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练习(原卷+解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练习(原卷+解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2 13:58:56

文档简介

4.6
神奇的眼睛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凹透镜应用的是(  )
A.近视镜片
B.照相机镜头
C.投影仪镜头
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答案】A
【解析】
A.近视镜片应用的是凹透镜,故A符合题意;
B.照相机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故B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故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应用的都是凸透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
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答案】B
【解析】
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须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D.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B。
3.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C
【解析】
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错误;故选C。
4.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A.电影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望远镜
【答案】B
【解析】
A.电影机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而图中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故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图中正好反映了这一成像原理,故B正确;
C.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而图中反映了电影机的成像原理,故C错误;
D.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而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是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市所有小区都进行严格管理,进入小区需要測量体温和扫描健康二维码。如图是小明进入小区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扫描的健康二维码是光源
B.通过手机摄像头所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将二维码靠近手机
【答案】C
【解析】
A.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利用的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即应该将二维码远离手机,故D错误。
故选C。
6.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大于
0.05mm
B.近视眼,小于
0.05mm
C.远视眼,大于
0.05mm
D.远视眼,小于
0.05mm
【答案】D
【解析】
图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眼球的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说明此人为远视眼;远视应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小于
0.05mm。故选D。
7.如图是小明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一只苍蝇停留在透镜上,则在屏幕上会看到一只放大的苍蝇
D.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光发生漫反射
【答案】C
【解析】
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的应用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以外,而手机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故手机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A选项正确,但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成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选项正确,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只苍蝇停留在透镜上,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屏幕无法承接到,故不会看到苍蝇,整个像变暗,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白强放大后后是凹凸不平的,故是漫反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故选C。
9.2019年1月16日,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正式在温州五马街亮相。如图所示为刷脸设备“蜻蜓”,结账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刷脸支付,整个结账过程不超过1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反射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C.面部通过摄像头成虚像D.面部需位于摄像头的焦点以内才能成像
【答案】B
【解析】
A.光通过摄像头,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凸透镜,故B正确;
C.面部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面部需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焦点以内无法成实像,故D错误。故选B。
10.关于眼睛、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造成的,应该配带凹透镜进行矫正
B.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其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D.大多数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50cm
【答案】D
【解析】
A、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会聚本领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配带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正确;
B、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其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是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故C正确;
D、大多数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25cm,故D错误。故选:D。
11.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的光学器件
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答案】C
【解析】
A.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暗盒圆孔大,故有可能。
B.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M在焦点以外,平行光会聚在焦点继续传播,M离焦点越远,则光斑越大,故有可能。
C.由对A.B的分析可得,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故正确。
D.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暗盒圆孔一样大,故错误。故选C。
12.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答案】B
【解析】
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故选B。
二、填空题
13.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答案】远后缩
【解析】
照相机是利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用照相机对小明进行拍照,
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远一些;将照相机的镜头后缩一些.
1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
【答案】照相机丙甲
【解析】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因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丙;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甲.
15.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的________像。
【答案】大放大正立虚
【解析】塑料片上的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由于字离水滴很近,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看起来字比旁边的字要大。
16.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
).
【答案】凸虚
【解析】
第一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
第二空.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水下面的木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如图所示,小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虚变小
【解析】
[1][2]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此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所以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小,像变小。
1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它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比周围______(填“变亮”、“一样亮”或“变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围水组成______透镜。
【答案】变暗凸凹
【解析】
[1][2][3]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1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2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答案】缩小照相机
【解析】
[1][2]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1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
u=v=10cm=2f,f=5cm
当物距u=12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0.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如图所示,螺纹透镜的作用是把下方灯泡发出的光变成较强的______光射到透明胶片上;进行调整在屏幕出现清晰的胶片上物体的像,若使屏幕上的像再大一些,应适当______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填“增大”或“减小”),并将凸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一些。
【答案】平行增大下
【解析】
[1]螺纹透镜的作用是把下方灯泡发出的光变成较强的平行光射到透明胶片上。
[2][3]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要使像更大一些,应该适当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若使屏幕上的像再大一些,应适当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成像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照相机近视眼
【解析】
(1)[1]凸透镜A焦距,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所以物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2]凸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透镜B能用来矫正近视眼。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必须在光具座上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_;
(3)正确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芳同学在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是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并在光屏上贴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纸板。
【答案】同一高度视网膜倒立缩小近视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粗糙
【解析】
(1)[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2]眼睛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3)[3][4]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5]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使像向右移动,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
(5)[6]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6)[7]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应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即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色硬纸板。
23.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伴随近视眼的增加,都是由于长时间用眼,造成用眼过度,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小明同学为了弄清楚是不是因为晶状体变厚造成近视眼,同时想弄清楚近视眼度数越大,是不是因为晶状体越厚。
(设计并进行实验)利用水凸透镜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变厚后,凸透镜的焦距变_______;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3)在第(2)的基础上,要想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并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分析论证)(4)根据所学的内容知道,近视眼成因之一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后,造成晶状体变________,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选填“前”或“后”);
(拓展延伸)(5)小明移动凸透镜前的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如图乙中的(________)
B.
C.D.
【答案】小凹透镜左左厚前C
【解析】
(2)[1]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此时凸透镜变厚,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其会聚作用增强,也就是焦距变小。
[2]若光屏不移动,要使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需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3)[3][4]据图能看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想使得该实验中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让像变小,故应该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故将蜡烛向左移动,将光屏也向左移动。
(4)[5][6]近视眼的折光能力较强,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变厚,形成近视眼。
(5)[7]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当u2f时,fv2f,故选C。
24.王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如图1所示),引起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小涛在挑选透镜时,将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小涛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某同学取了一个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当他将光屏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这副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5)实验中小涛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答案】乙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10缩小照相机远视完整的像
【解析】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像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4)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校正分析作答。
(5)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则其它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像,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
【详解】
(1)[1]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图乙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3]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则2f=20cm,即f=10cm。
(4)[4]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6]某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的物距是减小的,说明该眼镜对关系具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远视眼镜。
(5)[7]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凸透镜的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而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不变(即是完整的),只是像比原来暗一些。4.6
神奇的眼睛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凹透镜应用的是(  )
A.近视镜片
B.照相机镜头
C.投影仪镜头
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
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3.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4.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A.电影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望远镜
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市所有小区都进行严格管理,进入小区需要測量体温和扫描健康二维码。如图是小明进入小区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扫描的健康二维码是光源
B.通过手机摄像头所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将二维码靠近手机
6.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大于
0.05mm
B.近视眼,小于
0.05mm
C.远视眼,大于
0.05mm
D.远视眼,小于
0.05mm
7.如图是小明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一只苍蝇停留在透镜上,则在屏幕上会看到一只放大的苍蝇
D.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光发生漫反射
8.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9.2019年1月16日,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正式在温州五马街亮相。如图所示为刷脸设备“蜻蜓”,结账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刷脸支付,整个结账过程不超过1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反射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C.面部通过摄像头成虚像D.面部需位于摄像头的焦点以内才能成像
10.关于眼睛、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造成的,应该配带凹透镜进行矫正
B.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其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D.大多数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50cm
11.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的光学器件
A.一定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12.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二、填空题
13.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
15.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的________像。
16.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
).
17.如图所示,小雪用凸透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如果凸透镜向物理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它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比周围______(填“变亮”、“一样亮”或“变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围水组成______透镜。
1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2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0.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如图所示,螺纹透镜的作用是把下方灯泡发出的光变成较强的______光射到透明胶片上;进行调整在屏幕出现清晰的胶片上物体的像,若使屏幕上的像再大一些,应适当______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填“增大”或“减小”),并将凸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一些。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成像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前,必须在光具座上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_;
(3)正确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芳同学在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是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并在光屏上贴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纸板。
23.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伴随近视眼的增加,都是由于长时间用眼,造成用眼过度,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小明同学为了弄清楚是不是因为晶状体变厚造成近视眼,同时想弄清楚近视眼度数越大,是不是因为晶状体越厚。
(设计并进行实验)利用水凸透镜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变厚后,凸透镜的焦距变_______;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3)在第(2)的基础上,要想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并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分析论证)(4)根据所学的内容知道,近视眼成因之一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后,造成晶状体变________,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选填“前”或“后”);
(拓展延伸)(5)小明移动凸透镜前的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如图乙中的(________)
B.
C.D.
24.王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如图1所示),引起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小涛在挑选透镜时,将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小涛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某同学取了一个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当他将光屏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这副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5)实验中小涛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