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人教版(3分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人教版(3分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6:17:29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难点分析
因为学生的计算能力层次不齐。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复习旧知
(1)口算。
20×20=
25×10=
14×30=
师:口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笔算。
13×5=
47×3=
187×5=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新知的迁移做好铺垫。】
2、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买过课外书吧,在买书时我们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呢?我们去看看小利去买书的情景吧。
课件出示教材46页情境图。
1、搜信息,提问题。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师板书:14×12=
2、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今天的算式和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观察算式:14×12,尝试解决问题(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14+14+14+
……
+14=168
(2)14×2×6=168
(3)14×3×4=168
(4)14×10+14×2=168
………
4、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能)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5、研究笔算的方法
师: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6、怎样用竖式计算?
师:把两个因数写在里竖式上,先用个位上的2同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同14相乘,末位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7、小结: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间能够互相启迪互相促进,提高了思维水平,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
教材46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找出错误的学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
解决问题:教材47页的第4题。
分析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将所学的笔算计算方法灵活的应用到题目中,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了口算能力。】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呢?希望同学们能后灵活应用笔算方法,解决生活里的问题,提高你的口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的计算过程,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笔算。
1
4
2
3
1
×
2
×
3
————
————
2.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
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3.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怎样列算式解决“一共买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14×12=
3.结合点子图,讲解怎样用竖式计算14×12。
4.观察比较,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呢?
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
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2
3
3
3
4
3
1
1
×1
3
×3
1
×1
2
×2
2
2.啄木鸟治病(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过来)
2
2
3
1
3
4
×4
3
×1
3
×1
2
6
6
9
3
6
8
8
8
1
3
3
4
1
5
4
2
2
3
4
0
8
四、归纳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14×12=168(本)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相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运算步骤较多且容易混淆乘的顺序,乘的积位置的书写以及各部分相乘的意义。
难点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初期,逻辑思维比较差,很难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特别是在运算顺序这方面。
教学方法
利用拆分法,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最优的拆分法为拆成整十数和个位数。演示竖式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位置、代表的意义及算理总结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故事引入1、笔算:14×2=
231×3=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2、故事引入王老师计划买一些书来丰富三(1)班的图书角。周末,小刚和小红一起陪着王老师一起来到了书店,你看,王老师买了什么书,买了12套数,每套有14本,那你能帮王老师算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探究新知分析问题、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应该如何列式?尝试计算、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结合点子图,分享小红和小刚的计算方法小刚:把12套书拆成3份,每份4套,先算出一份(4套)书的本书,然后再算出3份这样的一共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56×3=168本。小红: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利用口算的方法分别算出有多少本,最后把结果加起来。列式为: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利用竖式计算得出结果,讲解计算过程。
先把两个因数按相同数位对齐写好,把第二个因数拆分成10和2两部分,先用个位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2乘个位上的4得8,表示8个一,写在个位的下面,2乘十位上的1得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的下面;接着用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1乘个位上的4得4,表示4个十,写在十位的下面,1乘十位上的1得1,表示1个百,所以写在百位的下面。为了美观,第二次10乘4末位的0可以不写,最后把两次乘的的结果加起来。对比分析今天学习的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都是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分别和因数的个位、十位对齐。小结归纳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的数,得数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的数,得数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