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保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保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20: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九中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完成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6题
东藏记(节选)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 “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有警报时,大学的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
B.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喜欢清静,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C.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和优雅的笔调,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
D.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中的冷酷与残忍。
E.小说以明伦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孟樾、梁明时、庄卣辰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5.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6.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
刘东生:阅读黄土高原这部大书 刘世昕
?? ?旁人眼里普普通通的黄土却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心中的宝贝。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达半个世纪的87岁老人,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贡献在于通过“阅读”中国的黄土,翻开了百万年前地球古气候、古生态变迁的历史。
? ??地理学界有这样的说法:目前人类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有三本书,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极地冰芯,第三本便是中国的黄土。国际上认为,把黄土这本书念得最好的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
?? ?从1804年以来,国际上对于黄土的成因有两种学说——“风成说”和“水成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东生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等多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
??? 1909年国外学者提出的第四纪四次冰期理论,主导了20世纪前半叶的古气候学研究。1958年,刘东生根据黄土中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对经典的四次冰期理论提出挑战,最终建立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当时刘东生提出,240万年前开始堆积的黄土高原中保存着非常完整的古土壤系列,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可以揭示古气候信息。黄土中那些丰富的生物遗迹,就像一部非常丰富的典籍,记录了200多万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乃至欧亚大陆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生物气候环境变迁、新构造变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等。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隆起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从1964年起,刘东生先后参加了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托木尔峰、南迦巴瓦峰的登山科学考察,多次登上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那种境界,人类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韵味,陶醉于对大自然壮丽景观的畅想。只有被自然打动,才能不断地有兴趣去探寻自然的奥秘。”每每回忆起那些贴近自然的日子,刘东生总是很动情。
? 1964年至今,刘东生还致力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演化研究,把青藏高原研究同黄土高原研究结合起来,把地球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结合起来,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刘东生带领研究小组运用古地磁年龄测定、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建立了完整的黄土沉积序列资料,并开始与深海沉积物序列对比,使中国黄土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档案库,由此拉开了将中国黄土纳入研究全球环境演化框架的序幕。
? 1991年,74岁的刘东生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在南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5年后,快80岁的老人禁不住北极的诱惑,又远征那里的斯瓦巴德岛,并不畏险阻,登上一座冰川。他说,去两极不是想创造什么纪录,只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什么东西都想亲自看看。刘东生的脚步就是停不下来。2001年这位耄耋老人居然在南海科考船上度过了一个多月。家中客厅里那张他最喜欢的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照片,是他85岁去西藏考察时拍的,对他来说,青藏高原、中国黄土还有太多的故事。
??熟悉刘东生的人都听他讲过这样一则典故:19世纪一位西方地质学家在他的中国之行后说,中国学者喜欢在窗明几净的书斋中吟诗作画,不喜欢跋山涉水到野外观察大自然,若干年后其他科学领域或可发展,惟有地质学不可能有多大进展。刘东生偏要证明,中国学者不仅懂风花雪月,更吃得起野外科研的苦。受刘院士影响最深的是搞古生物研究的老伴,她回忆说:“我们夫妇俩的青春都献给了野外考察。攀高崖、越鸿沟、睡野外、忍饥饿……都是家常便饭。年轻的时候,家里常常连续好几个月都大门紧闭。”
??? 2002年,有“环境科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奖”授予了刘东生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华莱士·布洛克。两人都致力于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刘东生研读的是中国黄土,布洛克的“书”是深海沉积物。(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半个多世纪对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刘东生揭示了百万年前地球古气候、古生态变迁的历史,使中国跻身于国际地球自然研究的先进行列。
?B.刘东生一生都在为地球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研究,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南极、北极冰川、南海等地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
?C.刘东生及其带领的科研小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完整的中国黄土沉积序列资料,使中国黄土成为研究全球环境演化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D.中国学者不仅能吃得起野外科研的苦,还懂得风花雪月,刘东生卓越的科研成果和他在世界高峰上“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就是最好的例子。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20世纪50年代,在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后,刘东生提出了“新风成说”理论,它比“水成说”理论更能解释黄土高原的成因。
B.1958年,刘东生根据黄土中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和时空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创建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否定了国外学者一直奉行的第四纪四次冰期理论。 C.刘东生认为,研宄黄土以及其中丰富的生物遗迹,不仅能够揭示古气候信息,而且还能了解200多万年来黄土高原乃至欧亚大陆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
D.刘东生结合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把地球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相结合,使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
E.刘东生在黄土研究、第四纪冰期理论、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南北极考察等科研领域中取得了大量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全球环境科学研究。
9.刘东生院士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长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帝知纡奉法疾奸,不事贵戚,然苛惨失中,数为有司所奏,遂免官。后为御史中丞。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又造作巡狩封禅上书,惑众不道,当伏诛戮。”会瑰归国,纡迁司隶校尉。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B、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C、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D、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车:指官吏刚到任所上任。周武王时期,为了利于社会的稳定,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下车”或“下车伊始”指新官刚上任。
B、封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所谓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是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天地。
C、归国:这里的“国”是“封地,封国(王侯所受封的地域)”的意思,窦瑰被皇帝封为夏阳侯,拥有自己得封地,所以归国即回到自己得封地。
D、左转:我国古代官员升迁,降职都有一些术语。如升迁称作“升”“进”“擢”“右迁”等,降职称作“贬”“谪”“陟”“左迁”“左转”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纡明察秋毫,廷掾想煞煞他的威风,于是在清晨找到一个死人,砍断手足,竖立在相府门旁,周纡暗中观察打探,通过细节查出了实情。
B、周纡刚上任就给了下属一个下马威,他问豪门望族的名字,官吏却用买菜的那些低贱的人来糊弄他,周纡识破了他们的伎俩,京师一片肃然。
C、周纡对窦氏贵戚不宽容,虽然窦氏很多人被杀,但夏阳候窦瑰还在朝中,周纡弹劾他,表面上建造讲堂,招收儒生,实际上在聚集奸诈凶暴的人。
D、周纡仕途曾因一件小事受波折,永元六年夏季闹旱灾,皇帝亲自去洛阳视察监狱,有两个囚犯被拷打受伤,身上生了蛆虫,周纡因此被降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朝廷不以长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4—15题
苍洱临眺 李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崽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注释】李京,字号山,河间人。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苍洱:大理苍山、洱海。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罘崽:fú sī屏风。旃zhān檀:檀香木。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崽”,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E.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
15.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
(2)《赤壁赋》中“ , ”,两句写出了月亮缓慢移动的美景。
(3)《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居闹市,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的原因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这些与日常生活________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
(2)房市升温回暖,银行却________,究竟是临近年末“没钱贷”,还是挑肥拣瘦“不愿贷”,调控升级“不敢贷”?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 。?????
A.休戚相关 扬汤止沸 养痈遗患?????? B.休戚相关 釜底抽薪 养虎遗患
C.息息相关 釜底抽薪 养痈遗患?????? D.息息相关 扬汤止沸 养虎遗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5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______①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_____②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____③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21.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6分)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文中第三段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
3、答案:C解析:本题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4. (4分)C、E(A项“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错,B项“不愿意参加跑警报”的主要原因是不放心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D项“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错)
5. (4分)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③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6. (6分)①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②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③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
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7.? (3分)C(D项主次颠倒。原文是“刘东生偏要证明,中国学者不仅懂风花雪月,更吃得起野外科研的苦”)
8.? (4分)C、E(A项,原文只是说他提出了“新风成说”,并未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文中说的是黄土的成因,非黄土高原的成因。B项,刘东生并没有否定第四纪四次冰川 理论,只是认为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迁不止四次,概括内容错误。D项,刘东生只是开 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没有使该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
9.? (5分) ①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亲临研究实地,提出“新风成说”,研究中国黄土,建立环境变化的多旋回理论,开辟地球科学研究新领域。 ②脚踏实地,勤奋实践。进行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足迹遍布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南海及南北极。③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在科学考察的道路上,攀高崖、越鸿沟、睡野外、忍饥饿,多次登上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
10、B
11、D(陟为升迁用 )
12、B 应为:称那些豪强好比卖菜的低贱人,不是真正有分量的人
13.[参考译文]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县人。他为人苛刻,缺少恩惠,喜欢韩非的学说。(明帝)永平中期,周纡补任南行唐长。上任后,他晓谕官吏百姓说:“朝廷不认为我不贤能,派我管 理百姓,而我天生仇恨狡诈的官吏,立志除掉豪强盗贼,希望大家不要以身试法!” 接着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动。 周纡为官廉洁,没有钱财,他经常做砖坯来维持生计。肃宗听说以后很同情他,又让 他担任郎官,又升迁为召陵侯相。廷掾害怕周纡威猛明察,想煞煞他的威风,就在清晨弄 来一具尸体,将其手脚砍断,将尸体立在相府门前。周纡得知后就去察看,他站在死人身 边,装着好像跟死人说话的样子。暗中观察到死人口中和眼中有稻芒,就秘密向把守城门 的人问道:“都有谁运稻草进城?”看门的人说:“只有廷掾。”他又问身边侍从:“外面有谁对 我跟死人说话持很怀疑的态度吗?”侍从说:“廷掾对您怀疑。”于是周纡将廷掾逮捕拷问, 廷掾全部供认“没有杀人,是找来道边的一个死人”。自此谁也不敢欺骗周纡。 天子召他担任洛阳令。 周纡刚上任, 先打听望族的名单, 官吏列举民间的豪强来回答。 周纡动了怒,厉声说道:“我本是问像马氏、窦氏等贵戚人家,难道需要知道这些卖菜的奴 仆吗?”于是手下官吏瞧着他的脸色旨意行事,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 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皇帝知道周纡执法严明疾恶奸邪,不巴结贵族,但是苛刻残酷过度,多次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免去了他的官职。后来又任御史中丞。和帝即皇帝位以后,太傅邓彪上奏周纡任职期间过于严酷,不宜主管京师。周纡被免 职回乡。后来窦氏显贵得势,窦笃兄弟把持政权,遇去只要有一丁点儿私怨的,统统被杀。 周纡认为自己不可能保全性命,就关了柴门不出,等着灾祸临头。然而窦笃等人因为周纡 做事公正,而且(谁都知道周纡与自己)一向有仇怨,因而没敢加害(他)。永元五年, 周纡再次被召用为御史中丞。窦氏许多人虽然被杀,而夏阳侯窦瑰还在朝中。周纡痛恨此 事,就上疏说:“据查夏阳侯窦瑰,本来轻浮刻薄, 心志乖戾不正,对经典毫无学问,但他妄自建造讲堂,对外招收儒生,实际聚集奸诈凶暴 的人。他轻视皇上声威,轻慢皇室,又作巡狩封禅书,蛊惑百姓,应当处以死刑。” 恰逢夏阳侯窦瑰回到封国,周纡调任司隶校尉。六年夏天,发生旱灾,天子亲自到洛阳监狱察看囚犯情况及记录的罪状,见到两名犯 人被拷打后伤口生虫,将周纡降职为骑都尉。七年,迁任将作大匠。九年,在任上去世
14.CE
15.
16.
四.17.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结合着语句内容及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养痈遗患”与“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所以选C。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句式杂糅,“围绕着……主题”和“以……为主题”杂糅;C项,缺主语,句首“由于”让句子缺少主语,可去掉“使得”;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所以选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陈述一致原则,排除C.D;再从文段可知,主要讲的是城市从乡村获得,而不是向乡村提供,所以排除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3)通过在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由上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节省可知,此空可从提高交易效率角度组织答案;第二空从上句的对象和下句的“还易于”来看,此处应是电子商务对上班族带来的节省宝贵时间;最后一空,从后面的习惯内容来看,自然是在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这一新鲜事物。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2分)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2分)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题干中有两问,“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对于前者,考生应先观察图形由哪几部分组成,顺序是什么,然后再按照顺序把图形上的内容转变成文字;对于后者,考生应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图”这一提示性信息,同时要考虑其现实意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作文
22.【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涵的道理。根据题中材料,可有如下参考立意:“面对挫折或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要寻找自己的不足”;“善于反省”;“善于学会检讨自己”等。评卷时对立意的要求可宽松一些,将评分重点放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上,不轻易确定跑题;在书写方面可酌情加减分数以强化对书写的要求。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