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三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地转化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时间的认识本身就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比较抽象,本节课设计到把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或者把24时及时发转化为普通计时法。
难点分析
从学生发展来看,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是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不常见,学生学习有困难。
教学方法
能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每个时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啦!今天我们来讲24时计时法。上课之前呢老师有一个小思考,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红和小兰约好了周六八时去游乐园,他们都按时到了游乐园门口,但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够找到答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法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普通计时法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这个钟表指向了几时呢?是九时,一天之中有几个九时呢?有两个九时,上午九时和晚上九时,对不对。早上九时我们在上课,晚上九时我们都睡觉了。所以当同学们看钟表时,我们说现在几时了,是不是都要加上
上午下午、晚上等表达时间词语啊。普通计时法就是要在钟表显示的时间前边加上时间词。例如:凌晨一时、早上七时、上午十时、下午三时、晚上九时。这样子我们再说话的过程中就很麻烦,也很容易表达不清楚,对不对。这样子我们是不是就知道了我们刚上课的时候看的小思考的答案了。小红和小兰去游乐园的时间不同,他们两个人一个人是早上八时去的,一个人是晚上八时去的。那应该怎么表达才能让小红和小兰如约碰面呢?我们可以说早上八时游乐园门口见,哪还有其他简单的表示方法吗?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一下24时计时法,看看能不能简单表达时间,还可以让小红和小兰能如约碰面。同学们看老师的这个时钟,一天里当时钟转动第一圈的时候它的时间是从1时—12时
当这个时钟转动第二圈时他在钟表上显示的还是1-12
。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时间是13时—24时。也就是在一日中,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
2
)圈,共(24
)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同学们知道新的一天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新的一天都是从深夜12时开始的。这个时刻也叫做24时或零时。24
时是一天的结束,0时是一天的开始。所以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转换。晚上九时转换24时计时法是21时。我们是如何计算的呢?使用9+12就能得到24时计时法中晚上9时的时间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下午1时以前的时刻,和钟面上的时间数相同;下午1时以后的时刻,要把钟面上的时间数加上12。我们一起算一算,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19:00,19:00如何用普通计时法表达?用19-12得到7,所以答案是晚上七时。同学们我们刚上课的时候的小思考还记得吗?要让小红和小兰如约碰面除了可以说早上八时游乐园门口见,还是可以说,我们八时见。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第一题,22时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为?A、晚上10时
B、上午10时
C、晚上8时
D、晚上20时这道题选C。我们要用22减去12等于10,所以是晚上十时。第二题,0时也是?(
)这道题选A。第三题,剧场演出曲艺专场,演出时间是晚上6:
20-8:
50,
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段时间是?A、7:20-21:50
B、7:20-9:0
C、18:20-20:50这道题选C。第四题是一道应用题。张华的爸爸出差,11点时从家里出发,到达目的地时是下午两点,已知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请问张华的爸爸总共走了多少千米?首先我们将下午两点转换为24时计时法。就是14点。再用14-11得到3个小时,就是张华爸爸所用时间。在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三个小时就是60x3得到180千米。所以,答案就是张华的爸爸一共走了180千米
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和新想法?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希望大家能有一双数学的慧眼,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在此,向学生介绍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在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初步认识了时间的表示方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时分秒;学生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部分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要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会用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表示时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获得初步数学时间的活动经验;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境,充分联系实际,学习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和方式搜集资料;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尊重和欣赏同伴,客观评价自己和同伴,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导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与1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龙和小华约好本周六8时到电影院大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院的大门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复习普通计时法。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小红的一天。午夜12时,它是这一天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开始,而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它就应该是几时?
2、拨一拨,认识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3、生活中的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4、课件出示时间轴,大家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同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一种计时法要写清楚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间词,另一种计时法不用写.>
怎样把12时计时法转换为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凌晨上午的数字不变,下午晚上的时间要用12时计时法的时间加上12.
5、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6、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巩固练习
游戏: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课件欣赏古代人是怎么表示时间的。
五、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6单元
年、月、日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两种计时法有不同的特征,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语,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语,在转换的过程中,一会加12,一会减12,转换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容易混淆。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三年级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意义模糊,难以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换算。
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动画直观演示,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体验中,愉快的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中,理解转换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1、晚上12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从这个时刻开始,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凌晨1时,凌晨2时,凌晨3:00,凌晨4:00,凌晨5:00,早上6:00,早上7:00,早上8:00,上午9:00,上午10:00,上午11: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下午3:00,下午4:00,下午5:00,下午6:00,晚上7:00,晚上8:00,晚上9:00,晚上10:00,晚上11:00,晚上12:00,一天结束了。这是普通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每个时间的前面都有一个时间词。我们不用时间词,直接用1时—24时的方法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展示24时计时法。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是什么呢?
普通计时法前面有时间词,数字从1-12;24时计时法前面没有时间词,数字从1-24。
4、这节课我们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1、第一圈:凌晨1:00-中午12:00,去掉时间词。比如:凌晨3:00
(3:00)(去掉“凌晨”就可以了)
2、第二圈:下午1:00-晚上12:00,去掉时间词,+12时;比如:下午3:00
(15:00)(去掉“下午”,3+12=15,所以转化成24时计时法是15:00)
小结:注意区别是中午12:00以前,还是下午1:00以后。中午12:00以前,直接去掉时间词。下午1:00以后,去掉时间词,再+12。
二、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
1、首先看是几时,没有超过12,也就是在第一圈,直接在前面加上时间词(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根据具体时刻选择时间词语)。比如:10:00
(
上午10:00)(10没有超过12,直接在前面加上时间词语,10时是在上午)。
2、时间超过12了,也就是在第二圈,先-12,在加上时间词(下午、晚上,根据具体时刻选择时间词语)。比如:21:00
(晚上9:00)(21超过了12,先减12,变成9:00,再加上时间词语,这里是晚上9时)。
小结:能减12就减12。没有减12的,加上第一圈的时间词就行了;减了12的,加第二圈的时间词。
三、总结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看清是哪种计时法;
区分是第一圈还是第二圈的时刻;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第一圈去掉时间词,第二圈去掉时间词,+12;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第一圈加时间词,第二圈-12,加时间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连一连:
照样子,填一填:
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你们学会了吗?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比较抽象:只有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清楚的认识,知道他们的区别,再进行两种方法的转换才能得心应手,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很多。
难点分析
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于在时间的转换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教学方法
通过动态直观演示知道时间尺上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时刻。
通过比较发现出两种计时方法的区别,总结出两种计时方法的转化的规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关于时间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今天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叫24时计时法。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抽丝剥茧,讲授新课。
1、知道1日=24时
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了两圈。
2、学习半夜12时,也叫0时。
学习12时计时法和24计时法
。
师:我们把钟面上的时间展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就变成了一把时间尺)
师:你能在时间尺上找出哪些是第一圈的时间吗?
生:从午夜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圈的时间。
师:时间尺上哪些是第二圈的时间?
生:中午12时之后到午夜12时是第二圈的时间。
师:像这样用0-12表示时刻在前面加上时间词的方法是我们学过的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时间尺你能发现1天有几个3时吗,分别是?
生:两个3时,分别是凌晨3时和中午3时。
师:像这样有两个的时间在时间尺上还有吗?(学生举手回答......发现有很多)
师:我们区分这样的时间只能用时间词来区分,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经常采用0时-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时间尺上用24时计时法时刻是怎样表示的吧。(从0时开始一直让学生找到24时)
通过对比发现两种计时方法的相同与不同。
师:仔细观察时间尺的上面是普通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方法有什么不同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把12时计时法放在左列24时计时法放在右列,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以中午12时为分界点,中午12时以上是第一圈的时间,那你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的时刻数相同)中午12时以下是第二圈的时间,两种计时方法有什们不同。
结合具体的时刻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闯关训练
1.小试牛刀
练习一: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午夜12时
早上7时45分
中午12时
晚上10:00
越练越勇
练习二、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6时
12时
10时30分
23时
小结
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第一圈的时刻去掉时间词
第二圈的时刻去掉时间词+12
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第一圈的时刻加上时间词
第二圈的时刻加上时间词-12《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2~83页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24时计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间,能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灵活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表、时间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普通计时法
1.小明和小红约好周六8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院门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2.
课件介绍从古到今的计时工具演变。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3.认识普通计时法。
4.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揭示课题。
二、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1.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与演示完成归纳总结。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
)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
)小时。
(3)一天是(
)小时。
(4)经过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转了(
)圈。
2.出示鲁迅名言让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3.探讨24时与普通计时法在写法上的区别
三、以钟面转换成时间尺的方式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异同。
1.介绍时间尺,探究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
课件演示:将两张时间尺连在一起,蓝色下面的数从1~12闪动后变成13~24,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尺图。
师:这就是“时间尺”,一天有24时,这样就可以用这把时间尺上的0时到24时表示一天的时间了。
2.探究找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应用巩固。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