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河中石兽
河干(
)
圮于河(
)
棹(
)
曳(
)
湮于沙上(
)
啮沙(
)
坎穴(
)
溯流(
)
臆断(
)
铁钯(
)
木杮(
)
欤(
)
ɡān
pǐ
zhào
yè
yān
niè
kǎn
sù
yì
pá
fèi
夯实基础
字词过关
yú
背景链接
作者介绍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等。
《阅微草堂笔记》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书中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和奇闻逸事,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
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接近,靠近。
倒塌。
河岸。
经过,经历。
年。
字词释义
一起。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倒装句(状语后置)
划(船)。
拖。
寻找。
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设馆教书。
你们这些人。
事物的道理、规律。
埋没。
颠倒,错乱。
凶猛的河水。
省略句
被动句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落入河中的石头。
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坑洞。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不停止。
于是。
逆流。
省略句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
只。
主观地判断。
经
过
人
物
寻找地点
原
因
结
果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寺僧
寺僧
顺流而下
讲学家
原地沙下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竟不可得
寻十余里无迹
朗读课文,思考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怎样寻找石兽的?完成表格
以为顺流下矣
石重沙轻
遂反溯流逆上矣
主观想法
思考与探讨
1.在寻找石兽这件事上,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僧、讲学家
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这个推断只适用于本文,并不适用于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蒿师识水痕。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思考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实践出真知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实践出真知
延伸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说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学兵法,谈起用兵之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因此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长平之战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赵军坚守营垒
拓展延伸
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都置之不理。于是秦军就到处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认为自己很会打仗,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他只知道根据兵书谈策略,却不知变通,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射死。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河中石兽》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同学们试着制作相关的演示课件。
3.复习文言加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