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课件(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课件(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3 10:19:36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5.岩石、沙和土壤
教科版四下《岩石与土壤》单元
一、聚焦
在哪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岩石

黏土
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
山边
海边
河边
田野
沙漠
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岩石、沙和黏土?
岩石

黏土
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调动感官
借助工具
扇闻
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轻声
交流
人人
动手
及时
记录
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轻声
交流
人人
动手
及时
记录
三、研讨
颗粒更大的
碎裂
碎裂成
更小的颗粒
颗粒更大的
碎裂
三、研讨
推测大自然中岩石会如何变化?


作业
1.以下三种物质中,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
A.岩石
B.沙
C.黏土
2.以下三种物质做团球实验时,颗粒间隙最大的是(
)。
A.岩石
B.沙
C.黏土
3.涂痕干燥后,痕迹最明显的是(
)。
A.岩石
B.沙
C.黏土
C
A
C
已7世纪就盲
wwu2icny.com
已7世纪盲
uuU.≥icny.com
p
sadc
tabia
m
d
e
已7世纪盲
wwu2icny.com
拍信版权
Aixin
con
图虫创意to0+py
昵图网
uuu.
nIpIC.
Com
By:
sookyeang
No.20130315162858156000
图片来源Vee图库
a1石
⑥岩石、沙和黏士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日期
请按照表格的内容,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岩石
黏土
发现地
特征
看闻捻
团球
涂痕
团球
一问
a
岩风岩石碎裂
小名子初

淚风化
小石子初沙5.岩石、沙和黏土
【教材简析】
第五课作为《岩石与土壤》单元中的过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充分观察了解岩石、矿物的特征之后,从本课开始对土壤的各方面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将岩石和土壤建立关联,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土壤是岩石风化而成的。教材通过岩石、沙、黏土的发现地的观察,以及对它们特征的观察、比较,知道了岩石、沙、黏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在颜色、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岩石和矿物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而且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但是不清楚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沙、黏土是由岩石变化而来,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将岩石、沙和黏土放在一起,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去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关联,逐步建构起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土壤”的完整知识体系,体现大单元结构知识概念的连贯性、整体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学生: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2分钟)
[PPT出示岩石、沙、黏土图片]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思考:我们能在哪些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思考: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岩石、沙和黏土(板书)
二、探索: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30分钟)
探索一:归纳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预设3分钟)
1.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其余组进行补充。
2.PPT出示一些典型的图片(预设:山边、海边、河边、田野、沙漠)。
3.小结:自然界中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二)探索二: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预设27分钟)
[材料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岩石、沙和黏土?(预设3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眼看、鼻闻(强调扇闻的方法)、手摸,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
活动一:观察干燥的岩石、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
1.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
①眼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②鼻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③手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2.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岩石

黏土
特征



3.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指导学生用“粗糙、细腻、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等词语进行描述)
4.小结:
①岩石:粗糙,颗粒大。
②沙:粗糙,颗粒较大
③黏土:细腻,颗粒很小
活动二:观察潮湿的沙和黏土(预设12分钟)
我们对岩石、沙和黏土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一次,思考如果用水润湿沙和黏土,哪个能团成小球,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黏土颗粒小能团成小球,沙颗粒大不能团成小球)
2.明确观察要求和方法,微课演示实验方法:
①分别用药匙取适量沙和黏土放在手心,用滴管滴少量水润湿,试着团成小球,观察现象。
②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过一会儿,把白纸竖起抖一抖,观察痕迹。
3.组内合作,有序观察,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岩石

黏土
特征
团球
涂痕
全班交流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黏土容易团成小球,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的痕迹一直在,沙干燥后掉落下来,痕迹不明显)
5.提问:为什么沙不容易团成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引导学生从颗粒大小、颗粒间隙回答)
预设: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小,容易团成小球;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不容易团成小球。
5.追问:如果是颗粒更大的岩石容易团成小球吗?颗粒更小的物质容易团成小球吗?并说说推测的理由。(引导学生从颗粒间隙大小回答)
6.提问:为什么黏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而沙则容易掉落下来。这说明什么?
(预设:黏土颗粒间隙很小,黏性大,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沙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
小结: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
黏土: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
研讨:(预设8分钟)
1.思考:大自然中的沙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沙颗粒较大,是由颗粒更大的物质(岩石)碎裂而来。
思考:如果沙碎裂成更小的颗粒,会变成什么呢?(黏土)
3.[PPT出示多张岩石图片]推测大自然中岩石会如何变化?
小结:岩石风化碎裂成沙,继续风化变成黏土(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
【板书设计】
5.岩石、沙和黏土
物质
岩石

黏土
特征
粗糙颗粒大
粗糙颗粒较大颗粒间隙大没有黏性
细腻颗粒很小颗粒间隙小黏性大
【作业设计】
1.以下三种物质中,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C
)。
A.岩石
B.沙
C.黏土
2.以下三种物质在做团球实验时,颗粒间隙最大的是(
A
)。
A.岩石
B.沙
C.黏土
3.涂痕干燥后,痕迹最明显的是(
C
)。
A.岩石
B.沙
C.黏土
四下《岩石与土壤》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