绍
邓稼先(左)杨振宁(右)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文体介绍
2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典型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指: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他传或评传)。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1
内容介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出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
第四部分:从另一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
文章结构
一、历史背景
引出下文
二、邓稼先生平经
历与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作
八、赞颂敬仰
?总结前文
2.讨论交流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补充拓展
具体说明
3.找出课文中的事例,分别说明有哪些事例?
写出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整体感知
在文中用笔勾画出
4.找出文中评论邓稼先的话语,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深入探究1
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深入探究1
深入探究1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几张珍贵影像,
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深入探究2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做了怎样的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不同
国籍
性格
文化背景
这样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深入探究2
深入探究3
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深入探究4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深入探究5
在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蕴含的作者的怎样感情?
深入探究5
失去战友的悲痛,振兴祖国、完成战友遗志的决心;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深入探究6
文章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深入探究6
引述五四年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表现出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更加突出邓稼先的伟大。
深入探究7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深入探究7
这两句话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这是由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谢
谢
观
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课题
《邓稼先》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元勋”、“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锋芒毕露”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默读文章,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理解作者深挚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邓稼先深挚的友情。
重点
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挚友的一片深情,解读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
学会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描写人物,体会本文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打开PPT课件,放出作者杨振宁的照片,教师讲述引导语: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你们认识他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通过课件展示的作者照片你认为杨振宁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的评价是否跟现实一致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杨振宁先生的《邓稼先》一文,近距离的了解作者杨振宁,了解他笔下的邓稼先。引出课题:《邓稼先》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自由畅谈对作者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为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杨振宁位列第49名。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走进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放映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成就放映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的图片,与学生讲述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出问题: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观点,教师讲述: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放映作者杨振宁与邓稼先青年时的照片。讲述作者与邓稼先的友谊。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典型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指: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他传或评传)。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内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第一部分: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出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第四部分:从另一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的事例,分别说明有哪些事例?
写出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文中用笔勾画出。提出问题:找出文中评论邓稼先的话语,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提出问题: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提出问题: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做了怎样的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这样对比更能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提出问题:在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蕴含的作者的怎样感情?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失去战友的悲痛,振兴祖国、完成战友遗志的决心;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提出问题:文章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引述五四年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表现出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更加突出邓稼先的伟大。提出问题:“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这两句话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这是由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邓稼先老先生。能够体会邓稼先一生的卓越成就和浓厚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实践练习
完成练习册中的作用作业:1、以《我心中的最美科学家》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作文要求:要有具体事例论证、采用抒情和议论的写作手法。2、以“我崇拜的科学家”为主题设计班会活动方案,
要求:学生上台演讲自己心中崇拜的科学家
课堂小结
要重点体会邓稼先一生的卓越成就和浓厚的爱国情怀。要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
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品质: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私心2.真诚坦白、不骄不躁、奉献自我、责任心强、爱国情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