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7: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一、看招牌
1.多福分;多幸福。
2.旧时常以"多福"﹑"多寿"﹑"多男"作祝颂之词。"三多"。
猜猜下列招牌什么意思?
评析:
取斜音“六六顺”,寓为吉祥。表示店里的鞋子能让你在人生道路上事事顺利。
从“衣”入手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而对你的网店留下深刻印象,但关键还是你的衣服得让人感觉“依衣不舍”,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那天在街上偶然看到这个招牌,觉得特别有诗意就拍下来了。我们理解为:济宁最美,为济宁的美而陶醉。名字起的很有内涵、很有创意,应该是个饭店吧,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下次提到“去哪里吃饭”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它呢。
好的招牌的特点
1、简短易懂
2、朗朗上口
3、避免雷同
4、避免生僻字
5、尽量告知主营商品
6、具有消费特征
还有一些错别字告示牌
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酒香也要善吆喝”
引申:货好也要吆喝
二、来看广告语
优秀的广告词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酒)
三十功名创传奇,八千里路驰江铃
(江铃牌载重汽车)
春来江水绿如兰。
(春兰空调)
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
(沱牌曲酒)
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欣赏
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分析:“很喜欢美的的广告词?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因为它总能给人无限的希望。”这是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的一句话,也恰好表达了我对这句广告词的感受。因为家里所用的热水器是美的的,每次使用时抬头就可以看到这句口号,也总能让人心情好一些。这句口号朴素、实在,而又恰当地传递了电器作为生活用品给使用者带来的附加价值。好的广告语不仅要震撼人心,还要深入人心,美的的广告如是。
讲授新课
IBM让您与世界自由“网”来
默默无“蚊”的奉献
 
谐音型
借助人们所熟悉的句子或成语等,用一些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改动其中某些字来表达另一种意思。它是广告创作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其特别之处是在不知不觉中“偷梁换柱”,使人觉得既熟悉又新奇,也便于记忆。
  
巧变成语做广告,我有个人看法
1、它容易误导青少年。中小学生正处在学语文的关键时期,如果他首先认识了这种“假冒伪劣”成语,以后印象很难消除,很容易在真正使用这些成语时写错,甚至用错。
2、它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此风气一旦形成,会养成人们随手篡改成语惯用语的习惯,结果必然会发展到真假鱼目混珠,胡编乱用的局面。不仅不益于学好语文,也有可能会永远失去这些优秀的语言。
3、它容易造成混乱局面。成语,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的形成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成语一些都有一段历史掌故或精彩出处,是汉语言中独有的现象,是我们语言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并保有这一份遗产。胡乱篡改,必然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局面,这是不严肃的态度,这种行为必须禁止
 
这种是把名句加以改造,有的换其中部分字词。有的在前边或后边加上一句,为了强调商品名称。
恨不相逢未“驾”时(台湾自动变速车)
该句把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嫁”改成“驾”。
2.更换主题,巧换嫁接。
讲授新课
拟写广告词要注意的地方
(1)简洁精炼,通俗易懂
(2)新奇独特,措词巧妙
(3)突出个性,表现特征
(4)把握受众,鼓动性强
讲授新课
三、网络流行语
萌.可爱

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
orz

左向
其他如:
+U
加油。
1414
意思意思。
253
mop贴图第253号。一个人在拜礼作揖。
3166
撒由那拉,再见。(日语)
3H学生
三好学生。
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
大家还能举出一些网络用语吗?
讲授新课
怎样对待网络流行语
语言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在平时生活中或上网时偶尔用这种用可以,但在作文里尽量避免使用。
利就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生活更富色彩和乐趣,而弊就是我们的语言越来越不规范化了,而且很难管理,对于下一代的发展及正规汉语的传承也有不好的影响。
最后给大家一点温馨提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即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我衷心的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在本课的学习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亦或者你对语文和语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