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讲练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讲练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22: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古代诗歌五首
第五单元
chuànɡ
悲伤

眼泪
cénɡ
同“层”

眼眶
tún
猪肉
yín
吟诗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B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
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
D
C
5.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穿越时空,表现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形象、贴切地展现了作者愿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人生路上,我们无法拒绝失败与苦难的造访,但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胸有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就一定会欣赏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6)什么是生命?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句子填空]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7)《己亥杂诗》(其五)中抒写诗人离开京城,心中忧虑、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8)杜甫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深情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篇目。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1)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70个字以内。
示例: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的形象。
(2)踏寻名人足迹,重温诗人风范。为“杜甫草堂”这一圣迹写一段解说词。(不超过50字)
示例: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B项中,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B
8.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解析】“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无中生有,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C
(三)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析】“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B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四)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试作简要分析。
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之年,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来到村中,正值社日临近,村民们着朴素衣装,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乘着月色随时拄着拐杖来敲门拜访。
14.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既写岀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又蕴含一定的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岀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五)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D
【解析】结合内容可知,诗中“落红”比喻“自己”,而非“朝廷”。
16.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出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