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潮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2 20: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潮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 文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别、姓名和试室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应填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课内基础(8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而绝江河
B.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D.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蚓无爪牙之利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B. 铁骑突出刀枪鸣
C. 依依墟里烟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赤壁赋》中的“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B. “建安风骨”也叫 “汉魏风骨”,是指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
C. “封狼居胥”中的“封”是指古代帝王把土地、名号赐人。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不同于《水浒传》等的“传”字,而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㈠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②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óng ):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宰相和珅用事(用事:掌权) B. 敢笞我(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C. 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假:假装) D. 先生文章名一时(名:闻名)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B.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C.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D.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3分)
⑵ 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3分)
㈡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②,直到天南潮水③头。隔岭篇章④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⑤残云断,海浸城根⑥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⑦。
【注】①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时因谏迎佛骨贬谪为潮州刺史,故称韩潮州。②木兰舟:船的美称。③潮水:今韩江。④篇章:指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⑤驿路:驿道;大道。⑥城根:指城脚。⑦浪西楼:古时潮州的一处楼阁。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此心”两句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B. 颔联直抒别后景况,表明了诗人虽然不能同行到潮州去,但与韩愈之间肝胆相照,真情永驻。
C. 颈联“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D. 尾联虚实结合,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9. 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4分)?
㈢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⑴ 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⑵ 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⑶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说开头写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这是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铺垫。
B. 小说中酒店在发生事件当时的反应以及事后贴出告示希望找到受伤者并赔偿的做法,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这暗示了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礼制已过渡到了法制。
C. 小说《玻璃》通过多向的矛盾冲突在反映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同时,也集中表达出鲜明的叙事意图。现代性的转型的确给这个传统中国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文明和惊喜,但是对传统中国的破坏也是令人痛心,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D. 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王有福的形象,其他人物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2.这篇小说的原题目是《注意玻璃》,选编后改为《玻璃》,为什么会更好?(6分)
13.请结合乡土社会的“无讼”观点,谈谈王有福不愿打官司的原因是什么。(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共4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 。“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能力学习还是学不到什么的。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说到这里我记起了疏散在乡下时的事来了。同事中有些孩子送进了乡间的小学,在课程上这些孩子样样比乡下孩子学得快、成绩好。教员们见面时总在家长面前夸奖这些孩子们有种、聪明。这等于说教授们的孩子智力高。我对于这些恭维自然是 。穷教授别的已经全被剥夺,但是我们还有别种人所 的遗传。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里看放学回来的小学生们捉蚱蜢,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回到家来,刚才一点 似乎又没有了着落。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屈服 私心窃喜 望尘莫及 骄傲
B.甘服 倍感欣慰 追悔莫及 傲慢
C.屈服 倍感欣慰 追悔莫及 傲慢
D.甘服 私心窃喜 望尘莫及 骄傲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B.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尽管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C.尽管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D.尽管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能力学习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
①这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
②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③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
④“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⑤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
⑥它是亚普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
A. ⑥④①②⑤③ B. ③⑥⑤④①②
C. ③①②④⑤⑥ D. ⑥②⑤④①③
最近流感肆虐,下面是某学校给家长的一则通知的初稿,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够准确、得体,
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最近流感盛行,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脑袋疼、四肢无力。早上来校前,请做好晨检。
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并上报老师。注意平时勤开窗,多通风;让孩子
多饮水;确保孩子多睡觉,防止过度疲劳。祝孩子们身体健康!
18. 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手机多么先进,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五、写作(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来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刘亮程《城市牛哞》)
刘亮程所谓牛粪、底肥,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传统的乡土文化。请结合上面一段文字,以及《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自拟标题,并以“我看乡土文化”或“我的乡土印象”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潮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B(B项“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A项“绝”:停止、止歇/横渡;C项“高”:高处、高山/高远;D项“以”:在/用来……的)
2. A(A项为定语后置句;其它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3. A(A项“狼籍”,凌乱的样子,古今同义;B项“突出”:(古)突然冲出来/(今)冲出,隆起,出众;C项“依依”:(古)这里指“隐约的样子”/(今)留恋,不忍分离或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D项“博学”:(古)作动词,广泛的学习/(今)作名词,知识丰富,学问高)
4. C(“封”在词中是“登山祭天,以纪功勋”之意)
5. C(“假”:借助)
6. B
7.(1)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益”:更加;“其车”:他乘坐的车;各1分,句意1分。)
(2)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所至”:所到的地方;“奉”:送上;各1分,句意1分。)
8. D(尾联虚实结合赏析不准确,应是以景结情。在艺术上,整首诗歌虚实结合,情意深厚。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最后集结在抒写了真诚的友情。)
9.“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1分)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1分)(练字类考点答案要包含情景和情感,并能结合诗句分析。)
10.(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1. B(暗示了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礼制已过渡到了法制的说法有误。“赔偿”一事主要突出现代文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12.①从情节上看,“玻璃”贯穿了全文。打破玻璃——赔玻璃和索赔——揭下布告后有人撞碎玻璃,“注意玻璃”不能完整概括情节。
?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如何对待因玻璃而受伤而是否告酒店,王有福和“我”的分歧,把王有福胆小怕事、朴实善良又狡黠的处在社会底层的形象和“我”的世故圆滑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③从主旨上看,在玻璃伤人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集中简洁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用《玻璃》做标题,简洁富有内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玻璃”运用象征手法,揭示了以西方主流话语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的实质。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3.“无讼”观点:乡土社会“重调解轻诉讼”。(1分)即孔子所谓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分)
原因(参考答案):
①乡土社会是礼治秩序维持的社会,它要求人人必须懂“礼”,如果有人不遵守礼治,就会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当时的地方官吏,他们维持秩序的办法就是尽大可能的教化,也就是通过调解的方式,使对方懂礼,而不是通过法的手段解决问题。这是王有福不愿打官司的社会背景。(2分)
②作为底层百姓的王有福胆小怕事、本分善良。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2分)
③做为弱势群体,在见识过或者受过欺侮后,变得小心谨慎,胆怯多疑,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生怕惹上是非。(2分)
(能从社会背景和个体对象上寻找原因,符合文本观点即可酌情给分。观点2分,原因每点2分。)
14.D(甘服:甘心、服气。屈服:降服、折服、妥协服从。第一个横线处,“我决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承接我心里应是主动意识形态,用“甘服”。私心窃喜:内心里暗自高兴。倍感欣喜:加倍地感到欣喜安慰。第二个横线处,“我对于这些恭维”可知“恭维”是指恭敬、阿谀奉承。私心窃喜才符合语境。第三个横线处,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追悔莫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根据句意和上下文语境,此处应用“望尘莫及”。骄傲:自以为了不起;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骄傲一般用于建立在独立的事物上的成就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傲慢一般用于持续性的自我优越感比骄傲的心理作用更为长久程度更为深刻。第四个横线处,根据聪明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比较得知此处并没有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应该用骄傲。)
15.A(由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可知后面强调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能力。故排除D。“尽管……还是……”是转折关连词,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变化后的状态。“不论……还是……”表示条件关系,确切地说是表示“无条件”,即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相同。故根据句意推断排除B。再根据第一段语境情景可知是假设关系,故答案选A)
16.B (③句中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是承接句首这种精神。⑥⑤句意关系紧密,不可切分;⑤是对⑥的补充说明;④是对⑤的阐释;①是对④的进一步解读;②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故选B)
17. ⑴“脑袋疼”改为“头疼”;⑵“看病”改为“就诊”或“检查”;⑶“上报”改为“通知”或“告知”;⑷“多睡觉”改为“睡眠充足”。(每改对一处得1分)
解析:“脑袋疼”不得体,过于口语化,改为 “头疼”;“看病”不准确,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一定生病,应改为“就诊”或“检查”;“上报”不得体,家长与老师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应改为“通知”或“告知”;“多睡觉”不准确,因为“多睡觉”不一定对健康有利,应改为 “睡眠充足”。
18. 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补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相应位置上应做到在内容上的连贯、在形式上的一致,以及与前后句子情感的一致性。(每句2分)  
答题示例:
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19. 作文参考立意:
提示:如果是选择“我看乡土文化”为副标题,就应该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主,要有观点,有材料,材料应该是具体的、独特的“乡土文化”现象;如果以“我的乡土印象”为副标题,则应该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将“我”的感情和认识融合在具体的情景和事件之中。
古文翻译: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